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四, 12月 10, 2009

區瑞強教唱歌的基本功

於一連六集的短片中,著名民歌能手區瑞強先生以簡單易明的放法展示唱歌的基本功,其中包括丹田呼吸法、換氣法、如何找共鳴位等等,值得有心唱好歌的人入去看一看。


區瑞強: 一分鐘學唱歌 (1至6集)

第一集 (如何運用丹田/腹式呼吸法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GnQqycytM&feature=related)

第二集 (如何運用丹田/腹式呼吸法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WzLb1ibDRs&feature=related)

第三集 (快速丹田呼吸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nciN0tZeA&feature=related)

第四集 (找共鳴位/Head Tone/最鬆弛發聲位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tLzTRYIzU&feature=related)

第五集 (放鬆喉部及兩肩肌肉,再運用丹田及Head Tone去唱美妙的高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04zqBsFp8&feature=related)

第六集 (簡易Warm Up法,別忘了丹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czhaKXrDI&feature=related)

星期一, 12月 07, 2009

略談唱歌

不論是在家中自己操歌、或者是在卡啦OK房內來個「Show Time」,閒時唱下歌總是一件賞心悅事,亦能為繁忙的生活調劑一下。

記得還是讀中學時,合唱團的音樂導師首先教的便是學會以「丹田氣」唱歌。

簡單地說,丹田氣即是以腹式呼吸來運氣發聲。很多人常不自覺地以胸肺呼吸,唱歌亦依靠喉嚨出聲,低音時還是可以的,但當需要唱高音(甚至超出自身的高低音域),硬以喉嚨叫聲(越唱越大聲)不但是難聽,長遠下去還會弄傷聲帶(造成喉沙的情況)。


如何運用丹田?

可以說用意識將呼吸的氣導引至腹部(亦可以略為用力移動腹部的肌肉來帶動),當習慣了後唱歌時便能不依靠喉嚨位,同時間出聲時頭部會有振動的感覺。

換句說話,頭部(天靈蓋至鼻上的位置)會自然出現一個共鳴位(亦即Head Tone的效果),這亦令唱出來的聲音較為立體和響亮,同時間喉嚨是不會痛的。

但實際上需要練習又練習,才能掌握「Head Tone」的感覺。

至於運用丹田氣唱歌有甚麼好處?

1) 利用丹田所唱出來的聲音,會比較立體(頭部共鳴/Head Tone的效果),而且聲音本身比較具有彈性

2) 由於頭部產生共鳴,共鳴會擴大你的聲音(因為身體就是一個大音箱),所以唱出來的聲音自然就會比較響亮

3) 雖然能否唱出高音是屬於個人本身音域高低的關係,但是透過正確的丹田運氣的唱歌方式,是可以讓唱歌者的聲音高度稍微往上提高一點

4) 由於是運用丹田的力氣,所以喉嚨是比較不會痛的,但是唱久了還是會乾乾的,所以要時常保養喉嚨(多喝水、有充足的休息、戒煙酒、小吃煎炸的食物)


運用丹田氣是基本功,平時多跑步行山亦能有助訓練丹田氣的氣量。

除了運用丹田外,唱好歌還有很多因由,例如唱歌的音準(到唔到個音; 走音的原因通常是不夠氣)、輕重音的掌握(這是一門藝術)、節拍感、咬字發音、唱者的感情投入感、以及假音(Falsetto #)的掌握。

無論如何,多練習多用心便是。



# 假音(Falsetto)的資料:

「假音」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人們通常講話是利用真音,相反假音則是藉由身體的部位來發聲。

人們在唱低音的部分時會用真音,可是唱到高音,有些人的音域沒到達那麼高時,就會裝一個聲音飆上去,這亦是「假音」。

本港樂壇中,歌手古巨基亦算是善於運用假音來唱高音的。

  
如何唱假音:
1) 先找出自己假音最好聽的共鳴部位.(例如鼻腔,頭腔)
2) 用共鳴部位來切換真假音.(例如腹腔轉鼻腔等等)
3) 注意音高的位置,在真假音都可以的音域範圍,什麼音唱假音好聽,什麼音唱真音好聽,什麼字唱假音好聽,什麼字唱真音好聽。
4) 不要唱的太零碎,太斷,越平順,越圓滑越好。

測試辦法:
要唱假音,首先張開口(上下張開)。提手指放在耳朵前面,如開口正確,牙較會打開,你會摸到個窿。 再配合丹田運氣,用力把氣推出,便不難唱到高音。

另外,常用假音是需要大的氣息支援。

星期六, 11月 28, 2009

市場運動總是需要藉口的配合

建設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心血,然而破壞可能只需要一朝一夕。但是各位別過份擔心,凡事發生必定有因,而金融市場的大跌市通常是經濟過度擴張或市場情緒過熱的必然結果。

自2008年第4季,環球金融資產價格先後從近年低位大幅反彈,近數月以來人們深信新興市場(內需以及基建投資活動)能夠成為環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其中金磚四國(BRIC)成員之一的中國更被全球一致地看好。

中國能夠於未來20年能夠維持高速增長,或許是對吧。但筆者心中亦有一大堆疑問,例如中國人口幾乎難以增長、人口老化問題、官僚廉潔議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國進民退的情況、貧富嚴重兩極化等等。

另外,筆者相信中國仍然十分依靠出口活動,相信歐美於可見將來仍是最大的消費國。換句說話,若然歐美消費力尚未恢復,那麼中國的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

更令筆者關注的是全世界對中國的熱情,不但是強烈,而樂觀看法是十分罕有地一致的,就像是必然的鐵律。

古今歷史的教訓是,大多數人通常不能準確地預測將來,更遑論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後的事情。世事往往存在變數,包括新出現的因素,另外事情很多時不是以線性(Linear)的方向去發展。

上帝要你滅亡,先要你瘋狂,而大眾義無反悔地下注同一個故事通常不是吉祥之兆。

無論如何,近日迪拜(Dubai)政府旗下的地產發展公司刻意地向債權人拖欠還款,令迪拜政府的一年期CDS數天內由不足300點子上升至500點子左右,亦令環球金融股票、伊斯蘭債券(Sukuk)、石油相關的資產出現恐荒性拋售。

老實說,迪拜經濟(尤其是房地產)的過度擴張情況絕對不是新問題,2009年初迪拜政府出現過財困的情況,當時迪拜當局亦向富有的鄰邦求助,而當時迪拜政府的一年期CDS更一度高於1,000點子。

翻炒迪拜財困其實並不意外,市場的大升大跌總是需要藉口的配合,或許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的爆破只是剛剛開始。

不論是商品、房地產、外幣或者是股票(公用股除外),其結果可能分別不大,亦沒有各不相關的情況。

正在讚美眼前美侖美奐的新落成摩天大廈的迪拜商人,或許可以拜讀舊約聖經內的《巴別塔》(Babel Tower)故事(若然他們不介意的話)。當人們心中的自我心膨漲至極端的程度,甚至認為宇宙天地亦要順應其意而運作之際,一切虛妄事物倒下來的日子亦不遠矣........

星期一, 10月 19, 2009

當全球一致看好商品、澳元、風險資產之際

每次股價偏貴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只是各自有一套歪理去說服自己不作出行動 ------ 擇自Pangsiu兄最新的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scorerpangsiu/article?mid=1345)


07年人們借入日圓作Carry Trade,或許09年則借入美元,歷史不斷重覆,只因人性不變

當全球一致看好商品、澳元、風險資產之際,美元大反彈之時不遠矣。

星期一, 9月 28, 2009

一顆謙遜之心

或許只有一顆謙遜之心,才能擺脫一切的陷阱,包括股票市場內的誘惑。

陷阱往往源自人性的陰暗面 ---- 傲慢、自大和貪婪。而謙遜和寬容往往是對治的良藥。


摘錄自"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the Great"

金與銀
另一次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the Great)在沙漠裡發現一盤銀幣在他的道路。他沉思了一會兒,為什麼一盤銀幣放在沒有其他旅人的沙漠。其後,他很快便意識到必定是魔鬼(心魔)出來有引誘他。為此他說: 「哈!魔鬼,你引誘我,騙我,但不得在你的權力下。」 聖安東尼說完後,銀板便消失。

聖安東尼繼續走,看到魔鬼利用一堆黃金引誘他。聖安東尼隨即將黃金投入火堆中,黃金亦像銀幣般消失。這些事件發生後,聖安東尼有一個影像顯示出整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和陷阱。

聖安東尼向上帝呼叫: 「哦,天哪,誰可以擺脫這些陷阱?」

一個聲音向他回應: 「一顆謙遜之心」

Silver and gold
Another time Saint Anthony was traveling in the desert he found a plate of silver coins in his path. He pondered for a moment as to why a plate of silver coins would be out in the desert where no one else travels. Then he realized the devil must have laid it out there to tempt him. To that he said, "Ha! Devil, thou weenest to tempt me and deceive me, but it shall not be in thy power." Once he said this, the plate of silver vanished.

Saint Anthony continued walking along and saw a pile of gold in his way which the devil had laid there to deceive him. Saint Anthony cast the pile of gold into a fire, and it vanished just like the silver coins did.

After these events, Saint Anthony had a vision where the whole world was full of snares and traps.

He cried to the Lord, "Oh good Lord, who may escape from these snares?"

A voice said back to him, "humility shall escape them without more."

星期五, 9月 25, 2009

當音樂椅停止轉動的時侯

資金離開100%奉行「Decoupling 2.0」的A股市場後,轉戰歐美以及部份亞洲股票市場,一些人甚至希望A股轉弱僅是大量上市招股活動的短期副作用。

無論如何,歐美股市在金融、機電工程以及三線股票所帶動的升幅動力似乎開始有「強弩之末」的勢頭,還有甚麼Sector(s)可以繼續上升呢?

商品價格亦有轉弱之勢,這似乎與大眾所深信的大通漲看法有些出入,同時間亦有資金開始進入美元國債市場。

或許,遲一點人們的議題會從火箭轉為潛水艇,至低限度一些熱爆全城的大型新股近日很像十分「油蔴地」,大眾的「理所當然想法」似乎再次成為「低調而有力的警鐘」。

筆者禁不住想起近日歐美銷量不俗的Beatles懷舊金曲的其中一首 -------「Yellow Submarine」

We all live in the yellow submarine......yellow submarine.....yellow submarine.......

星期五, 9月 11, 2009

眉來眼去

眉來眼去後的意想不到結局........便是獲得對家卡夫(Kraft)的垂青。

Kraft in Talks to Finance US$8 Billion for Cadbury Bid ----- Bloomberg (9 Sep 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cZxNuegoE&feature=related)


回到香港,中型上市錢莊永亨(302),亦被人估計成為祖國大錢莊的收購目標,理論上優質的中型錢莊是有戰略價值的,尤其是正當一些巨型祖國錢莊可能有意於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

然而,永亨於星期四否認有收購談判的事宜,但同時間亦承認一直有行家向主要股東表明收購的心意。一叫講晒,投機永亨成為收購目標是"All or Nothing Deal",諸位還是各自修行為妙.......

白8月後,A股弱勢已成,不容置疑。記得7月時份很多人以A股強勢以及"China Must Save the World"作為看好港股的"Infallable logic"。

歷史上來說,"Infallable"亦即是"Must be Fallable"的真正意思。換句說話,越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很多時不太可能會發生,都是一句 --> Never follow the crowd。

What's Next? 環球資金擺明自從8月起回流到歐美股債兩市,現在資金正在炒賣當地的三四線股票,有留意RBS、AIG、Citigroup,甚至是Lehman Brothers的OTC股價走勢的朋友便會明白。

連藍燈籠思捷(330)亦從業績後低位HK$46.X反彈至HK$50左右(星期四最高達HK$52),說一說還有甚麼Sector好炒??

星期二, 9月 01, 2009

一即全,全即一

最近時常在筆者腦海中的,便是已故德國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的一句話:

「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

大眾以經濟以及企業前景作為預測股票走勢,表面上看是十分合乎邏輯的。然而,大家正在將精力投放於正常邏輯推論(Conventional Logical Analysis)之際,有沒有想過推動股價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時更是「看似沒有直接關係,卻是關係甚大」。

至少,我們亦能每次問一問自己:
1) 市場反映了多少眼前的消息,不論是好還是壞的?
2) 有沒有其他被遺漏的重要因素,例如大眾情緒以及貨幣供應的變化?
3) 大局事情有沒有坊間所想的那麼「Decoupling」?

無論如何,人的觀點和看法總是有局限性。當我們體驗到「一即全,全即一」的意義,以及世間事情是那麼玄妙和難以預計,自自然然便會變得更加包容和謙遜。

星期日, 8月 23, 2009

財經娛樂化

近日發現一個名為《魚缸博客》的網上專欄,寫手的看法準不準並不是最重要,令筆者每天閱讀的原因是文章的字眼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平平無奇和沈悶的財經文章,在《魚缸博客》的手筆下亦變得生鬼和到喉到肺。

《魚缸博客》的常見用語和解碼:

缸友 --> 市場參與者

瑞士佬 --> 某瑞士背景的投資銀行

大魔頭 --> 通常被稱為「大X」的美資投資銀行、

大隻佬指數 --> 恆生指數

成績 --> 業績

表現真係「油蔴地」 --> 表現麻麻地

首日即潛水 --> 形容「油蔴地」的新股表現

祖國錢莊股 --> 內銀股

祖國磚頭 --> 國內房地產

祖國地主股 --> 內房股

祖國電訊、祖國移動、祖國石化 --> 不難去估吧


在「魚缸」中打滾的「缸友門」,間中幽默一下亦是不錯的........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
rumours_blogger_list.php

星期二, 8月 04, 2009

人性的大落大起 (續)

當群眾對匯控(5 HK)的看法在短短的5個月內由極度驚慌變為極度樂觀,大概是反映情緒行為的變化。

值得留意,匯控眾多業務之中,09年上半年表現最佳是交易及投行業務(GBM),稅前盈利(EBT)破紀錄達到US$6.30B (稅前盈利),按年上升134%。

交易及投行業務表現突出,應該與歐美政府的救市運作有關。歐美政府透過銀行購買大量證券穩定市場,並會事先會公布購買哪些證券。

銀行在高透明度運作中,就能夠以低買高賣與政府交易,從中賺取巨大差額。

細心一點,不難察覺Goldman Sachs, JP Morgan, Bank of America, Barclays等大型金融機構09年第二季度美好的盈利,其實也是依靠低買高賣證券資產的方法幫助。

相反,其他業務僅算可以(美國的業務虧蝕收窄應該是好消息)。然而,人們仍難以看見呈V形反彈的動力。

EBT Breakdown (1H09)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 (PFS):(US$1,249M)
Commercial Banking: US$2,432M
Global Banking & Markets (GBM): US$6,298M
Private Banking: US$632M
Other: (US$3,094M)
Sub-total: US$5,019M

EBT Breakdown (2H08)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US$13,287M)
Commercial Banking: US$2,583M
Global Banking & Markets (GBM): US$793M
Private Banking: US$625M
Other: US$8,346M
Sub-total: (US$940M)

EBT Breakdown (1H08)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US$2,313M
Commercial Banking: US$4,611M
Global Banking & Markets (GBM): US$2,690M
Private Banking: US$822M
Other: (US$189M)
Sub-total: US$10,247M

匯控的股價由3月8日的HK$33.0(調整供股的影響: HK$31.5)回升至最新的HK$83.0,筆者又問「What's Next」?

09 Book Value/share (E): HK$50.6

09 Net Profit (E): US$7,000M
09 EPS (E): HK$3.255

10 Net Profit (E): US$8,600M
10 EPS (E): HK$4.108

09 P/E: 25.5x
10 P/E: 20.2x
09 P/B: 1.64x

星期日, 7月 26, 2009

逆市好Bra?

從事女性內衣生產和銷售的安莉芳(1388 HK)預期2009年上半年的純利會較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主要原因是:
- 營業額穩定上升
- 毛利率上升
- 較佳的營運效率

安莉芳現時擁有「安莉芳(Embry Form)」、「芬狄詩」以及「COMFIT」等女性內衣品牌,並一手包辨製造和分銷兩個主要經營活動。正如管理層早前指出,女性內衣屬於生活必需品(大概是「Every woman needs Bra (Brassiere)」吧!),因此生意穩定增長亦算是合理。

2008年安莉芳純利按年下跌41%至HK$72.0M,主要原因是欠缺2007年的HK42.0M特殊收益以及銷售成本按年急升43.5%(較毛利的38.7%按年升幅為高),經營成本急速上升亦是市場對安莉芳的關注。

亳無疑問,安莉芳的盈喜亦消除市場對其營運效率的憂慮。假定該女性內衣公司2009年上半年的純利達HK$59.4M,而下半年亦能維持HK$50M左右的純利水平,那麼安莉芳於2009年的純利可達HK$109M(EPS: HK$0.273)左右。按上星期五(7月24日)收市價$3.23計,預期市盈率為11.8倍,而預期息率可能是3%至4%左右。

以一間上市不久的股票而論,估值可能僅是「Just Fair」,始終「Track Record」並不算足夠。另外,筆者並不清楚競爭對手(例如Waocoal、Triumph等等)將來會否攻佔安莉芳的市場??(別忘記筆者不會使用安莉芳的產品)

無論如何,安莉芳的生意看來會吸引更多人的注目......

------------------------------------------------------
安莉芳因收入增加毛利率改善,料半年盈利升逾50%
(經濟通; 24 Jul 09)
安莉芳(1388)發出盈喜,預期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盈利會較去年同期將增長50%以上,而去年上半年盈利為3963萬元。

該公司指出,純利增長主要歸因於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收益穩定增加、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取得較佳的營運效率。

------------------------------------------------------
安莉芳︰內衣銷情未受影響,料全年銷售額雙位數升幅
(經濟通; 17 Jul 09)

雖然發生「金融海嘯」,內地消費市道增長亦有放緩,但女性生活必需品內衣的銷售情況未見影響。

安莉芳(1388)首席財務總監陳繼良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由於內衣屬生活必需品,故經濟情況變化,對銷售的衝擊不大,上半年內地的營業額仍保持雙位數升幅,並預期全年銷售額有雙位數增長。

他指出,去年的銷售額增長最為理想,主要因為整體消費市道增長強勁,集團的表現亦優於市場,但有分析認為,今年內地整體消費品市場增長不及去年。
  
雖然過去兩年集團開店步伐較快,每年增加約200個銷售點,但費用會於當年攤銷,對今個財務不會帶來影響。目前安莉芳於內地的銷售點約為1600個,該公司對今年新增銷售點的部署會較為審慎,新增約100個。

談及生產成本方面,陳繼良指出,其實原材料價格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現時的生產規模較大,令成本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目前,安莉芳於山東、江蘇及深圳擁有三個廠房,接近所有生產在自有廠房進行,生產設施足夠未來兩至三年使用。

星期二, 7月 21, 2009

1812的翻版?

開局時,高檔汽車製造商保時捷(Porsche)於2008年暗中購入大眾(Volkswagen)51%股權,同時間亦行使另外20%大眾普通股的認購期權,並作出全面性收購。當時之舉亦令不少沽空大眾股票的對沖基金中伏。

然而,正當保時捷的管理層以為大眾的控制權十拿九穩之際,突然自己亦腹背中伏。之前為了吞併大眾普通股所積下的大量債務,亦令捕獵者保時捷自身難保,不得不低聲下氣地向獵物求和。

當年法國軍事巨人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東征俄羅斯時,亦成功地於1812年佔領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俄軍撤退後變成一座空城),但是最後亦敗給嚴冬大將軍以及法軍過長的補給線。

如果金融海潚等同嚴冬大將軍,那麼保時捷積下巨額債務和現金流不足(經濟不景氣亦令保時捷的生意受挫)便是等同當年法軍過長的補給線。

時光可以倒流的話,相信保時捷的管理層希望可以在銀行在收回信貸款額之前,速戰速決地吞下大眾。

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

---------------------------------------------------------
Lex專欄:德國汽車業大戲連場
(Financial Times; 20 Jul 09)

保時捷(Porsche)和皮耶希(Piech)家族之間的宿怨;反映出這種血脈割裂的兩家標誌性汽車廠商;一家可能向其中一家或雙方注資數十億美元的卡塔爾基金;以及不再試圖去理清這種複雜關係的投資者……而這還只是保時捷和大眾(Volkswagen)的故事。對同樣位於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歐寶(Opel)的救助,也同樣錯綜複雜。

每個故事可能都相當複雜——但這兩部傳奇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歐寶是一起典型的破產案。這是一家虧損的中型汽車製造商,其品牌已然蒙塵。歐寶之所以有如此眾多的追求者——菲亞特(Fiat)、麥格納(Magna)、北汽(Beijing Automotive),如今又有私人股本支持的RHJ國際(RHJ International),唯一原因是政府已為保住就業崗位所需的貸款提供了擔保。歐寶最終的拯救,將是披著另一件外衣的國有化。

相比之下,保時捷則是一家盈利的汽車製造商。其問題在於購入大眾51%股權時積下的債務。因此,保時捷無法進一步舉債——它可能還需要數十億美元,以行使另外20%大眾普通股的認購期權,從而完成其大膽的收購之舉。保時捷甚至連支付其目前10億歐元債務的利息的能力都成問題。這正是這家運動汽車製造商之所以尋求卡塔爾基金注資的原因。這家主權財富基金當然願意通過保時捷,獲得大眾汽車的一部分股權。不過,它不願被德國政府視作在支持敵意收購大眾。

最終,大眾和保時捷將會合並,業界邏輯就是如此之強。不那麼清楚的是誰會處於支配地位,不過,保時捷的問題令大眾董事長斐迪南•皮耶希(Ferdinand Piech)占了上風。歐寶也將被出售,不過,不一定是賣給出價最高者。如此來看,這兩部上演了許久的汽車業傳奇的確有一些共同之處。正如德國股市投資者所清楚的那樣,在這些情況下,股東們只有聽任擺佈的份兒。

星期日, 7月 19, 2009

天象

當大家正在思考經濟和股市的事情之際,有沒有打算停一停,預備欣賞2009年7月22日來臨的世紀大日蝕?

跟據Wikipedia,此次日全食將是21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全食最長持續時間為6分38.8秒。

到時侯住在印度、尼泊爾、中國的成都、重慶、上海、嘉興、蘇州、杭州等地,以及部分日本東面的小島上的居民,都可以觀看到日全蝕。

香港天文台亦表示,若當日天氣情況許可,本港市民可在上午八時十五分至十時四十六分觀賞到這次天文現象,蝕甚時間(指日蝕時,蝕分最大時刻)為上午九時二十六分,但在本港只可看見日偏蝕。


Source: NASA
---------------------------------------------------
51年來最大日蝕 22日可觀賞
(大公報; 11 Jul 09)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黃頌文報道:天文台預計本月二十二日(星期三)將出現一次日全蝕,是自一九五八年以來香港可見蝕分最大的日蝕。

天文台昨日表示,若當日天氣情況許可,本港市民可在上午八時十五分至十時四十六分觀賞到這次天文現象,蝕甚時間(指日蝕時,蝕分最大時刻)為上午九時二十六分,但在本港只可看見日偏蝕。

這次日偏蝕的蝕分達0.748,太陽有百分之74.8點的直徑受月球所阻擋。由於日蝕發生時太陽的仰角較高,市民在大部分面向東方無障礙物的地方都可以觀賞日蝕。

當天的日偏蝕將由上午八時十五分開始,九時二十六分是「蝕甚」,天文台科學主任胡宏俊表示,屆時太陽的四分之三面積被月球覆蓋,形狀如彎月,天色會稍為變陰,預計日蝕會於十時四十六分結束,太陽恢復原狀。市民可到東面沒有高樓及高山阻擋的地方,例如西貢觀賞,他提醒市民切勿用肉眼或透過望遠鏡直視太陽,建議用針孔或望遠鏡,以投影方式,將影像投射到白紙或硬紙板上觀看。

天文台預料下一次在本港可以觀看到的日蝕將在明年一月十五日出現,屬日環蝕。

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梁淦章表示,市民也可用太陽濾光鏡觀賞日蝕,減低光度及紫外光線,以免視網膜受損。在日偏蝕下,太陽射向樹葉隙縫間,地面會呈現多個月亮形規倒影。天文學會本月二十二日將在屯門湖景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舉辦即場投影活動,用八吋半的大型望遠鏡觀測此難得的天文現象,出席者將獲派太陽濾光鏡。為防甲型H1N1流感傳播,屆時場內設有消毒站及提供口罩,出席者須接受體溫測試,若發燒便不可參與。

---------------------------------------------------
2009年7月22日日食
(Wikipedia)

在2009年7月22日,將會出現一次日全食,食份為1.0799。此次日全食將是21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全食最長持續時間為6分38.8秒。

基本參數
類型:日全食
沙羅序列序號:136,71次中的第37次。本序列組態為 8P 6A 6H 44T 7P[2]。
食甚位置:

日期:2009年7月22日
時間:早上02時30分(UTC)
地點:北緯24.2°,東經144.1°
食分:1.0779
太陽高度:86°
月球本影路徑寬度:258公里
日全食持續時間:06分鐘38.8秒

此次全食是21世紀以來規模最大和範圍最廣的一次,月球的本影覆蓋範圍包括亞洲東部各區、太平洋及夏威夷,其中包括中國、外蒙古、日本、南韓、北韓、越南、柬埔寨、台灣、尼泊爾、印度、菲律賓[3]等地都會分別觀看到此次日食。

而此次全食,能觀看到日全食的地點包括印度、尼泊爾、中國的成都、樂山、重慶、宜昌、武漢、蕪湖、銅陵、上海、嘉興、蘇州、杭州等地,以及部分日本東面的小島[3],而其餘的日全食路徑將會在海(太平洋)上。

而此次最長全食位置將發生在太平洋東部。

日蝕
日食,又作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是相當罕見的現象,在四種日食中較罕見的是日全食,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所以時常吸引許多遊客特地到海外去觀賞日全食的景象。例如,在1999年發生在歐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觀光客特地前去觀賞,也有旅行社推出專門為這些遊客設計的行程。

古時,人類缺乏天文學知識,以為日食是肇因於天狗食日,或象徵災難的降臨,而在日食時舉行儀式。但在現代社會中,日食的這層意義已逐漸為人們所揚棄。

上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8年8月1日,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將會於2009年7月22日發生。

古代的觀測
在古代中國,人們把日食看作是上天的警告,因此統治者對日食的觀測非常關心,《日蝕說》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虧,有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據說在夏朝,羲和因為漏報了日食而被斬首[4]。也因此,中國保存了非常完整豐富的日食記錄,記作「日有食之」,最早可推至《詩經·小雅·十月》:「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據統計,不包括甲骨文中的日食記錄的話,春秋時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前770年-1874年),有記載的日食共985次(錯誤有8次),有時還有所謂「日再旦」(天亮兩次)的記載。

從《乙巳占》上的觀點,李淳風認為,發生日食,是天子失德的表現。日食一般應驗在君死、國亡上,更可以引起兵災、天下大亂、死亡、失地上面。發生災害的性質可以從天象的具體表現判斷出來。日食從上面開始出現,天子行政失誤;日食從旁邊開始出現,將內亂,有大兵起,有更立天子之兆日食從地下面開始發生,是后妃或大臣自恣太、行為失律所致。

---------------------------------------------------
研究稱太陽活動處於100年最低潮
(臺灣新浪網; 29 Jun 09)

本報東京6月29日電 (記者葛進陳超)日本國立天文台近日證實,由於目前太陽活動處於100年來最不活躍的階段,因此從宇宙中照射到地球的射線量也是50年來的最大值,且比歷次高峰期的平均值還高5%。荷蘭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得出了同樣結論。

  據介紹,當太陽處於活躍期的時候,太陽周邊的磁場就會變強,來自太陽系外的宇宙射線也會被太陽磁場所遮擋,從而使照射到地球的宇宙射線大大減少。而如果太陽處於低潮期,則磁場變弱,照射到地球上的射線自然也就變多。

  日本名古屋大學太陽地球環境研究所的觀測結果顯示,最近幾年來太陽南極和北極的磁場已經減弱到過去一半的程度。現在太陽的黑子也大大減少,加上觀測到的宇宙射線處於歷史高峰,都證實了太陽目前處於百年來的最低潮期。

  研究人員稱,雖然目前太陽不活躍導致宇宙射線增強,但還沒有證據表明會對地面上的人類產生不良影響。不過在外太空工作的宇航員則要倍加注意,因為沒有大氣保護,宇航員每天接受的宇宙射線照射相當於地面半年的量,因此日本宇航機構的負責人稱,如果今後宇宙射線的量繼續增加一到兩成的話,將有可能考慮提前撤回目前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日本宇航員。

星期五, 7月 17, 2009

科技股是否可靠的避險天堂?

摘錄自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科技類股公司能不負投資者期望嗎?」:

「有人因此認為﹐科技產品可能就像牙膏和罐頭湯一樣﹐基本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在本輪經濟衰退的大部分時間內﹐市場對科技產品的需求確實不錯:咨詢公司Gartner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的科技支出增長了6.2%。」

「但Gartner上週也指出﹐今年的全球科技支出有可能下降6%﹐而2008-2013年期間全球年均科技支出增幅可能只有1.9%。」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伊始﹐小企業對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需求處於低水平﹐而大、中型企業對這類貸款的需求則處於科技股泡沫破滅以來的最低點。」

在全球經濟衰退期,全球科技支出普遍下降的情況下,科技股的估值(valuation)或許是令人費解。

是穩如磐石的避險天堂(Safety Haven),還是投資者期望太多?

Intel (INTC):
Price: US$18.50; 08 P/E: 21.0x; 09 P/E (E): 26.5x

Apple (AAPL):
Price: US$147.52; 08 P/E: 26.5x; 09 P/E (E): 26.6x

Adobe (ADBE):
Price: US$30.87; 08 P/E: 18.8x; 09 P/E (E): 20.5x

Google (GOOG):
Price: US$442.6; 08 P/E: 25.1x; 09 P/E (E): 20.8x

CISCO (CSCO):
Price: US$20.12; 08 P/E: 16.0x; 09 P/E (E): 15.3x

Tencent (700 HK):
Price: US$95.90; 08 P/E: 54.4x; 09 P/E (E): 35.1x

Alibaba (1688 HK):
Price: US$14.00; 08 P/E: 51.8x; 09 P/E (E): 62.1x

(E): Bloomberg Consensus Estimates
--------------------------------------------
科技類股公司能不負投資者期望嗎?
(WSJ; 14 Jul 09)

科技類股投資者希望﹐本週能找到證據來支持他們對這類股票的厚望。

三家科技業龍頭企業本週將發佈季度收益報告。芯片生產商英特爾公司(Intel)將在週二盤後公佈季報。互聯網公司谷歌(Google)以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週四將發佈業績。IBM這家電腦硬件巨頭目前正在向軟件和服務公司轉型。

投資者對科技類股的期望相當高。由於有跡象顯示當前的經濟衰退正在接近尾聲﹐投資者一直在推高科技股的價格﹐因為通常情況下目前正是買進這類股票的好時機。自美國股市從3月9日的低點反彈以來﹐科技類股的上漲速度要快於標準普爾500指數﹐而自本輪股市上漲從6月12日起停頓以來﹐科技股的跌速也一直慢於標準普爾500指數。

收益預期對此功不可沒: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數據顯示﹐歷史上有41%的時間﹐科技公司最終發佈的第二季度業績優於它們預先給出的預測值﹐而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歷史上只有36%的時間有此表現。

儘管科技類公司對商業週期一貫敏感﹐但與其他週期性行業相比﹐科技類公司陷入收益低迷的時間要晚些﹐程度也輕些。

有人因此認為﹐科技產品可能就像牙膏和罐頭湯一樣﹐基本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在本輪經濟衰退的大部分時間內﹐市場對科技產品的需求確實不錯:咨詢公司Gartner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的科技支出增長了6.2%。

但Gartner上週也指出﹐今年的全球科技支出有可能下降6%﹐而2008-2013年期間全球年均科技支出增幅可能只有1.9%。

在科技股泡沫破裂後﹐直到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需求開始回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才逐漸脫離低點。這類貸款能為新的科技支出提供融資。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伊始﹐小企業對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需求處於低水平﹐而大、中型企業對這類貸款的需求則處於科技股泡沫破滅以來的最低點。美聯儲每周發佈的數據顯示﹐自4月份以來﹐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商業和工業貸款量一直在穩步下降。

從上述現象中很難得出科技業新一輪繁榮即將到來的判斷。

交易員潘茲納(Michael Panzner)說﹐科技行業無論市況好壞都能增長是個經久不衰的神話﹐但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發現這一看法是錯誤的﹐本週我們將對這一看法正確與否有更好的瞭解。

--------------------------------------------
Google Reports Slowing Revenue, Tempering Technology Outlook
(Bloomberg; 17 Jul 09)

July 17 (Bloomberg) -- Google Inc. reported slowing sales in the second quarter, signaling that the technology industry’s recovery may take longer than some investors expected.

Google, owner of the most popular search engine, reported a sales gain of 2.9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down from growth of 6.2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The company’s ads fetched lower prices as the recession crimped marketing budgets. The shares dropped as much as 3.5 percent in late trading.

Google dealt technology investors the first big earnings disappointment of the week, following better-than-expected results from Intel Corp.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ntel’s July 14 earnings, which kicked off two weeks of reports by industry bellwethers, raised optimism for a recovery in computer demand.

“It’s just a reminder that we’re not off to the races here -- this is going to take some time,” said Ben Schachter, an analyst at San Francisco-based Broadpoint AmTech Inc. “Intel got a lot of people excited.”

Google, based in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dropped as much as $15.59 to $427.01 in extended trading. The stock has risen 44 percent this year.

Businesses are curbing spending on Internet ads as they cope with the economic slump, eating into Google’s main source of revenue. The growth of online ads may slow to 10 percent worldwide this year, down from 22 percent last year, according to ZenithOptimedia Group in London. Google also is fending off a challenge from Microsoft Corp.’s Bing search engine.

星期四, 7月 16, 2009

High Frequency Trading

相信未來數個月後,「High Frequency Trading」一詞將會成為投資世界經常談論的題目。

據了解,「High Frequency Trading」是大行交易員運用的程式買賣系統,以自動模式為交易員以更快和更有效率的方法進行買賣活動。

傳统交易方法是交易員在「Real-Time」報價器面前望著買賣(Bid & Ask)的供求盤路而決定下單所放的價格。

相反,程式買賣系統則善用高速電腦的優勢,以較短的時間自動為交易員尋找買家或沽家,盡快完成買賣。另外,一些程式買賣系統亦會智能地從買賣盤落以及成交量的變化而作出交易(當然跟據交易員事先所定下的「Trading Rules」)。

據「FT/alphaville」一篇名為「The Cold War in 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文章,現時全球大有70%的股票買賣活動是由「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程式買賣系統所完成。

然而,電腦主導的系統有時亦會有意無意地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在收市前一分鐘內的時段內,而市場參與者變得「快來快住」之際。近排的例子就正如2009年7月15日滬深300 ETF (2827 HK)的收市價,或者是7月16日東方海外(316 HK)的收市價...........

始終,金融市場只不過是人類心理情緒大上的大落的反照,千百年來並沒有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有所改變。

--------------------------------------------------------------------
尾市烏龍盤 標智ETF飈51%
(明報; 16 Jul, 09)

內地股市做好,帶動本港中資股走勢大旺,挾着A股概念的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亦全線報捷,其中更以標智滬深300ETF(2827)的升勢,最令市場嘩然。滬深300ETF昨日收報53.75元,大升51%,這個「驚人」升幅,全因尾市有經紀錯誤輸入「烏龍盤」。撇除這個「人為錯誤」,滬深300ETF相應的每股資產淨值,應為35.86元。

港交所(0388)昨晚已向證券經紀刊發通告,提醒他們留意有關情况,因今天開市股價會相應調整,而市場應以ETF的資產淨值作參考基礎。滬深300ETF昨日跟隨A股升勢向上,但全日都在30多元水位上落,直至下午3時59分,卻由37.85元,彈升至53.75元,這是因為有一個叫價53.75元的買賣盤成功配對。港交所發言人表示,知悉有關情况,亦就此聯絡相關經紀,但相關經紀沒有申報「錯價交易」,是以有關交易沒有被取消。

程式「不問價買」致買貴貨
據了解,以「高價」購入9600股滬深300ETF的經紀,來自某大型經紀行,有關經紀確是在程序上出錯,致出現「烏龍盤」,惟由於只涉及50多萬元,金額並非龐大,故有關經紀只當自己「買貴貨」,沒有要求取消及申報「錯價交易」。據悉有關經紀昨日一直以人手方式入盤,但在尾市改以系統程式入盤,由於程式設定了「不問價買入」,恰巧又有人掛出53.75元的沽盤,因而令這個「莫名」盤成功配對

--------------------------------------------------------------------
The Cold War in high frequency trading
(FT/alphaville; 8 Jul 09)

This April 2009 quote from Rick Bookstaber, with its overtones of Cold War mutually-assured destruction, seems eerily prophetic given recent events involving the alleged theft of Goldman Sachs’ proprietary high-frequency trading code by a programmer of Russian origin:

. . . high frequency trading is embroiled in an arms race. And arms races are negative sum games. The arms in this case are not tanks and jets, but computer chips and throughput. But like any arms race, the result is a cycle of spending which leaves everyone in the same relative position, only poorer.

While Bookstaber, who quite literally wrote the book on financial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trading strategies, was emphasising computer chips rather than code, the sentiment is easily transferable. Banks spend millions developing the types of proprietary trading programmes Serge Aleynikov stands accused of stealing as well as the actual hardware that enables them.

In fact, high frequency trading has boomed in recent years, to reportedly account for an estimated 70 per cent of average daily trading volume. The technology essentially involves automated tick-by-tick, high turnover buying and selling, which relies heavily on the speed and sophistic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computer systems involved. These are lightning fast and voluminous trades to take advantage of minute and fleeting changes in prices. Speed is obviously essential — as is beating the competition to an arbitrage opportunity.

It’s probably (hopefully) not quite front-running, but it’s not far off in terms of speed.

In fact, to give you an idea of just what kinds of times we’re talking about, jck at Alea has dug up the following, showing order latency from BATS — the time it takes to execute a trade. BATS is the fastest of the alternative trading platforms, though the NYSE recently cut its own order latency to five milliseconds.

--------------------------------------------------------------------
How high-frequency trading works
(Marketplace; 14 Jul 09)

One reason for the succ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ike Goldman Sachs is the emphasis on high-frequency trading. Jill Barshay explores how fast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 cutting edge in the marketplace.

Steve Chiotakis: Later this morning Goldman Sachs is expected to release a big profit report. Even while other big banks are still struggling. One reason Goldman is succeeding so mightily is its emphasis on something called high-frequency trading. Jill Barshay reports.

Jill Barshay: In the old days, traders hit a computer key to buy or sell stocks.

Sang Lee is the managing partner of the Aite Group. He says that's old school.

Sang Lee: By the time I push a button to trade, it's not inconceivable that a machine could have already sent, you know, 2,000 orders out there.

There are two parts to high-frequency trading: the PhDs who write trading programs and the high speed computers that execute the trades. The faster your computer, the quicker you can get to a buyer or a seller, and the more money you make.

Lee says these computers dominate stock market activity and play a vital part.

Lee: Machine driven trading has literally become some defacto liquidity provider in the marketplace.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have.

High-frequency trading may make the market more efficient, but it's not necessarily fair. If you can't afford a team of PhDs and the most up-to-date computers, you may find giants like Goldman Sachs beating you at almost every trade.

星期三, 7月 15, 2009

What's Next?

美國投資銀行巨頭高盛(Goldman Sachs)剛公佈09年第2季的業績,在證券交易以及新股包銷等收入的帶動下,季度盈利達US$3.4B(EPS: US$4.93),比預期(US$3.65)為高。

美國星級分析員Meredith Whitney亦在高盛公佈業績前一日調高該投資銀行的評級,亦間接令星期一的美股上升。

平情而論,表面上十分令人鼓舞的業積,事實上並不算有甚麼的特別。

打個比方,當確認第2季港股成交上升、港股上升、而且在一些大型新股集資之後,分析員立刻預測港交所(388)的第2季盈利可能會大幅上升,而且調升其目標價。

然而,當高盛的股價由3月份US$73.9升至最近的US$149.7,而港交所的股價亦由HK$54.6升至HK$116.8,看來大部份的有利因素已被市場反映。

筆者(正如一些市場參與者一樣)可能會問 ------- What's Next?

-------------------------------------------------------------------
Goldman Sachs Posts Record Profit, Beating Estimates (Update1)
(Bloomberg; 14 Jul 09)

July 14 (Bloomberg) --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posted record earnings that beat analysts’ estimates as revenue from trading and stock underwriting reached all-time highs less than a year after the firm took $10 billion in U.S. rescue funds.

Second-quarter net income was $3.44 billion, or $4.93 a share, the New York-based bank said today in a statement. That surpassed the $3.65 per-share average estimate of 22 analysts surveyed by Bloomberg and compared with $2.09 billion, or $4.58 per share, in last year’s second quart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Lloyd Blankfein made Goldman Sachs the highest-paying Wall Street firm in history before last year’s credit freeze led him to convert to a bank, accept government funds and report the first quarterly loss as a public company. This year Goldman Sachs has issued new stock, repaid the U.S. Treasury and reaped fees from selling stocks and bonds.

“Goldman’s got a sweet spot in here, they were the go-to players,” said Peter Sorrentino, a senior portfolio manager at Huntington Asset Advisors in Cincinnati, which oversees $13.8 billion including Goldman shares, before earnings were released. “For the time being, they’ve got kind of an open playing field all to themselves.”

Goldman Sachs, the fifth-biggest U.S. bank by assets, climbed 77 percent in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rading this year to close yesterday at $149.44. That’s almost triple the low of $52 on Nov. 20. The stock was at $149.81 today.

星期日, 7月 12, 2009

一些市場的心得

In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長遠來說,我們都會一命嗚呼)

Never follow the crowd (不要盲目跟隨大眾)

Do your own research before trading (在交易之前,認真地做自己的研究)

Be flexible (保持彈性,沒有一成不變的必勝方法)

Be cautious when a theme becomes infallable (當一個投資主題被大眾視為無懈可擊之際,便要十分當心)

Sometimes a boring investment is a good investment (有時侯當大家都一致認為一類資產是十分乏味的,這可能便是一項好的投資)

Be humble before the volatile market (在變幻無常的市場的面前,永遠保持謙卑的心態)

Have good risk management (著重風險管理)

Always keep some cash & avoid margin (時常保持一些現金以備意想不到的事情之發生。槓桿交易有時侯可能是致命的)

星期四, 7月 09, 2009

Phalanx Operation的潛在成員名單

中電控股(2)
港燈(6)
大家樂(341)
中國通信服務(552)
領匯(823)

星期三, 7月 08, 2009

商品類股票

商品以及航運股等週期性股票(尤其是非指數成份股)通常有先行的特性。

一直有留意一些新興市場(例如印度和俄羅斯)、波羅的海指數(BDI)、國際油價(以及其存貨水平)近星期走勢的朋友,或許會對未來3至6個月股票市場的走勢有不同的看法。

"Phalanx Formation"亦是近日筆者較為喜歡的字眼。

星期二, 6月 30, 2009

一些非主流的新聞

「凡是證券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不會令我激動。在讀報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對我來說重要的消息,通常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 ------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

正當人們大多都確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龐大的熱錢流入、高通脹、股票市場估值不貴之際......

------------------------------------------------------------------
成思危﹕中國經濟到2011年可能實現全面復甦
(WSJ; 29 Jun 09)

原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知名學者成思危上週六表示﹐中國經濟年增長速度到2011年可能會恢復到9%以上﹐屆時中國經濟應應實現全面復甦。

國際金融論壇(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主席成思危在該論壇發表講話時稱﹐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須通過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和財產性收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途徑拉動消費內需。

他表示﹐中國還需發展現代化服務和新能源工業。

成思危稱﹐他確信中國經濟到2011年能夠實現全面復甦。

他表示﹐中國經濟在2007年達到了當前運行週期的頂峰﹐當時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年增速達到了13%。經濟增速在2008年第四季度降至6.8%﹐而且在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降至6.1%。

------------------------------------------------------------------
煤炭數據﹕中國秦皇島港煤炭庫存上升﹐關注亞太地區煤價前景
(WSJ; 30 Jun 09)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China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公佈的數據顯示﹐週一中國北方重要煤炭港口秦皇島港的煤炭庫存升至3月中旬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煤炭現貨基準價也較一週前下跌。

煤炭庫存高企卻正值發電量增加之際﹐預計本月發電量將出現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較上年同期上升。

秦皇島的煤炭庫存較上週增加9%﹐至655萬噸。

數據顯示﹐庫存上升促使發熱量每千克5,800千卡的大同優混煤的現貨價格溫和下降人民幣10元﹐至每噸人民幣590-610元(合86.3-89.3美元)。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分析師Judy Zhu稱﹐庫存上升可能是由於港口囤貨造成的﹐預期在7、8月份電力需求高峰季節煤炭的需求和價格將上漲。

光大證券(Everbright Securities)分析師陳亮表示﹐廣州港減持庫存的措施也壓低了對秦皇島港煤炭的需求。

廣州港的大部分煤炭來自進口﹐而秦皇島港的煤炭主要產自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大秦鐵路運輸而來。

兩位分析師都認為﹐對秦皇島港煤炭的需求將依賴於亞太地區的煤炭價格前景﹐而近來幾週該地區的煤炭價格前景波動巨大。

globalCOAL上週五稱﹐作為亞太地區基準價格的澳大利亞Newcastle港煤炭價格上週五估測為68.7美元/噸左右﹐較兩週前下降10%﹐部分原因是中國需求前景不明朗。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上週五稱﹐6月1-23日的發電量較上年同期增加2.4%﹐受到經濟復甦和大部分地區高溫天气的影響。

6月23日的發電量創今年最高水平﹐達到108億千瓦時。

------------------------------------------------------------------
《人民日報》提醒中國銀行業注意爆炸式放貸
(WSJ; 30 Jun 09)

《人民日報》告誡中國銀行業要注意向國家基礎建設項目投入的巨額貸款的風險﹐對由各地方政府擔保的數十億美元債務的安全提出質疑。

今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按照政府的命令發放了大量貸款﹐以幫助旨在提振中國經濟的公共建設工程籌措資金。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週一發表評論文章說﹐銀行不應該認定這些由地方政府擔保的貸款是沒有風險的。

《人民日報》近年來喪失了一定的權威性﹐不過仍能反映中國政府高層的想法。

中資銀行向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敞開放貸﹐原因之一是它們預計貸款風險最終會由中央政府來承擔。

《人民日報》稱﹐今年前六個月﹐刺激性貸款很可能將超過人民幣6萬億(合8,780億美元)﹐這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新增貸款最多的一年。

該報表示﹐儘管長期來看刺激性貸款可能有一定的風險﹐一些放貸機構卻任由這類貸款的放貸標準下降。

《人民日報》稱﹐大部分貸款投向了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項目﹐這些項目最終將交予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將保證貸款的償還。

《人民日報》說﹐銀行常常缺乏地方政府及其財務能力的準確、全面信息﹐令貸款風險增大。該報稱﹐如果之後地方政府發現自己陷入財務困境﹐放貸機構的資產質量將受到影響。

《人民日報》稱﹐短期來看﹐刺激性貸款似乎沒有風險。但是長期來看﹐有些地方政府項目可能不會產生高回報﹐未來很長時間可能都無法償還完貸款。一些項目可能難以產生足夠的現金流﹐無力償還本息。

這篇評論文章再次顯示﹐官方擔心刺激性貸款可能給經濟造成長期問題。中國銀行監管部門敦促商業銀行加強對貸款人的審查﹐以確保貸款沒有被濫用。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王自力說﹐中國銀行業放貸規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銀行需要認識到﹐人們現在把貸款風險視為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僅限於銀行體系的問題。

------------------------------------------------------------------
新股吸熱錢 金管局再注23.25億壓港匯
(文匯報; 30 Jun 09)

近期新股市場暢旺,吸引熱錢持續流入香港。金融管理局昨再向市場注資23.25億港元,以抑制港元強勢。昨晚18:48,港元兌美元報7.7500,仍處於強方兌換保證上限。據路透報價資料顯示,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至本周四(7月2日)將為2,033.83億元。

金管局此前已於上周五晚紐約交易時段向市場注資62億元。市場人士指出,有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復甦,加上新股招股活動吸引資金流入,令港元兌美元近日表現強勢。

新興市場基金錄淨贖回
不過,路透社引述花旗昨發表研究報告稱,上周亞洲離岸基金的資金流向轉為負數,而大部分資金流出集中於流動性高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而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亦廣泛地錄得淨贖回。

跟蹤2,150億美元離岸亞洲基金的EPFR Global數據顯示,上周流出新興市場基金的資金總數達19億美元,為自2008年10月股市自低位反彈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撤離;當中新興中東非洲基金的淨贖回為1.75億美元,而亞洲基金的贖回為6.61億美元。

印度受歡迎程度勝中國
報告指,上周資金撤離的重災區是ETF,尤以環球新興市場基金最為明顯,淨贖回達9.09億美元,而傳統基金則繼續獲得數以百萬計的新資金。

以地區而言,香港及新加坡仍是亞洲基金的寵兒,韓國及台灣則是它們減持的目標。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增持水平再被下調,由3月份高峰的28%降至目前的24.5%。在中國與印度之間,亞洲基金較喜歡後者。

星期六, 6月 27, 2009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判斷市場之法

如何判斷市場,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生前有以下的看法:

1) 在出現不利消息時,市場並沒有下跌,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接近最低點的徵兆。相反地,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就是超買和行情暫時處在最高點的信號。

2) 如果行情下跌時,某一段時間裏成交量很大,這表示有大量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裏,轉移到固執的投資者手裏。也就是說,如果成交量增加,行情仍然繼續下跌時,就是已經接近下一次上漲起點的信號。

3) 當成交量小,且指數還繼續下跌時,就表示市場前景堪慮。相反地,當成交量愈來愈大,股票還不斷看漲時,也是前景堪慮。

4) 當成交量小時,如果指數看漲,這種情形就非常有利。


以下的文字,或者能概括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意思:

當成交量在大升(大跌)後,在更多的利好(利淡)行情而沒有繼續上升(下跌),相反在下降的成交量下行情向下走(向上走),這可能便是市場的反向訊號。

為何會是這樣? 大成交量背後的買家(賣家)大多是猶豫的市場參與者,並包括大部份的機構投資者以及散戶。

當他們確認市場的趨勢後(通常此行情趨勢已經發展),便會大舉投入市場活動(追貨或是沽貨)而造成大增的成交量。

然而,當大部份猶豫的市場參與者都買入了股票(將手頭的股票沽得七七八八),即是有更多的利好消息亦難以再度推高股價(更多的利淡消息亦難以再度壓低股價)。

隨後只要不多的交易下單盤便能令市場的趨勢方向180度大反轉。

星期四, 6月 25, 2009

任總的最新看法

任志剛:美復甦時間或較長,當地金融系統問題未解決
(經濟通通訊社; 25 Jun 09)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今早表示,美國經濟需要較長時間復甦,可能會較市場預期的時間還長,因為美國金融體系問題仍未解決,當地樓市繼續調整,市場資金短缺及信貸持續緊張,消費活動受到影響。

任志剛認為,美國經濟要較長時間才能穩定及復甦,呼籲大家要面對現實。

星期日, 6月 21, 2009

正當中投大舉投資之際

數星期前中投從公司配售活動中投資於Morgan Stanley的股份,近日中投亦透露計劃投資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於對沖基金,而中投董事長樓繼偉擔心錯失市場谷底反彈前的機會。他去年12月曾表示,不敢貿然投資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因為不清楚這些機構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顯然最近他的態度有所改變。

對於部份一直有留意開中投的朋友來說,該個國家投資基金的投資活動可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
彭博:中投39億投資對沖基金
(明報; 20 Jun 09)

外電報道,中國投資公司為了在市場回暖但尚未大升之前捕捉投資機會,計劃投資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於對沖基金。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中投計劃投資的對沖基金,包括百仕通旗下的對沖基金,總投資金額最多達5億美元。報道指出,中投顧問Flix Chee日前於一對沖基金論壇上表示,中投打算在今年底前於對沖基金投放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

而《華爾街日報》則指出,中投此次投資的5億美元,只是投資於百仕通的對冲基金。報道又指出,根據與中投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中投董事長樓繼偉擔心錯失市場谷底反彈前的機會。他去年12月曾表示,不敢貿然投資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因為不清楚這些機構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顯然最近他的態度有所改變。

金融海嘯令投資者卻步,對冲基金急切需要新的資金,中投若投入巨資,對對冲基金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07年成立的中投,註冊資本為2000億美元,中投在2年前百仕通上市時,已經投資了30億美元,入股百仕通10%股權。然而,百仕通股價自上市以來下滑逾六成,令中投面對接近19億美元(約逾140億港元)的帳面虧損。

星期二, 6月 16, 2009

遊戲股海

有意無意地參加了Blog友Cup sir的「遊戲股海」集體活動(玩法: 每位玩家擇一股,一直持至今年年尾,看誰能跑出),不求勝出,惟求不用「包尾」。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627)

筆者隨意估計大市可能會先小幅上落,隨之為大調整,而後回穩向上,但仍看不通上述每一項事件會維持多久。

固此以領匯(823)為中庸之選,進可小攻、退亦可守、與大市相關性不大、又有大約5%股息率。

還是糊糊塗塗地亂玩一通吧!

-------------------------------------------------------------------------
看誰跑得快 (網誌日期:2009-06-13 00:29 )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586)

今日搞搞新意思,邀請 blog 來玩個投資比賽。

其實年幾前有另一個 blog 友搞過,不過最終爛尾,甚為可惜。所以我捲土重來。

今次的玩法較為簡單:

每位網友挑選一隻香港市場的正股(不可以和其他網友相同,選定後不可以改變/轉換),以 6月12日收市價開始計算,到12月31日收市價埋單,看誰選的股票回報最高(包括埋股息)。

名額 15 個,先到先玩,額滿就會停止接受報名。

另外,我加設 7 個種子位,相約人氣 blogger ckm001, 維斯, 市場先生, 阿爾伯特, 大口仔, 黃師傅, Kevin 一齊玩,增加趣味性,希望能夠賞面。

希望大家能在星期一前選定。到星期一開市,就會開閘開始比賽。

星期五, 6月 05, 2009

指月

事緣Blog友恭介兄留言問及有關深入淺出的佛教資源,便登此文章。

藉機向各位說明本Blog的立場,從正念而生的正道是無任歡迎,和而不同亦是各門宗派向其他宗派交流和分享的良好態度。

其實接近真理的不只是佛教,還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以及道教等久經時間考驗的正信宗教。

正信的宗教的原本目的是為了「導人向善」,或者是助人修心養性,甚至是接近宇宙的真理 ---> 愛、包容、謙遜、尊重等。

以正念、理智、包容、謙遜、互相尊重的心態處世和生活,這亦是接近佛法。


值得留意的是,宗教是演譯天地大道(真理)的其中一些途徑。由於真理超越人類的文字和觀念的範疇,因此我們最多只能當「俗世宗教」為前往真理的方法(正如前往目的地之舟車),俗世宗教並不是宗教的本身。

真正的真理是靠每一個人自己的修行而得,其他人或者是正典經書的指導僅是協助人的修行過程,最終還是靠人們自身活生生的經歷,甜酸苦辣,各有獨特的味道(人生亦是如此)。

六祖惠能於其中一個禪宗公案內所示,真理正如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就像您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是手指並不是明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HK&hl=zh-TW&v=l3DeWST3F-A&feature=related)

-----------------------------------------------------------------------

正派的書籍和網絡資源尚有不少,其中星雲法師的網站內有不少的免費分享: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index.htm

深入淺出的其中一個方法可能是了解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從誕生、悟道直至涅槃的歷程去了解佛法。
釋迦牟尼傳: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
biography/Sakyamuni/index.htm

大家亦可以從禪宗方面入手,有緣的話可以閱讀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sutra/sixth-huinang/preface.htm

此外,又可以從千百年來的禪宗公案中參禪:
星雲禪話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
delectus/hsingchantalk/01/01-01.htm

時機成熟的話又可以接觸"心經"和"金剛經"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
sutra/heart/01.htm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
sutra/king/preface.htm


月前圓寂的得道高僧聖嚴法師,亦為我們留下不少寶藏,您亦可以進入法鼓山的網站尋找相關資源:
http://www.ddm.org.tw/ddm/master/index.aspx

聖嚴法師生前有不少深入淺出的佛教著作,例如:
正信的佛教
禪的生活
學佛群疑

"雪中足跡 --- 聖嚴法師自傳"一書亦助讀者了解活生生的聖嚴法師。


越南僧人一行禪師亦有不少有關修行的著作,其中我喜歡閱讀"生生基督世世佛"一書。

一行禪師其他著作如下:
- 你可以不生氣
- 你可以不怕死
- 一行禪師釋佛 (簡體字版本)


與淨土宗有緣的話又可以去淨空法師的網站:
http://www.amtb.org.tw/index.aspx

星期二, 6月 02, 2009

不二法門

每天從不少的傳媒和博客中得悉人們近日正在爭論股票市場是牛還是熊。有人多月來不斷造空、或者是大量持有現金。亦有人追逐資金流向,甚至大力投資三四線股票,希望把握最後一浪升幅。

當然亦有人成功於低位入貨,正在坐享其成。


正如代表佛家智慧「不二法門」一偈,世間的實相超越二元極端(非升即跌、非黑即白,或者是我對你錯的走極端)的思維。這個實相穿越文字和言語,只能用心領會。

- 是應該無條件地買藍籌股票? 中線不一定,但若然長線持有亦可能錯不得。

- 近日股市是否已經開始脫離經濟的基本面? 可能是。但市場亦有權升穿所謂的合理價位。

- 股市是否從拾牛市大升軌? 可能是。但即使是牛一亦不排除會出現駭人的回落。

- 中期的危險訊號是否出現? 客觀上是的,但是市場亦有權暫時不理它們一會兒。

- 那麼股市可時到頂? 這可能不是一個合適的問題,正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勢的變化亦是永恆。

- 美元是否走弱? 在相依的世界內,若然入口國減少消費,出口國亦能否獨自其身?



無論如何,有幾點可以值得大家參巧:

- 股價永遠不會和企業的實際價值相等,總是或高或低於合理值。

- 反向大眾情緒,再加上貨幣供應(流動資金)便等同市場行情。

- 每個人僅是市場大海的一粒水點,過度自我中心遲早會被淘汰。市場的升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要順從閣下的個人意願,而是因為她正有其需要。

- 過去的心不可執,未來的心亦是不切實際,安於當下才是接近大道。不用差測很遠的將來會怎樣,亦不用執於過去的風光或是遺憾,只需要集中當下一刻要做甚麼便是。

- 信不信由您,沽空是寄望從人家輸錢受苦中獲利的行為,長期執於沽空亦有可能會令人的心念變質,甚至走火入魔。何解? 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而長線而言(10年、20年)全球經濟亦是正在增長中,股市是以上升為主導的。

- 看淡並不一定等同要沽空。

- 不一定要看好,亦不一定要看淡,有時作出兩手準備地靜觀其變亦是一項選擇。


可能會令不少人失望,這篇文章不是在肯定甚麼,而是在否定「肯定」,亦同時在否定「否定」,剩下來的便是「這個」...........

星期五, 5月 29, 2009

Constant (恆數)

坊間現時有不少人相信歐美等國救市需要增加貨幣供應,而「M2」一旦大幅增加便一會造成下一波惡性通漲。

MV = PQ
M = 貨幣供應 M2 (Money Supply)
V = 貨幣週轉速率 (Velocity of Money)
P = 價格 (Price)
Q = 經濟產量 (Economic Quantity)

正如上面的Formula所示,貨幣供應(M)和價格(P)是有一定的關係性,但是現實上貨幣供應(M2)僅是其中一個導致通漲的原因,而一般人通常忽略貨幣週轉速率(V)和經濟產量(Q)並非恆數(Constant)。

要在「V」和「Q」不變(不下跌)的情況下,價格(P)才能由「M」推動而上升。

然而,在經濟不明朗下(全球出現去槓杆化、去存貨化,而且商品存貨正在堆積如山的情況下),「V」和「Q」於未來兩年內存有不少不明朗因素。因此通漲(P上升)於中短期內重臨之說,可能不太有力。

牛頓第二定律(Newton's Second Law)說明力(Force)與物件的物質重量(Mass)有很高的關係性
F = MA
F -> Force (力)
M -> Mass (物質重量)
A -> Acceleration (加速率)

針對地心吸力的Acceleration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G),在地球上,「G」是恆數(9.8066m/s/s)。然而,不同空間(Space)下的「A」亦存在變化:
地球 -> 9.8066
月球 -> 1.6671
火星 -> 3.7265

返回「MV = PQ」的Formula,「M」、「V」和「Q」會於不同的時間(Time)與空間(Space)會有所變化,原因是世間萬物互相依靠而生,並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亦解釋為何經濟會出現榮衰週期。

星期四, 5月 14, 2009

本來的微妙關係

正如匯控亞太區前主席艾爾敦(David Eldon)所言,亞洲經濟多年以來仍然依賴往發達國家的出口活動。

某程度上,脫鉤論(De-Coupling)、或各自獨立生存的說法,亦有違自然定律。最高的真理亦離不開「互相依靠(Interdependence)」一特性,千百年來不少智者以及聖哲亦是如此說。

能夠看通「萬物之間的本來微妙關係」的朋友,可能會有所得著。

----------------------------------------------------------
中港復蘇力度要看歐美
(Ming Pao; 11 May 09)

艾爾敦指中國及香港的經濟有機會率先復蘇,但到底復蘇的力度有多大,仍要看美國及歐洲何時真的觸底回升。「中國政府至今採取的(救市)措施,相當合理,前後一致,亦能相當早便把原本倚賴出口的經濟轉為重內需。」

「但早前溫家寶總理也提出,4萬億元的投資,不少會用在農村地區。這說明了甚麼?就是很多人在城市失去了工作,令他們需要返到農村居住,所以政府要在農村創造就業職位。」

亞洲依賴出口 01年至今未改
在訪問時他拿出一張報紙,並向記者讀出其中的內容:「環球金融市場下跌的源頭是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而每個亞洲經濟便跟隨下滑。雖然亞洲國家都在用財政刺激經濟來維持穩定,但除非它們能減少對出口的倚賴,否則亞洲仍須等待環球經濟回升才能復蘇過來。」讀完之後,他請記者猜這是何時的報紙。原來這是一份2001年底的報紙,艾爾敦說讀出來就是想顯示過去7年半以來,亞洲並沒有重大的轉變。

----------------------------------------------------------
匯控亞太區前主席艾爾敦:「Sell in May」仍正確
(Ming Pao; 11 May 09)

環球股市正現強勢反彈,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曾表示經濟出現復蘇嫩芽(green shoots),牛市似乎重臨之際,匯控(0005)亞太區前主席艾爾敦(David Eldon),作為傳統保守的蘇格蘭銀行家,卻眉頭深鎖,憂慮最壞時刻仍未過去。

「我但願我看錯了,但美國卻實在有許多經濟問題未解決。」最關鍵是失業率持續上升,信用卡和商業按揭貸款的壞帳問題仍未浮上水面。「Sell in May and go away」這英式老句,在動盪的2009年,他特別認同。

「復蘇嫩芽 應立即吃掉」
「在春天,樹上率先長出翠綠的嫩芽,才長成一片片綠葉。」所謂「Green shoots」:勝於預期的經濟數據、稍有改善的企業首季業績,最近正為環球金融市場打上強心針,企業股價飛舞。在艾爾敦的眼中卻只是一服興奮劑,升浪不會持久。「有經濟師跟我說,若見到嫩芽,就應該立即吃掉它吧,因為它們很快就會消失了!」艾爾敦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大家仍須對前景審慎,「最大的錯失,只是一、兩個(獲利)機會而已。」

信用卡商業樓續爆煲
從匯豐退休後身兼多職、每天看多份報章的艾爾敦,最憂慮美國失業率持續上升,會爆發新一輪信貸危機。「當愈來愈多人失業,他們會難以償還信用卡貸款,商業樓宇按揭貸款的問題(見圖),也未完全浮現。」他說,美國經濟前景仍不明朗,而且一些具領先指標性的數據,也未有改善的象。雖然部分樓宇銷售數據回暖,但他強調,失業率持續上升,愈來愈多業主將劈價求售。

美國當局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前,銀行優於預期的首季業績,令市場認為銀行業經營狀已有改善。但曾於匯豐工作37年的艾爾敦嚴肅地指出,當地大部分銀行首季對住宅按揭貸款的壞帳撥備虧損,已等於去年全年的60至80%,個別甚至超出去年全年的金額。根據美國大型銀行的首季業績,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整體貸款減值撥備,已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逾1.2倍,而花旗也急增逾70%(見表)。而且未來銀行業經營環境仍然艱巨,因為愈來愈多客戶失業,中小企也在掙扎求存,意味銀行的資產質素只會繼續惡化。

可留意日用品電訊股
不過他承認,以投資者的角度看,未必所有行業皆不可碰。一些生產基本日用品的企業,如食品、衣服等,都可多加留意,「人們仍要穿衣,不會赤裸上街。」金融股可能有短線獲利的機會,而電訊股也可堪玩味,「當大家都減少公幹時,電訊用量愈來愈多,譬如越洋的視像會議等。」但高級消費、航空和製造業相關的股份,則明顯受壓,不沾手為妙。

「羊太」香港獨有
「始終,對零售投資者來說,未來幾個月要投資股票,仍是不容易(獲利)。」艾爾敦語重心長地說,「除非花時間認真研究,否則很易作錯誤決定。」經常出外公幹的他發現,散戶投資者像「羊太」般瞎買股票的現象,僅香港獨有。「我認識很多人買股票,只因為有人提議,或因為喜歡其『Number』(上市編號)。但在英國和美國,散戶也會有興趣研究買的是水利公司還是電訊公司!」

星期五, 5月 08, 2009

一些市場觀察

市場有不少多個月來一直看淡的分析員,近日不是認錯、便是忽然看好,甚至預測恆指能達18,000至20,000點的水平。

近數星期市場出現不少大型上市企業出現批股(Placement)或主要股東減持的情況。

不少大型基金近日被迫買進落後股,包括中移動(941)以及三四線股票。一些傳统的藍燈籠,例如和黃(13)、華創(291)近日升幅亦不俗。

美國金融股的1年期CDS自4月尾開始向下,而市場不太理會略為具風險的消息,例如美國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而不少美國金融股的沽空倉近數星期不斷被夾倉。

英美市場會否與亞洲市場會否於未來1至3個月內再次出現分道揚鑣的情況,現時還不能說實,但仍有一定的機會。

星期四, 5月 07, 2009

通漲、美元

當有更多人談及2010年全球經濟將會復蘇、通漲重臨、甚至是有加息的可能性之際,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經濟復蘇相對預期為慢,通縮的情況至少延至2010年上半年。

在英美等主要消費國的去槓杆化、去存貨化的趨勢下(雖然有速度放緩的跡象下),亞洲的出口難言於短期內有所改善。在訂單仍未回升下,出口國對於商品的需求難以大大回升。

歐羅以及日圓存在很大的貶值壓力(兩經濟區的出口飽受高匯率的傷害),這亦暗示美元有不少的上升空間,亦不排除美元指數於2009年底見90-95點。

星期三, 5月 06, 2009

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環球貿易額收縮(50年一遇)、但資金流通性正在增加(但環球資金不斷出入發達國家、新興市場、以及避險工具)、同時間亦見經濟改善等等格局下,2009年下半年直至2010年中,本港樓股兩市的波動性可能不小。

一面倒看好或者是不斷看淡的兩個陣營,可能會面對意想不到的結果。

---------------------------------------------------
匯控霍嘉治:最壞時刻未過
(明報; 7 May 09)

不少歐美銀行公布的首季業績均呈好轉迹象,匯豐控股(0005)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認為單純一季表現並無指導作用,未見失業率等經濟數據好轉,他認為最壞時刻仍未過去。

經濟活動復蘇存有滯後

雖然不少歐美銀行首季業績有改善,但霍嘉治認為這些改善大多由利率及匯率相關的市場活動帶動,實體經濟仍未有改善,企業需求低落且失業數字未見回落,仍需要相當審慎。匯控下周一亦將公布集團管理層報告及北美首季業績,但霍嘉治對此不作評論。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日前預期美國經濟年底前復蘇,對於匯控能否隨之反彈,霍嘉治認為,即使美國經濟好轉,集團表現仍受其他地區影響,而且過去經濟急速下滑,相信即使經濟活動復蘇,仍有一定滯後,相信不會即時回復大跌前的經濟狀况。

霍嘉治相信,關鍵還看失業率等經濟指標,認為經濟衰退已完結之說是言之尚早。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期望,經濟最快明年才會反彈。

近期本港樓市出現「小陽春」,問及香港低息環境是否有助樓市,霍認為樓市主要由需求帶動,相信今年樓市走勢將平穩發展。

---------------------------------------------------
(Infocast; 6 May 09)

匯控(00005)執行董事霍嘉治出席子行恒生銀行(00011)股東周年大會前表示,匯控將可通過美國銀行壓力測試,至於實際測試結果,則仍要觀望,又指,當地接受測試的銀行,每間情況都有不同,但有信心匯控會通過。

對於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已突破2000億元,他表示,目前市場有很多去槓桿化的活動進行,市場充斥流動資金,市場亦有某程度的恢復,不過,目前的經濟環境仍富挑戰性,談論衰退結束言之尚早。

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亦表示,美國銀行的測試結果很視乎當局所假設的經濟狀況,如果假設經濟很壞,結果可能會較差,不過,他相信,有個別銀行需要集資已是意料中事。

但匯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表示,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已表明無甚銀行需要注資,相信測試結果對市場屬利好。

星期一, 5月 04, 2009

結構性問題

正如畢菲特的看法所暗示,互聯網可能正在長期威脅(或攤薄)報紙業生計之源 --> 廣告收入

轉型互聯網版,尤其是專注具質素的專欄,可能是未來報紙業生存之道。

------------------------------------------------
(WSJ; 4 May 09)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對報業前景持悲觀看法。當被問及是否考慮投資報業時﹐他回答稱﹐就大多數美國報紙而言﹐無論價格如何﹐他都不會買入這些公司股票。他說﹐這些報業公司有可能陷入無休止的虧損局面。

他說﹐問題在於報紙曾經對美國公眾而言非常重要﹔只要報紙有讀者﹐就會吸引廣告商的注意﹐但除此之外還存在許多其他的獲取新聞的渠道﹐例如互聯網﹐因此這意味著報紙廣告收入將大幅下滑。

星期一, 4月 27, 2009

香港樓市

一般而言,本地樓市與股市有一定的關係性,即使在時間上樓市的走勢通常滯後於股市。

中短期而言(1至3個月),在09年第1季本地股市的升浪(能否持續則是另一議題)、以及炒家重投市場,可能有機會推動樓房價格。

然而,小陽春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可能從近星期一些大型發展商的行動便有所啟示 ----> 出貨

星期四, 4月 23, 2009

風力發電

相對太陽能而言,現時風力發電在技術上以及成本效益上較為成熟和具實用性。

相對傳统火力發電而言,風力發電較前者為潔淨。在成本效益而言,近年風力發電的成本並不算太過昂貴,並為相關企業帶來一定水平的盈利。

或者這亦能解釋為何全球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維斯塔斯(Vestas; 2007年全球市占率達27%)近年於中國大力投資,並努力實現零部件供應鏈的本土化和定制化。

在中國市場,現時超過75%的新增裝機容量訂單被國內的渦輪機製造商(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等等)獲得。

在強大的綠色能源需求下,相信風力發電市場在未來5年的增長率將會十分強勁

而未來中國的風力發電市場主要由5至7間企業占有大部份的市場,正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 「考慮到全球市場上入流的製造商僅有不到十家,整合是遲早的事——中國最多只需要七家。」

值得留意,中短期的供過於求情況可能亦是一項風險。中國在將所有新渦輪機連上電網方面存在嚴重滯後,這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尤其在內蒙古。

----------------------------------------------------------------
分析:丹麥風力“刮”向中國
(Financial Times; 20 Apr 09)

對於用在中國的產品,全球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維斯塔斯(Vestas)正努力實現本土化和定制化,希望借此保持對積極進取的中國競爭者的領先地位。

儘管這家在哥本哈根上市的企業看到,在中國市場迅猛擴張之際,自己的全球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其首席執行官迪特萊烏•恩格爾(Ditlev Engel)上周仍堅稱,自己不會打價格戰。在中國市場,超過75%的新增裝機容量訂單被國內競爭對手得到了。

“從長期來看,我們為大型電廠提供的產品,將使它們獲得最低的單位發電成本,”恩格爾在維斯塔斯位於內蒙古的新工廠接受採訪時說道。內蒙古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風能熱潮的中心地區。

據中國風能協會(China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稱,中國去年的總裝機容量增長一倍以上,超過了1.2萬兆瓦,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風力渦輪機市場,增速是世界其他地區增速的3倍以上。

大部分增長出現在內蒙古:那裏草原遼闊,人口稀少,傳統上遍佈著牛羊。如今,那裏的渦輪裝機容量為3735兆瓦,差不多是中國總容量的三分之一。

2007年,維斯塔斯的全球市場份額為27%,較幾年前逾30%的比重有所下降。

去年,維斯塔斯占中國新增總容量的比重為9.6%,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國供應商。

不過,這與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成就相形見絀。華銳風電(Sinovel)、金風科技(Goldwind)和東方汽輪機(DEC)這三大中國本土渦輪機製造商各占了近20%的新增容量。

中國政府計畫在2020年前使全國風力裝機容量達到3萬兆瓦。在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驅動下,大量其他公司湧入了中國風電業;目前有超過70家企業生產風力渦輪機。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考慮到全球市場上入流的製造商僅有不到十家,整合是遲早的事——中國最多只需要七家。”此外,中國在將所有新渦輪機連上電網方面存在嚴重滯後,這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尤其在內蒙古。發改委是中國主要的經濟政策制定者。

維斯塔斯正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為了與本土競爭對手相抗衡,這家丹麥公司已將其90%的供應鏈本土化。

維斯塔斯還通過自己的部分中國工廠為亞洲其他市場服務,以此從降低要素成本中獲益。

在位於呼和浩特的新工廠,維斯塔斯計畫針對內蒙古風力強度穩定在低至中級的情況,製造一種尺寸較小但葉片較大的渦輪機。恩格爾表示:“這是我們首次為哪個市場定制一種產品。”

對於通常沒有良好道路、地勢不平的安裝地,該公司還提供29米長的葉片和笨重的渦輪機的免費運輸服務。特製渦輪機開發團隊技術主管埃貢•伊貢•波爾森(Egon Hygom Poulsen)表示:“在歐洲,風塔可以建在容易出入的耕地上,但在中國卻不行。”

維斯塔斯計畫於4月28日發佈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該公司去年實現收入60億歐元,淨利潤為5.11億歐元(合6.74億美元)。

----------------------------------------------------------------
丹麥風力渦輪製造商搶灘中國市場
(WSJ; 22 Apr 09)

由於急切地想抓住中國日漸發展的風力發電市場﹐丹麥風力渦輪製造商Vestas Wind Systems A/S正在擴大生產﹐並剛剛在中國內蒙古設立新廠﹐生產為當地狀況專門定做的葉片更大的渦淪。

Vestas中國業務總裁安德生(Andersen)接受採訪時說﹐新的工廠將在年底達到最大產能﹐屆時可年產渦輪800臺。

中國國家能源局官員方君實週一說﹐受要求發展清潔能源的政令推動﹐中國風力發電行業正在飛速發展﹐到2020年發電容量將達到1,000億瓦﹐比最初的目標高出兩倍以上。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環境污染不斷惡化﹐對此﹐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提高替代能源的能量產出。雖然煤炭還將在能源結構中長期佔據主導位置﹐但風能領域的發展速度已經令業內人士也為之驚嘆。

中國目前每年發電量為7,000億瓦﹐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來自風力發電(約125億瓦)﹐但這已經高於早些時候的目標﹐即到2012年風力發電量達到100億瓦。

方君實說﹐到2020年﹐中國發電總量預計將達到14,000-15,000億瓦﹐其中火電廠約佔9,000-10,000億瓦。

中國製造商目前把持著國內風力渦輪市場大約四分之三的份額﹐但Vestas這類外國廠商正極力打入中國市場﹐宣稱自己擁有更好的技術﹐產品能效更高、更為可靠﹐因而從長遠看可提供更高的回報。Vestas去年在中國佔有大約10%的市場份額﹐中國是該公司第二大市場。

2005年進入中國時﹐Vestas僅有45名在華員工﹐預計到今年年底該公司在華員工人數將超過3,000人。自2005年以來﹐這家公司已經在工廠及相關設施上投入了5.5億美元。

安德生說﹐我們對於在中國的發展雄心勃勃。

不過﹐雖然中國政府承諾要大力發展風能﹐其發展速度超過計劃中的核能﹐但在風力發電場的管理以及將它們接入國家電網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中國風力條件最好的地方位於內蒙古偏遠地區﹐與煤炭蘊藏量最為豐富的地區相距不遠﹐但離上海和深圳這類急需電力的沿海中心城市卻有數千里之遙。

這種情況令一些風力發電場進退兩難﹐不過中國規模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包括對國家電網進行升級的項目﹐這可能有助於緩解這些問題。還有一些風力發電開發商抱怨中國只看報價的投標體系﹐這種體系會優先選擇報價最低的投標商﹐而不是最環保的技術﹐這樣一來﹐風力在經濟上就沒有優勢。不過﹐安德生說﹐如果開發商瞭解他們的能源產出的長期成本﹐上述體系還是可以發揮作用。

安德生說﹐Vestas的新型渦輪V60是首個專門為特定市場(內蒙古)開發的渦輪﹐並經過了精心設計﹐即使在崎嶇的路段也可以用很方便地用卡車裝運﹐並能在風力較低的狀況下運行。

2007年﹐Vestas生產的渦輪總產能達5000兆瓦。該公司計劃到2010年將產能提高一倍。去年該公司在中國銷售的渦輪總發電產能為600兆瓦。

星期四, 4月 16, 2009

中國的經濟增長力度

近日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提及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對中國經濟的研究,發現中國的就業增長和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出口。因此每當出口增長每出現10%的下滑,GDP增幅就會下降2.5%。

因此歐美市場的疲弱消費所引致的中國出口下跌,有可能於09年5月至8月份其間影響中國的就業以及內部消費。中國出口增長已從2008年第三季度的增長20%,跌至今年迄今的萎縮20%(按年變化)。

這亦解釋為何一些國際性超國家(Supranational)的經貿財金組織,例如OECD、Asian Development Bank以及World Bank等,自2009年3月起開始調低對中國以及亞太區的2009年經濟預測。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於2009年3月31日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7%﹐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遠遠超過此前預期。亞洲開發銀行曾在去年12月份公佈的半年度《亞洲經濟觀察報告》(Asia Economic Monitor)中預計﹐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2009年經濟將增長8.2%。

值得注意,在中央政府的大量基建投資以及國有銀行加大放貸力度下,2009年中國GDP增長應能至少維持5%,但是經濟放緩以及企業盈利率下降的風險仍然值得留意。

-----------------------------------------------------------------
中國出口依賴有多大?
(Financial Times; 16 Apr 09)


隨著中國出現初步的經濟回升跡象,有關這個新近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可能使自己與美國經濟脫鉤的理論再次浮現。這種脫鉤論在去年秋季全球經濟下滑期間曾顯得愚蠢。

但是,中國要想與全球放緩真正“脫鉤”,它將需要表明,自己的增長並非依賴出口。

出口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一直圍繞出口在中國經濟驚人擴張過程中的角色展開爭論。

中國經濟今年的表現,包括週四公佈的首季GDP資料,將有助於回答上述問題。

這是一個關鍵的議題。得益於積極的政府政策,預計中國經濟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反彈。但是,對於中國是否將恢復8%-9%的年增長趨勢,抑或將在一段時期內面對相對遲緩的擴張,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口究竟有多重要。

有一派觀點認為,近年中國經濟增長大部分是由國內需求、而非出口推動的。

瑞銀(UBS)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辯稱,只有大約8%的勞動力實際上受雇於出口行業,而且即使在中國近年貿易擴張巔峰時期,淨出口也只占經濟增幅的六分之一左右。“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中國都是受出口影響最小的亞洲經濟體之一,”他表示。

雖然中國的總體出口數字龐大,但一些研究者相信,這些資料嚴重誇大了出口部門的重要性,理由是中國的許多出口工廠只是組裝在其他地方製造的部件。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是蘋果電腦(Apple)的iPod。去年,加州大學伯克萊和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nd Irvine)的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份相當說明問題的研究論文,描繪了iPod製造過程中的經濟增加值。雖然該產品從中國工廠出廠時價格達到150美元,但他們估計,其中僅有約5%實際上是在中國創造的,因為關鍵元件都是進口的。此外,中國工人在該產品整個製作過程所支付的工資總額中,僅得到大約2%。

“通過在中國組裝,產品的增加值很可能最多也只有幾美元,”葛列格•林登(Greg Linden)、傑森•德崔克(Jason Dedrick)和肯尼斯•克萊默(Kenneth Kraemer)總結道。

一些研究者辯稱,受出口的影響相對較小,是2001-02年全球科技股泡沫破裂時,中國僅受到輕微影響的原因所在。

然而,自去年秋天中國經濟隨著全球危機的加深而急轉直下以來,上述結論受到了嚴密審議。按照有些計算,中國去年末季GDP環比持平。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與科技股泡沫破滅進行對比是站不住腳的。自那時以來,中國的出口機器已快速擴充,在GDP中所占份額大致上已經翻番。其結果是,歷史模型或許毫無價值。甚至連政府官員也承認,對於中國經濟與出口之間的聯繫有多緊密,人們缺乏共識。

推算出口重要性的最新努力,帶來了一些戲劇性的結論。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的崔曆和兩位同事採用中國內地各省政府的資料,來計算出口給工廠投資、就業和消費帶來的“溢出效應”。

他們發現,近年中國的就業增長和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出口。他們的結論是,出口增長每出現10個百分點的下滑,GDP增幅就會下降2.5個百分點。

鑒於中國出口增長已從2008年第三季度的增長20%,跌至今年迄今的萎縮20%,這是一個非常悲觀的結論。他們表示,疲弱出口的經濟影響“遠大於僅考慮出口直接影響時的情形”。

對中國外部處境感到擔心的另一個理由是,該國仍有巨額經常帳戶盈餘,接近GDP的8%。儘管經歷危機,今年首季的盈餘仍高於去年同期。

短期而言,這實際上將幫助推高總體增長數字,因為將會有淨出口的貢獻。不過,隨著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縮小,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仍可能面對一次外部帳戶的痛苦調整。

“全球衝擊已掃除了世界上許多宏觀經濟失衡,”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布拉德•塞澤爾(Brad Setser)表示。“但中國的貿易順差仍繼續上升。”

星期三, 4月 08, 2009

香港電車公司

談電車的、乘電車的不一定是「電車男」,還可以是一群多年享用電車服務的市民,而香港電車的服務已經超過100年(香港電車的服務自1904年起至今)。

一直持有「香港電車(Hong Kong Tramways)」的九龍倉(4 HK),剛宣布將50%股權賣給法國威立雅運輸集團,而作價介乎HK$100M至HK$1B之間,就當是HK$400M至HK$600M。

據了解,香港電車2008年車票收入約HK$150M,還有HK$50M的廣告收益,2008年廣告收益增長較為顯著,錄得小額盈利。

可能大家有興趣知道為何九龍倉會將50%香港電車股權賣出,而為何電車公司在多年微利下(甚至可能有些年份會虧損)仍沒有加車費(自1998年起電車收費一直是HK$2)?
- 九龍倉從香港電車獲得最大收益(九龍倉於1974年收購香港電車),相信是前身為電車廠的銅鑼灣「Time Square」商業地產發展
- 因此有可能即使電車業務不能獲取大額盈利,仍無傷大雅
- 然而,有可能九龍倉欲以付出有限的力氣令電車業務(尤其是廣告收益)的盈利能力上升,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當然是將經營權(以及部份股權)交給專業的運輸集團。


相信新股東「威立雅運輸集團」接手經營後,會優化電車的經營模式,以便增加廣告收益。威立雅運輸集團計劃由中環天星碼頭至會展中心,興建一條旅遊電車循環線,並放進6代的電車,包括第一代的單層電車。

筆者亦估計即使將來每程電車車資由HK$2增加至HK$2.5(甚至是HK$3.0),亦會仍然是收費廉宜的交通工具,並不會大幅影響乘塔電車的人數(Demand Inelastic)。

不排除「電車公司」未來的一年收入增加走HK$250M至HK$300M不等(2008年收入為HK$200M,並假設僅能收支平衡),這亦暗示每年新增的盈利為HK$40M至HK$80M不等。

法國威立雅運輸集團能分攤的每年盈利為HK$20M至HK$40M(平均每年盈利為HK$30M),以HK$300M至HK$700M的價錢買入50%香港電車的股權,亦暗示13.3至20倍市盈率(預計平均市盈率為16.7倍),作價亦算是合理。

別忘記電車公司未來的實際盈利可能比預期為高,而上述的估計工作僅能以有限的數據為預測的假設。


1988年香港電車的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bLk3PCaqg&feature=related)



第一代的電車圖片(1904)
(First-generation tram was single-deck. It appeared on the streets of Hong Kong in 1904)



較為現代的電車圖片

------------------------------------------------------
電車引入法國股東發展新線
(明報)4月7日 星期二 21:55
九倉出售電車一半股權予法國威立雅運輸集團,涉款數以億元計,威立雅即日起接管電車的營運工作。

九倉運輸投資有限公司與威立雅運輸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合作經營電車業務,各佔一半權益。公司董事易志明表示,他們引入威立雅集團,是希望獲得對方豐富管理經驗,因集團在全球28個國家有經營交通運輸業務。

易志明指出,威立雅對於本港的窄軌電車,有豐富的營運經驗,兩年多前與九倉商討合作,最終達成協議。威立雅即日起,接管電車的營運工作,他們強調,短期沒有改變電車的票價,保障電車服務的質量及安全,他們更稱讚本港電車有長久歷史及有效率,無意改變其外型。

威立雅高層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威立雅入股電車5成股權所涉的款項,他們指出,不能透露細節,只表示,價錢介乎雙位數至三位數百萬歐元,即1千萬歐元(約1億港元)至1億歐元(10億港元),但他拒絕說出具體數字。

電車引進新股東後,才展開新的擴展大計,易志明在記者會上透露,公司曾希望在中環灣仔填海區,興建電車系統的計劃,他們經過初步的研究,認為計劃是可行的。他們計劃由中環天星碼頭至會展中心,興建一條旅遊電車循環線,並放進6代的電車,包括第一代的單層電車,吸引旅客。

星期五, 4月 03, 2009

否極泰來

當壞消息已經出盡後,包括經濟下滑、美國本土汽車銷售不濟、來自日本同行的競爭、長期偏高的員工成本、甚至連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 GM US)亦接近破產邊緣之際,只要出現一些好消息(或者是比預期沒有那麼差的事情發生),美國汽車股(或者是相關的股票)可能會出現否極泰來的情況。

潛在的中短期好消息:
1) 偏高員工成本之長期結構性問題有望解決,亦即結構性的營運改革
2) 政府注資(先決條件亦是汽車企業為第1點的問題作出改革方案)
3) 好車廠,壞車廠的分開營運計劃
4) 美國本土汽車可能銷售見底
5) 環保電動車的推出

-----------------------------------------------------
美國汽車製造商初見希望之光
(WSJ; 2 Apr 09)

儘管數據顯示3月份汽車銷量再次大幅下滑﹐但汽車製造商週三卻表現出了一絲樂觀情緒﹐稱他們看到了這個行業可能正在觸底、復蘇即將開始的跡象。

所有大型汽車製造商的銷量都比去年同期至少下降了36%。Autodata Corp.的數據顯示﹐美國市場的轎車和輕型卡車總銷量為857,735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不過這高於2月份688,909輛的銷量﹐而且還是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2月份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41%。

受到密切關注的折合成年率的銷售量為986萬輛﹐大大低於幾年前1,600萬輛以上的通常水平﹐但高於2月份的912萬輛。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集團副總裁卡特(Bob Carter)在一個電話會議上說﹐我相信我們正處在汽車業觸底的過程中。卡特說﹐豐田3月份銷售量比2月份增長了18%﹐這可能是已經觸底和一些樂觀情緒正在回歸市場的非常初步的跡象。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高級銷售分析師迪吉瓦尼(Michael DiGiovanni)說﹐他預計第二季度汽車銷售將出現“非常﹐非常穩定的回升”。他稱這是市場轉好的最初的跡象。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 LLC)副董事長兼總裁普萊斯(Jim Press)說﹐市場開始出現一線生機﹐需要像幼苗那樣加以呵護。同通用汽車一樣﹐克萊斯勒也在從政府尋求更多的援助。

3月份銷量的上升也得益於對汽車租賃公司等批量購買客戶的銷售。通用汽車稱﹐共向集團客戶出售了36,000輛汽車。這個數字低於上年同期﹐但高於2月份。

據知情人士說﹐克萊斯勒共向集團客戶出售了約30,000輛車。隨著對個人消費者銷售的急劇下滑﹐豐田汽車和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等外國汽車製造商在過去一年里也加強了對集團客戶的銷售。對集團客戶銷售的利潤往往低於對普通消費者的銷售。

向買家提供的高額優惠也推動了3月的銷售。根據網站Edmunds.com的數據﹐汽車製造商在3月份每售出一輛汽車平均就提供了創紀錄的3,169美元的優惠。這個數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33美元﹐增幅高達30.1%﹐比2月份增加了171美元﹐增幅為5.7%。

汽車製造商認為﹐經濟的先行指標表明需求可能在第二和第三季度有所回升。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經濟學家莫里斯(Emily Kolinski Morris)在談到消費者信心企穩的報告時稱﹐我可以說﹐我們這幾週已經看到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經濟衰退的步伐可能正在放緩。2月份的新屋開工數也出現了增長。

福特汽車的管理人員說﹐積極的跡象還包括二手車價格的上漲﹐市場上更多的現金買家﹐以及預計能夠提振集團銷售的政府和其他大規模汽車買家將重返市場。

不過莫里斯指出﹐信貸狀況、汽車業重組的風險﹐以及消費者心理看來都可能對汽車業的銷售結果產生了影響。目前這個結果比根據歷史表現的任何模型所能預測的結果都更糟糕。

3月底時奧巴馬總統拒絕了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復蘇計劃﹐並談到可能會進行破產重組。還不清楚這會對總體銷售有何影響。但福特汽車銷售分析師皮帕斯(George Pipas)週三向分析師和記者表示﹐上週我們的確看到情況已開始好轉。

星期四, 4月 02, 2009

重申黑馬之選

黑馬的味道,看來越來越濃,其有效率而具彈性的貨幣以及財務政策或許開始見效,雖然一切仍是言之尚早。有一點值得留意,英鎊可能已經見底,弱英鎊正發揮其作用。

--------------------------------------------------------------------
Pound Climbs Against Euro After U.K. Manufacturing Index Rises
(Bloomberg; 1 Apr 09)

By Kim-Mai Cutler

April 1 (Bloomberg) -- The pound advanced to its strongest against the euro in two weeks after a U.K. manufacturing index climbed in March to the highest level in five months.

The British currency also rose for a second day versus the dollar as world leaders arrived today for the Group of 20 summit in London, where they aim to formulate plans to overcome the global recession. Gilts advanced after the U.K. sold all 3.5 billion pounds ($5 billion) of six-year notes at an auction and the Bank of England bought the same amount of securities as part of an asset-purchase program designed to lower borrowing costs.

“Euro-sterling in the mid-to-low 90s is very, very overvalued,” said Martin McMahon, a Zurich-based currency strategist at Credit Suisse Group AG. “This quarter is probably the final leg of sterling weakness.”

The British currency advanced to 91.74 pence per euro by 5:45 p.m. in London, from 92.56 pence yesterday, and traded at 91.55 pence earlier, its strongest level since March 16. The pound rose to $1.4412 from $1.4323.

An index based on a survey of factories climbed to 39.1, from 34.7 in February,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and Markit Economics said today.

The pound has risen almost 1 percent against the dollar in the past month as policy makers announced the unprecedented step of printing money to buy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debt to lower borrowing costs as part of so-called quantitative easing.

Gilt Sale
“So far, sterling hasn’t suffered markedly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operations and we see the pound making gains, especially against the euro, as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looks increasingly likely to implement its own bra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Gareth Berry, a strategist at UBS AG in London, wrote in a note to clients today.

The U.K. sold all the six-year gilts in its first offering of non-inflation linked bonds since failing to find enough buyers at an auction last week. The Debt Management Office, which oversees bond auctions on behalf of the Treasury, received 2.23 times as many bids as securities offered.

The not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gilts the Bank of England is buying as part of its so-called quantitative easing program. The central bank pledged on March 5 to buy gilts due within five and 25 years after saying it would begin quantitative easing. It bought 3.5 billion pounds of gilts today, getting 4.4 billion pounds of offers to sell, it said in a statement.

Investor Appetite
“There is appetite for issues that fall within the Bank of England’s quantitative easing zone,” said Richard McGuire, a fixed-income strategist in London at Royal Bank of Canada. “This shows the Bank of England needs to be there to support sufficient investor appetite, given the poor supply picture.”

Gains in government bonds sent the yield on the two-year note four basis points lower to 1.14 percent. The 4.25 percent security due March 2011 climbed 0.08, or 80 pence per 1,000- pound face amount, to 105.93. The 10-year yield fell three basis points to 3.13 percent. Bond yields move inversely to prices.

British government bonds lost 0.8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according to Merrill Lynch & Co.’s U.K. Gilts Index. U.S. debt handed investors a loss of 1.4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firm’s U.S. Treasury Master Index.

--------------------------------------------------------------------
U.K. House Prices Unexpectedly Increased in March (Update1)
(Bloomberg; 2 Apr 09)

By Jennifer Ryan

April 2 (Bloomberg) -- U.K. house prices unexpectedly rose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October 2007 after the Bank of England’s interest-rate cuts attracted buyers to the property market, 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 said.

The average cost of a home jumped 0.9 percent in March from the previous month to 150,946 pounds ($218,000), the mortgage lender said in a statement today. All 13 economists in a Bloomberg News survey predicted a decline.

Mortgage approvals rose to a nine-month high in February, evidence the slump in housing transactions may be starting to ease after a 15.7 percent drop in prices during the past year. The Bank of England reduced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to a record low of 0.5 percent last month and started buying assets with newly created money to fight Britain’s recession.

“It is far too soon to see this as evidence that the trough of the market has been reached,” Fionnuala Earley, chief economist at Nationwide, said in the statement. “The willingness of borrowers to return to the market is encouraging and likely to in part reflect the falling cost of borrowing.”

The pound climbed as much as 0.5 percent against the dollar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report. The currency traded at $1.4573 as of 8:12 a.m. in London. Economists predicted a 1.5 percent house-price drop on the month,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survey estimate.

Buying Plans
U.K. homebuilder Bellway Plc plans to “step on the gas” in land purchases as house prices may not fall much furth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John Watson said March 31. “There may well be further falls, but it’s not going to be another 25 percent, so you’re getting nearer to a bottom,” he said.

Central bank policy maker Spencer Dale said last week that there are signs the U.K. housing market has stabilized, though it still looks in a “bad state.” Economists at UBS AG and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said last month that there may be evidence of “green shoots” as mortgage approvals pick up.

Banks granted 38,000 home loans in February, up from a trough of just 27,000 in November, Bank of England data showed this week. Lenders have hoarded cash after racking up more than $1.2 trillion in losses worldwide.

The bank has started to buy 75 billion pounds of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bonds to stimulate spending and revive growth by lowering borrowing costs.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has also offered banks including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 billions of pounds in credit guarantees.

The U.K. economy shrank 1.6 perce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the most since 1980,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ecasts British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ill fall 3.7 percent this year.

A separate report showed labor unions clinched annual pay raises at a median 3.4 percent in the three months through February, down from 3.5 percent in the same period a year earlier, researcher Incomes Data Services said.

星期一, 3月 30, 2009

這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是萬事的根基,包括家庭、友誼、事業、經濟、市場。成也信心,敗也信心,一切變幻無常,不生不滅。

各位大可以參巧一下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於2005以及2006兩年的農曆新年賀辭。

在兩年的賀辭中,彭定康除了略為回顧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主要事情之外,還不斷向聽眾提及香港固有的優勢:
1) 自由經濟體系
2) 有活力和勤力的人
3) 具效率的公務員體系
4) 法治制度上的完善 (就算是港督,亦要遵守)
5) 資源上的充足(我們能夠做到我們想做的事情)

正如筆者多次重申,香港一直具有客觀上的制度和軟件優勢。然而,正如現時一樣,總有一些人會「忽然悲觀」,因此彭督當年以多個方法「化解」這些負面情緒。

方法不外乎以下幾招:
1) 指出(重申)一些「可以是亦可以不是」的措施,例如加強教育的資源投放(增加青少年的未來競爭力),同時亦關注年老人的福利(這些措施不正是每年都應該要做嗎?)

2) 指出挑戰(1995年環球經濟放緩,以及1997年前香港人所關注的不明朗因素),並同時亦引導香港人未來的前景以及希望(與中方官員「合作」(合作一字,箇中有不少玄機)、向香港人指出固有的優勢有助渡過難關)

3) 打溫情民心牌,一句「我未必同大家見過面,但有時覺得好似同大家見過面」就「搞惦」,彭定康當年落區「握手」、「飲涼茶」、「食蛋撻」,已經贏取不少「Fans」的心

4) 當然,彭定康的個人政治技巧以及個人魅力,亦是能夠事半功倍


其實,一切亦只不過是信心的問題。正如禪宗六祖惠能所說: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本來面目便是如此!


彭定康1995年農曆新年賀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k_qCnl-UtQ&feature=related)

彭定康1996年農曆新年賀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lq_D6kJLCU&feature=related)

星期六, 3月 28, 2009

還看自己的造化

香港長期之興亡,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

從客觀的角度看,如果各位有機會周遊列國,又若果願意用心觀察,應該不難察覺香港其實擁有不少「軟件」和「制度」優勢 (環觀全球可能只有英國、美國以及星加坡同時擁有下面大部份之優勢):

1) 較為完善的法制和金融系统 (全球具備此兩項條件的地方不是多的)
2) 低而簡單的稅制,有利各類的商業和投資活動 (此點亦不是很多地方具備,大部份歐洲以及不少發達國家巳經不合格)
3) 相對有效率以及廉潔的政府,而且措施方便營商 (多了解亞洲地區,亦不難發覺這優勢)
4) 以區內而言,香港的教育水平相對上高,而且英語能力現時仍具不少優勢(董叔叔時代過去後,現時家長為新一代的小孩提供不俗的栽培,包括語言方面)
5) 相對上來說,香港人工作效率是高,而且一般而言具主動性 (多一點出外以及回國內考察,亦不難察覺)
6) 具活力和彈性,亦是優勢
7) 質素的重視,亦不用多說 (觀察一下區內不同地方如何維持「設施」之運作,便不難看出分別)


在問香港能給您之前,倒不如反問自己能貢獻甚麼? 如果自己擁有不少「客觀上的優勢」而不好好把握,便是自作孽,不可活。

小孩子自出娘胎後其實只是一張白紙,將來香港下一代會變成怎麼樣? 其實與我們的態度和言行舉止有莫大的關係

信心、感恩、包容、正面態度、實幹以及開明,便是繁榮以及和諧的種子。

相反,每天只懂怨天尤人,妄自菲薄(唔死都看死自己),便是等同自我斷送前程。

正所謂萬法性空,萬物相依而生,無人能夠獨自生存,同舟共濟才是正道,700萬人能夠在小島上生活,亦是一種緣份。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還看各位之造化。


藉此機會為大家送上一首經典之作 -->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約22年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DZyIUbSd0&feature=related)

1985年群星大合唱-明天會更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1gA6XtNIv4&feature=related)

星期四, 3月 26, 2009

中期的市場風險

當好消息已經反映得七七八八之際(有些股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有一些不太令人振奮的新聞和數據,可能便會為中港股市帶來中期的波動。

然而,在正面的流動性以及較為沒有恐慌性的情緒下,不排除股市可能已經見了底,不過未來數月市場有機會仍受好壞消息和情緒左右其上落波動。

正如已故的投機宗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曾經說過:

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

凡是證券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不會令我激動。在讀報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對我來說重要的消息,通常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

-------------------------------------------------------------
財政部:國企收入和稅金多年來首降
(中國証券報/人民網; 25 Mar 09)

財政部24日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去年利潤連續五個月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稅金多年來也首次出現下降,利潤降幅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

1-2月,電力、交通、鋼鐵、有色行業呈現虧損,石油、汽車等行業利潤繼續大幅下降,目前,隻有煤炭行業利潤保持增長,但增幅下降明顯。中央企業仍有116戶實現盈利,比去年1-12月盈利戶數減少26.1%。

統計顯示,1-2月,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7409.1億元,同比下降8.1%,為多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從實現利潤看,1-2月,實現利潤1217.7億元,同比下降43.7%,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大43.3個百分點。納稅方面,1-2月,國企應交稅金2840.6億元,同比減少272.7億元,下降8.8%。受企業利潤下降影響,應交所得稅下降36.1%。已交稅金3047.1億元,同比減少233.2億元,下降7.1%。(朱宇)


-------------------------------------------------------------
黨內分歧加深 匈總理提出辭職
(WSJ; 23 Mar 09)

在經濟困境日漸加劇的形勢下﹐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Ferenc Gyurcsany)週六出人意料地提出辭職。在匈牙利正在應對尖銳的財政危機之際﹐久爾恰尼所在的社會黨內部在政府開支削減力度問題上的分歧也在加深。

現在還不清楚久爾恰尼何時甚至是否會離職。久爾恰尼週六在黨內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提議﹐社會黨兩週內選出一位新總理人選﹐不過﹐目前沒有很明顯的繼任者。久爾恰尼從政前是位富有的商人。

新總理需獲得議會的多數票支持。自從去年4月社會黨與另一左翼政黨組建的執政聯盟瓦解以來﹐社會黨一直作為少數派在執政。

在歐洲政壇﹐久爾恰尼一直主張由西方國家對陷入困境的東歐國家實施地區性救助﹐但這一主張少有人響應。批評人士認為﹐他提出的1,800億歐元(合2,440億美元)救助計劃讓匈牙利顯得孤立而脆弱。

匈牙利的確處境艱難。去年10月全球信貸形勢開始吃緊後﹐匈牙利突然難以發售債券彌補財政赤字。政府被迫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歐盟(European Union)獲得250億美元貸款。

資本外逃導致匈牙利弗林特匯率大幅下跌﹐進一步加大了匈牙利的融資難度﹐並讓許多在之前數年經濟繁榮期借入外幣貸款的匈牙利房主和企業受到擠壓。


這場政治騷動有可能對匈牙利國內金融市場造成震動﹐這些市場自去年10月以來就處在拋壓之下。雖然市場對貸款損失加劇感到擔憂﹐但匈牙利市場上的各家銀行(其中許多銀行屬於外資銀行旗下分支機構)紛紛向市場保證﹐它們的狀況是健康的。

久爾恰尼曾被讚譽為一位支持市場和企業的左翼政治家﹐但在政治上他受到改革派和他所在社會黨保守黨員的兩面夾擊。改革派敦促他大力削減養老金和其他政府開支項目﹐而保守派非常依賴退休人員和國有企業員工的支持。久爾恰尼的努力結果是兩頭不討好。

久爾恰尼週六在講話中說﹐如果我已成為改革的障礙﹐那麼我將清除這一障礙。他承認自己近年來作為政府領導人犯了些錯誤﹐並說自己的威望因此受到嚴重損害。

他說﹐我錯誤估計了我們的實力和我們的潛力。在重大時刻我未能提出明確主張﹔我的威信也因此受到嚴重損害。

其中損害最嚴重的是2006年一次被記錄下來的講話。當時他承認﹐在使他得以當選總理的那次選舉前﹐政府對國家的經濟狀況“沒日沒夜地”在撒謊。

不過久爾恰尼堅持下來了﹐部分原因是他在社會黨內部已成為對抗右翼反對派的最大希望。

布達佩斯Progressive Institute分析師麥格雅(Kornelia Magyar)說﹐社會黨或許難以找到一位新總理。該黨有可能在2010年大選之前組建一個由專家組成的看守政府﹐但久爾恰尼有較大可能會重返政府。

星期五, 3月 20, 2009

新興市場、航運業、商品之共業

涉及大額貿赤(Trade Deficit)以及負債的發達國家,例如英國和美國,其實正是全球主要的消費者、入口國,同時間亞洲以及拉丁美洲諸國的大客戶正是發達國家。

對於亞洲出口為主的國家來說,財政穩健自然是一件好事。然而,若然英美等國的消費力未能復蘇的話,恐怕出口活動亦難以重拾增長軌(當然,優質以及極具競爭優勢的基本消費品的出口商則是另一故事)。

再推算一步看,疲弱出口活動已經導致一連串事件的發生:
1) 不少亞洲出口企業面對經營(甚至財政上)的困難
2) 全球對於基本金屬(產品的原材料)的需求已經減少,而且同時間存貨水平(Inventory Level)已經高企(舉銅為例,存貨水平已達5年高位)
3) 在全球貿易額的疲弱下,以及運貨船的供應上升(不少新船於2006及2007年下單,當中不少於2008以及2009年開始下水)
4) 因此,航費(BDI)以及工業用的基本金屬商品的價格看來中期內難以走強。
5) 這亦解釋為何自2008年第2季開始BDI基本金屬商品的價格一直走弱,而BDI和商品有很高的關係性(Chart 1, Chart 2)。

或許一些基本金屬,例如銅(Copper)的存貨水平已經到頂(Chart 3, Chart 4),我們亦不排除有中短期反彈的機會。然而,一日英美等國未能復蘇,基本金屬市場恐怕難以大升。

至於金屬股票會否跟隨基本金屬的中短期反彈而走強??

筆者特意將下列一些股票與國企指數的1年關係圖表,亦讓大家用心領會:
1) 工行(1398 HK) (Chart 5) (反映中國總體經濟)
2) 招商國際(144 HK) (Chart 6) (反映中國的出口活動)
3) 中國遠洋(1919 HK) (Chart 7) (反映航運業的活動)
4) 江西銅(358 HK) (Chart 8) (反映基本金屬行業)
5) 渣打(2888 HK) (Chart 9) (反映亞洲及中東等新興市場的總體經濟)

看完之後,可能各位有新的看法亦不定,世間上萬物相依,而且很多事情其實連在一起,亦即「共業」

還有一點,假如不幸地俄羅斯以及一些東歐國家出現經濟危機,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對英美等國影響大一些,還是對亞洲以及中東等新興市場影響大一些?

相信好記性的朋友,應該不難回憶1998年俄羅斯發生主權債券違約後的結局吧。

避風港,亦有真,亦有假的......



Chart 1: BDI & Crude Oil (2003 to 2009)



Chart 2: BDI & Copper (2004 to 2009)



Chart 3: LME Copper Spot Price (2004 to 2009)



Chart 4: Copper Warehouse Inventory (2004 to 2009)



Chart 5: ICBC (1398 HK) vs HSCEI (Mar-08 to Mar-09)



Chart 6: China Merchants (144 HK) vs HSCEI (Mar-08 to Mar-09)



Chart 7: China COSCO (1919 HK) vs HSCEI (Mar-08 to Mar-09)



Chart 8: Jiangxi Copper (358 HK) vs HSCEI (Mar-08 to Mar-09)



Chart 9: Standard Chartered (2888 HK) vs HSCEI (Mar-08 to Mar-09)

星期四, 3月 19, 2009

搖搖欲墜/蒸蒸日上??

金本位制度的復蘇? 黃金蒸蒸日上? 惡性通漲快要殺到來?

寧要穩定的通漲,也不要長期高企的失業,亦不願被金本位制度的所謂穩定假象抑制長期經濟增長(金本位制度猶如一群人在同一張床上爭同一張被子,而且該張被子永遠不夠所有人用)

或許,我還是願意遠離人群,走去看好大莊家的貨幣......

別忘記,反向的大眾情緒及貨幣流動性推動金融市場行情,而新聞頭條報導則是盡力於事後解釋已經發生的行情,而大眾又隨之而走。

另外,貨幣供應的流動性以及穩定情緒已經回到歐美的金融股,至低限度未來數個星期可能是這麼模樣。


Spot Gold (2007 to Mar-2009)



Spot Gold (2001 to Mar-2009)



Spot Gold (1975 to Mar-2009)



Dollar (USD) Index (Mar-2008 to Mar-2009)



Dollar (USD) Index (1987 to Mar-2009)

星期三, 3月 18, 2009

不賣果汁

中國商務部駁回可口可樂(KO US)收購匯源(1886 HK)的計劃,對可口可樂而言,或許是失去了一個進軍中國果汁市場的機會,而中國政府則成功地阻止了外國飲料巨頭搶占國內市場的「陽謀」(至少這亦是接近官方的解釋)

然而,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看,不買匯源可能對可口可樂並不一定是壞事。

以09年的預測每股盈利RMB0.31(HK$0.353)計,可口可樂向匯源提出的全購價(每股HK$12.2)亦等同34.6倍09年市盈率。「中國增長溢價」真是值那麼多嗎?

即使是康師傅(322 HK)的09年市盈率亦僅是20.6倍(按HK$8.48計),而另一品牌食品飲料公司統一中國(220 HK)的09年市盈率更低至11.1倍(按HK$2.52計)。

若然我是可口可樂的股東,亦希望比項收購計劃被否決。反正在現時的環境下,那愁於環球內沒有「平靚正」的收購或投資對象。

-----------------------------------------------------
中國商務部駁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計劃
(WSJ; 18 Mar 09)

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駁回了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出資24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果汁企業之一的計劃﹐稱此項收購將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這項收購如果達成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對中國企業收購案。

中國商務部週三宣佈的上述決定是歷經多年才得以出台的中國《反壟斷法》遇到的第一項重大挑戰﹐並將給中國併購市場乃至外國在華投資業務帶來"寒蟬效應"。該決定還將加大中國企業實施海外併購的難度。

商務部週三下午在北京發表聲明稱﹐如果允許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China Huiyuan Juice Group)﹐可口可樂的市場實力將"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爭﹐導致消費者被迫接受更高價格、更少種類的產品"。

商務部表示﹐之前﹐它曾試圖與可口可樂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條件進行商議"﹐以"有效減少此項集中對競爭產生的不利影響"。但商務部在聲明中表示﹐它認為﹐可口可樂的修改方案"仍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商務部在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它對可口可樂提出了哪類限制條件。

可口可樂駐香港發言人表示﹐公司目前沒有評論。

為實施進入全球各果汁飲料市場的策略﹐去年9月﹐可口可樂同意收購匯源。這一計劃如能實現﹐將是可口可樂歷史上金額排在第二的收購交易。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交易是以41億美元收購Energy Brands Inc.。後者是Glaceau維他命水生產商。



新華網(Xinhuanet)有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漫畫 ---- "嫁給我吧"



其後的"俺娘不答應"

星期二, 3月 17, 2009

主和客

反向的大眾情緒及貨幣流動性推動股市行情,而新聞頭條報導則是盡力於事後解釋已經發生的行情。

每當差不多全世界一致看壞同一類優質股之際,很多時可能是反向的指標,儘管基本面可能仍然看似不濟。

由下至上(Bottom-Up)式的基本面分析,其中一個用途是協助投資者分辨出那些股票是會生存下去,那些不能。

我們可以說,反向的情緒及貨幣是主,行情以及事後的新聞頭條報導為客。

當然,客屬性的新聞頭條報導,亦能推動新的情緒,並開始另一週期。

主亦客,客亦主,相輔相承。

至於如何掌握大眾情緒? 或許可以進行恰度的「逆向思考方法」、或許是注視一些看似不太重要但是又可能重要的小新聞、又或者可以參巧一些所謂的「燈神」之想法(說笑而矣)......

無論如何,恰度的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亦是有需要的。

星期三, 3月 11, 2009

人性的大落大起

與其說滙控股價大落大起,倒不如說是全球人性的大落大起。

如果嘗視以較為宏觀的角度看,滙控之股價表現其實與國際優質的同行相若。

「Household」的所謂投資失當,是否真的那麼嚴重影響滙控的股價?

英鎊的弱勢,相信半年至一年之前不是很多人相信的,為何那麼快由看淡美元變成看淡英鎊?

若然以「Bottom-Up」或者是「Peers Analysis」的角度看,滙控的表現是合格的,尤其是當閣下用放大鏡檢視「Bank of America」、「Citigroup」及「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財政狀況、經營版圖、以及前景。

另外一個角度看,滙控股價的波動其實正反映國際金融業之「共業」以及英鎊之弱勢,這亦是核心的議題。


Good Banks
Standard Chartered: HK$193.8 (2 Oct 08) --> US$81.8 (11 Mar 09); Return = -57.8%
Standard Chartered: GBP13.60 (2 Oct 08) --> US$8.10 (11 Mar 09); Return = -40.4%
HSBC: HK$123.6 (2 Oct 08) --> US$40.2 (11 Mar 09); Return = -67.5%
HSBC: GBP9.12 (2 Oct 08) --> GBP3.99 (10 Mar 09); Return = -56.3%
Hang Seng Bank: HK$131.5 (2 Oct 08) --> HK$73.5 (11 Mar 09); Return = -44.1%
JP Morgan: US$49.9 (2 Oct 08) --> US$19.5 (10 Mar 09); Return = -60.9%
BNP: EUR65.2 (2 Oct 08) --> EUR26.7 (10 Mar 09); Return = -59.1%
Bank of Nova Scotia: US$44.27 (2 Oct 08) --> US$22.24 (10 Mar 09); Return = -49.8%
American Express: US$32.1 (2 Oct 08) --> US$12.2 (10 Mar 09); Return = -62.0%
Wells Fargo: US$35.2 (2 Oct 08) --> US$11.8 (10 Mar 09); Return = -66.5%

Bad Banks
Bank of America: US$36.4 (2 Oct, 08) --> US$4.8 (10 Mar, 09); Return = -86.8%
Citigroup: US$22.5 (2 Oct, 08) --> US$1.45 (10 Mar, 09); Return = -93.6%
RBS: GBP1.76 (2 Oct, 08) --> GBP0.21 (10 Mar, 09); Return = -88.1%

我又教下大家如何做一個稱識的「Sell-Side Analyst」,舉滙控為例,可以用幾套的「Valuation」方法,保證每一個時侯總有一套「岩您用」:
Price to 2011 Earnings = 10x to 14x --> Target Price: HK$77.8 - HK$108.9
Price to 08 Reported Equity = 0.8x to 1.2x --> Target Price: HK$48.1 - HK$72.2
Price to 08 Tangible Equity = 0.6x to 0.9x --> Target Price: HK$25.5 - HK$38.3

當滙控股價跌至HK$33當日,不少傳媒以及博客友走出來表達不同意見。大家不妨再了解及比較一下他們大半年前對滙控的看法,又觀察下他們的用語所反映的心態等等,「邊個係人,邊個係鬼,全部一目了然」 :)


---------------------------------------------------
分析:滙豐股價大落大起
(Financial Times; 11 Mar 09)

滙豐銀行(HSBC) 股票週一暴跌24%,第二天又大漲14%。對全球範圍內投資于金融類股票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劇烈的波動幾乎已成為平常的事情。但對於香港本地居民而言,這家傳統上在當地具有特殊地位的銀行的財富縮水,更令人痛苦而不堪面對。

滙豐之前採用非常好的老派名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但後來改成平淡的跨國公司首字母縮寫HSBC。該行於1993年將全球總部搬到倫敦。

但滙豐在自稱"全球本土銀行"(該行的行銷活動喜歡這樣宣傳)很久之前,就已經是香港的"本土銀行"。許多人頑固地將其稱為"香港銀行"。更通俗地說,鑒於其作為股指 ----- 香港恒生指數第二大成份股(按市值計)的權重,滙豐被稱為"大象"。從更為現實的意義上說,許多本地居民把他們一部分退休積蓄拿出來投資於這個股票。

滙豐於144年前在香港和上海兩地成立。該行是香港發行鈔票的3家銀行之一,其他兩家分別為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在香港還是殖民地時期,人們帶著幾分戲謔的口氣說,香港有3位統治者: 港督、賽馬會(Jockey Club)和"滙豐銀行"。即使在現在,香港的孩子們例行公事地在滙豐開立他們的第一個帳戶,並擺好姿勢與滙豐香港總部門前的兩頭獅子雕像施迪(Stitt)和斯蒂芬(Stephen)合影。

然而,香港民眾對這只大象的鍾情正經受空前考驗。

本月滙豐宣佈將配股集資125億英鎊(合173億美元),隨後股價應聲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收盤前出現一宗大額拋售指令所致,此事成為人們日常主要談資,並登上多家報紙首頁。

衝擊如此巨大,以致一位著名股評家竟然在鏡頭前失態。"多麼悲慘的下跌呀!" 胡孟青(Agnes Wu)說道,接著她開始啜泣。

得益於股價回升,這只香港最藍的藍籌股昨日進入"損害控制狀態"。該行股價已重返週一尾盤大挫之前的水準。這一大跌已引起香港市場監管機構的注意。

在匆促召集的新聞發佈會上,滙豐亞洲行政總裁霍嘉治(Sandy Flockhart)試圖驅散股價下跌引發的"恐懼和擔憂的顫慄"。

"滙豐是正在經受這場風暴、並將走出這場風暴的機構之一 ----- 對此你可以放心," 霍嘉治對記者表示。

星期二, 3月 10, 2009

人品好自然股品好

猜疑、恐懼、迷惑、謗言、自我心膨漲,此等負面心態正是毀滅性的,最終對自己無著數

相反,理性的信任、清醒的觀照、和氣、互相支持、包容,正等正面心態則對各家有利,利己利人。

股市,某程度上亦只不過是人性的反照。人品好自然股品好,最後的結果,便是一絲不掛地離開........

星期四, 3月 05, 2009

黑馬

或許,一直依靠其成熟和具彈性的系統,以及「做事乾手淨腳」的英國,可能有機會成為「黑馬」。

即使與美國相比,英國政府推行振興經濟措施以及國有化經營不善的銀行的速度亦是較快,而英倫銀行的減息行動無疑是「快而狠」,有助穩住經濟。

可能大家沒有留意,早被國有化的「Northern Rock」其中的「好銀行」一部份亦開始放貸協助穩住經濟。

另外,有意無意地快速令英鎊貶值亦有不少好處。舉例說,生產的高增值工業產品的英國企業、英資的國際零售企業,以及英資服務型公司,可以從德國、美國和日本等搶奪市場。例子的企業如下:

製造業:
BAE Systems
Cadbury
Glaxosmithkline
Rolls Royce

國際零售業:
Sainsbury
Tesco

服務業:
British Airways
G4S
Pearson (Publisher of Financial Times)
Schroders
Thomson Reuters
Thomas Cook

----------------------------------------------------------------------
重建英國銀行業
(FT; 3 Mar 09)
作者: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Alistair Darling)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一個良好的銀行體系是構建一國經濟的基石。任何經濟復蘇方案都必須以履行其核心職能、穩定且管理良好的銀行為基礎。我希望看到更為優秀和強大的銀行,人們可以把存款安全地存放在那裏,企業可以從那裏借款投資。這對於英國及全球所有國家都至關重要。

去年10月,我們迅速展開行動,以阻止銀行體系的即將崩潰。其他國家很快也開始效仿。此後,我們一直在與銀行管理層合作。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建立了一個新團隊,一直在審閱其帳簿(以清理其資產負債表),扭轉過去的短視主義。該銀行2月中旬關於獎金的聲明就體現了這點。

銀行的任務是清理其資產負債表並為了將來而進行重建。政府和銀行面臨的挑戰是,在全球經濟急劇惡化的背景下完成這項任務。我們需要建立一種確定性,讓銀行能夠向有信譽的個人和企業放貸,如果我們要想看到經濟復蘇,這很關鍵。

今年1月,我制定了一個計畫,目的是幫助消除仍在阻礙銀行增加貸款的障礙,並讓銀行走上一條通往更安全未來的道路。

我們現在正實施的措施,旨在鼓勵投資者重新入市,同時給銀行提供增加貸款所需的資金和信心。

上上周,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開始購買企業用來為其業務融資的優質私人部門資產。這將為市場注入活力,幫助企業以較低成本滿足其融資需求。我們上周宣佈,北岩(Northern Rock)未來兩年將增加至多140億英鎊的抵押貸款。這將有助於填補外國銀行撤出以及全球資本市場緊張所帶來的資金缺口。

未來幾天,對於如何實施我1月份公佈的措施,我們將發佈更多細節。正如我當時所說的,在英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銀行貸款的主要障礙之一,是銀行所擁有資產價值面臨的不確定性。為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清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並給銀行提供增加貸款所需的實力和信心,我曾宣佈,我們將制定一個資產保護計畫,參與該計畫的銀行將為此付費。作為回報,我們已明確表示,我們希望銀行簽訂具有法律效力、有針對性且可量化的協議,以提高經濟中的信貸總量。

沒有措施會在一夜間湊效。應對全球信貸緊縮的影響也沒有靈丹妙藥。但資產保護計畫將有利於向銀行提供確定性和增加貸款的空間,最終將惠及全國人民和企業。這還將向它們提供進行重組和改善銀行品質所需的信心,讓它們能夠更好地履行其核心職能。

通過提供這種保護,我們將確保納稅人可以從銀行的長期復蘇中受益。重要的是,銀行權益將繼續由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以及政府所擁有。這將讓當前和未來對這些銀行的投資更容易回歸全面的商業運作。

如果全球協調運作,英國所採取行動的影響將會放大。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在試圖解決同樣的根本性問題:把受損資產隔離出來,同時消除影響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不確定性。其他國家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瑞士政府與瑞銀(UBS)、美國政府與花旗集團(Citigroup),以及荷蘭政府與荷蘭國際集團(ING)。我們已與其他國家進行了討論,如何才能最好地協調我們對共同挑戰做出的回應。作為擔任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責任的一部分,我們應就一系列共同的基本原則達成一致,並採取一致的行動。


我們將向我們的國際夥伴推行這些共同原則。其中包括,維持穩定、鼓勵貸款、恢復銀行業的實力,同時保護公共財政,拒絕金融保護主義。

在我們清理全球金融體系時,我們需要在國內和國際上構建管理、治理和監管更佳的銀行:能為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服務的銀行。全球金融體系不會在一夜之間完全恢復健康,但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應採取行動,確保我們的長期繁榮。

本文作者是英國財政大臣。

----------------------------------------------------------------------
英國計劃部分恢復Northern Rock的業務
(WSJ; 23 Feb 09)
一位知情人士稱﹐英國政府正尋求通過增加抵押貸款供應來緩解國內信貸緊張局面﹐計劃恢復已被實施國有化的貸款行Northern Rock PLC的部分業務。

該知情人士稱﹐預計該計劃將在週一公佈。根據計劃﹐未來兩年Northern Rock將新增140億英鎊貸款。此外﹐政府還將向該行注資30億英鎊﹐為新增貸款提供融資﹐並給Northern Rock更多時間來償還政府貸款。

儘管這筆貸款規模對Northern Rock而言並不少﹐但相比英國抵押貸款市場的規模及貸款下降程度而言﹐這筆貸款規模則相形見絀。根據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的數據﹐去年12月份英國銀行業發放抵押貸款約150億英鎊﹐僅接近上年同期的一半水平。英國抵押貸款餘額總計約1.2萬億英鎊。

對Northern Rock的計劃還需獲得歐盟反壟斷部門的批准。但是鑒於歐洲各國政府都在紛紛出資救助陷入困境的經濟﹐歐盟關於構成國有企業不公平競爭行為的標準已較過去明顯放寬。

星期三, 3月 04, 2009

一些優質二線國企

若然股價向下,可能是20%至40%(看一看有沒有機會重試08年11月的低位),下列國企可能有一定的長線價值:

南車時代電氣 (3898):
國內鐵路網絡「電氣化」過程的受惠者,於國內有乘塔過「和諧號」列車的朋友,一定感受其快捷速度以及衛生舒適車箱的優點。

東方電氣 (1072):
雖然海外訂單可能下降,但國內對於大容量的火力發電機需求仍在,而技術漸趨成熟的風力發電業務亦是中長線的增長點。

廣州藥業 (874):
廣州藥業擁有「王老吉」(注: 為綠盒包裝的王老吉涼茶飲品)、「陳李濟」、「采芝林」、「何濟公」、「白雲山」、「潘高壽」等百年字號的中藥品牌,可謂是一門王道的現金流生意。

ZTE (763):
鹿鼎記內韋小寶住在「通吃島」上,國內電訊業則有「通吃股」,亦正是國企的大型電訊設備生產商。

星期二, 3月 03, 2009

煩惱亦即菩提

當恐慌性情緒差不多充斥整過世界時,正當人們失去應有的理性和信心之際,其實所謂的煩惱可能是樂觀前景之前奏,當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想法。

用再顯淺的語言,即是說同一杯水可以是半滿、或者是半空。每人有各自選擇做人心態的自由,但相信聰明的人就不會愚昧至無條件地悲觀,尤其是有些審慎國際銀行又不能夠與RBS、AIG、Citigroup、BAC之流相提並論。

無謂多說,還請各位自行讀英文新聞、自行平衡優劣、自行思索、自行判斷.......

---------------------------------------------------------
HSBC Seeks Higher Asia Share as Competitors Retrench (Update2)
(Bloomberg; 3 Mar 09)

March 3 (Bloomberg) -- HSBC Holdings Plc, the bank that's raising 12.5 billion pounds (US$17.6 billion) in a stock sale, can take market share in Asia without acquisitions as bailed-out competitors retrench, said the head of HSBC's regional unit.

"Organically we can grow as our competitors withdraw, we can put our capacity to work so that means you don't have to be quick to buy something to do that," Sandy Flockhart, HSBC'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for Asia-Pacific, said in an interview today. The bank is still open to making acquisitions in markets including China and South Korea, he said.

Competitors including Royal Bank of Scotland Plc, Citigroup Inc. and Bank of America Corp. are under pressure to lend more in their home markets and reverse years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fter accepting government bailouts. HSBC, founded in Hong Kong and China more than 140 years ago, hasn't taken any state funds, freeing it of such restrictions.

"We're a big powerhouse in emerging markets," Flockhart said. "Our profit generation in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have been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that's where our real strength is.'

Shares of HSBC, which yesterday announced a 70 percent drop in full-year profit on losses arising from its U.S. consumer lending unit, fell the most in more than two decades in Hong Kong today. The stock tumbled 19 percent to HK$46.25, the lowest since October 1998.

Government Pressure
U.K.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said last week he plans to pressure lenders that have received government aid to focus more on helping domestic small businesses and families.

Northern Rock Plc would focus on mortgage lending in the U.K., offering 14 billion pounds of additional mortgages this year and in 2010, while RBS and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Plc will provide financing to small firms, according to Brown's plan.

Citigroup last week revamped its 15-member board with a majority of new independent members in a U.S. government-induced shakeup. The move signals that banks may have to operate under heavier government influence if they resort to taxpayer-funded rescue packages.

Even as Asian economies cool and bad loans rise, governments probably won't have to take control of banks, said Flockhart, 57.

"At this moment in time Asia looks like it'll steer clear of" nationalizing banks, he said. "We're coming towards perhaps the bottom of the cycle and not seeing that happening. A lot of the Asian banks' capital ratios are very strong."


Korea, China
HSBC in September scrapped a US$6 billion plan to buy Korea Exchange Bank from Lone Star Funds after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 slashed asset values. The withdrawal was the group's second failure in three years to expand through takeovers in the country.

Flockhart declined to say whether HSBC is still in talks with the bank. Korea Exchange Bank has raised 770 billion won (US$496 million) since November by selling subordinated bonds.

HSBC, which earns about 75 percent of its profit from emerging markets, plans to add between 10 and 15 branches to its network in mainland China, said Flockhart. It currently has 79 branches in the country, the most among overseas banks.

The bank has no plans to change its investment in Chinese financial companies, including a 19.9 percent stake in Bank of Communications Ltd., Flockhart said. Foreign lenders including RBS and UBS AG last year sold their shares in Bank of China Ltd. to raise cash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deepened.


---------------------------------------------------------
HSBC May Use Rights Offer Money to Fund Takeovers (Update1)
(Bloomberg; 3 Mar 09)

March 3 (Bloomberg) -- HSBC Holdings Plc, Europe's biggest bank, may use part of the 12.5 billion pounds (US$17.7 billion) it's raising in a rights offering to fund acquisitions in Asi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s.

Europe's biggest bank by market value will pursue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including takeovers, Chairman Stephen Green told journalists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London yesterday.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bolt-on or incremental acquisitions" in emerging markets, he said.

HSBC may be interested in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s assets in Asia. Edinburgh-based RBS, which last week posted the biggest loss by a U.K. company, plans to abandon or sell retail and commercial banking operations in 13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Asia seems to be HSBC's natural hunting ground for acquisitions," said Mamoun Tazi, an analyst at MF Global Securities Ltd. in London. "If they find something of interest in Asia that's at the right price, they may consider buying."

A spokesman for HSBC in London declined to comment on whether HSBC plans to bid for RBS's Asian assets. The shares fell 1.6 percent, or 6.5 pence, to 392.5 pence at 10:03 a.m. in London today.

"Organically, we can grow as our competitors withdraw, we can put our capacity to work so that means you don't have to be quick to buy something to do that," Sandy Flockhart, HSBC'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for Asia-Pacific, said in an interview today in Hong Kong. The company is still open to making purchases in markets such as China and South Korea, he said.


Retreating Home
HSBC abandoned a US$6 billion purchase of Korea Exchange Bank on Sept. 19 after failing to persuade Dallas-based owner Lone Star Funds tha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ustified a reduction in price.

RBS spent about US$140 bill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on takeovers in the U.S., Asia and Europe, buying up part of ABN Amro Holding NV of the Netherlands in 2007; a 5 percent stake in Bank of China Ltd. in 2005; and Cleveland-based Charter One Financial Inc. in 2004. Former CEO Fred Goodwin's 14.3 billion- euro (US$19 billion) acquisition of ABN Amro led to half of its record writedowns this year.

While RBS, New York-based Citigroup Inc. and Bank of America Corp. in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are under pressure to lend more in their home markets after accepting government bailouts, HSBC, founded in Hong Kong and China more than 140 years ago, hasn't taken any state funds, freeing it of such restrictions.

Emerging Markets Profit
"Our profit generation in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has been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that's where our real strength is," Flockhart said.

Acquisitive companies will take their time before making offers, said Marco Boschetti, the London-based head of global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restructuring at the Towers Perrin consulting firm. Last year's experience of "Express M&A," where companies chased "distressed deals" is gone, he said.

"Companies are now adopting the 'make haste slowly' mantra, enforced due diligence aimed at revealing the post-completion nightmare that sprung from last year’s deals," Boschetti said.

RBS's financial adviser, Morgan Stanley, is preparing to send sales documents to potential buyers. The bank has said it may sell consumer and commercial banking operations in countries ranging from India and Pakistan to Vietnam and the Philippines.

Goodwin's replacement as CEO, Stephen Hester, has already sold RBS's stake in Beijing-based Bank of China, raising US$2.3 billion in January. The company scrapped the 5 billion-pound sale of its Churchill and Direct Line insurance operations last month.

星期二, 2月 24, 2009

審慎理財的重要性

從經濟的角度看,迪拜(Dubai)、星加坡(Singapore)和香港(Hong Kong)確實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 缺少天然資源、地區金融中心、市中心內有不少摩天大廈、繁華的貿易商港。

為何於環球金融危機下,迪拜的命運變得那麼不濟,相反星加坡和香港卻像是另一個故事模式?

三地的一年期美元CDS之變化:
迪拜*: Sep-08 --> 200 bp; Feb-09 --> 808 bp
香港: Sep-08 --> 33 bp; Feb-09 --> 129 bp
星加坡#: Sep-08 --> 30 bp; Feb-09 --> 120 bp

* 獲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央行貸款前,迪拜的一年期美元CDS曾高達1,000 bp
# 星加坡的CDS以政府持有的DBS作為參巧,再作調整

迪拜的企業於2007年大量投資房地產,摩天大廈的建築亦如火如荼,導致迪拜的私人企業以及銀行體系過度舉債。相反,星加坡和香港則是嚴守審慎理財的原則。

當金球經濟轉弱、金融體系去槓桿化開始發生後,大量債務便成的迪拜的惡運源頭。

----------------------------------------
Lex Column: 迪拜有救了?
(Financial Times; 24 Feb 09)

大家團結在一起了。迪拜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央行得到的100億美元現金注資,緩解了人們的擔憂:這個掙扎中的酋長國,是否有能力償還將於今年底到期的130億美元債務。然而,與這宗交易的美元金額同樣重要的,是其發出的政治信號。經過數周的不確定之後,石油儲量豐富、財力雄厚的阿聯酋成員阿布扎比,展現出自己願意支持"窮親戚"。

嚴格說來,阿聯酋央行購入100億美元5年期迪拜債券(200億美元新債券的一部分,利率為4%),是在聯邦層面商定的。但從其核心看,此舉無異於阿布扎比對迪拜的代理紓困。阿布扎比是比迪拜更大、更富有的鄰國,也是阿聯酋聯邦預算的最大貢獻者。由於地理上的某種吊詭,阿布扎比擁有世界石油儲量的8%。

人們曾希望,迪拜也許能夠度過金融危機,而無需兄弟國家的幫助,但這種希望本月破滅了: 阿布扎比對自己的銀行注資43億美元,卻未表明迪拜可否指望得到類似的幫助。此舉引發了投資者對迪拜740億美元債務負擔(超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0%)的不安。迪拜債務5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合約的價格飆升至類似于冰島的水準,投資者計入的風險是,這一長期被假定為得到阿布扎比暗中支持的酋長國,可能不得不自找生路。

那些憂慮現在被驅散了。迪拜尚未脫離困境。由於缺乏石油資源,迪拜被迫大舉借貸,以便為一場很快就破滅了的建築熱潮融資。但是,通過讓自己的暗中支持公開化,阿布扎比為迪拜提供了寶貴的喘息空間。

星期一, 2月 23, 2009

To be, or not to be......

需要集資,還是不需要,這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
匯豐銀行: 不否認的可能性增加資本,以滿足投資者在本週 - 英國
(Bloomberg; 23 Feb 09)

2月22日(彭博): 英國獨立報22 , 2007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表示,大銀行並沒有否認的可能性,增資控股。據該報報導,匯豐銀行的二千點零零零億美元(約1萬億八千六百日元)和觀察,我們正在考慮發行股票的權利。他援引一些官員熟悉情況。

該報說,首席執行幹事Michael Geoghegan(首席執行官)這個星期,會見了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如果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增加了之前進行的業績公佈將於29日舉行評估可能。

聯繫翻譯的翻譯文章:東京Takeuti雅子雅子竹mtakeuchi5@bloomberg.net編輯:雅美角接觸記者的文章:薩拉瓊斯在倫敦sjones35@bloomberg.net

星期日, 2月 22, 2009

英國

正如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文章所指出,英美兩國一直依靠的優勢是較為成熟和具彈性的系統,以及兩國多年累積下來的其他Intangible Assets,舉例是法制、較具效率的政府和私人企業、較高的教育知識水平,以及研發和創新能力。

毫無疑問,美國的金融系統犯了錯誤,2006至2007年將房地產泡沫問題複雜化,造成全球的金融危機。

然而,正當經營不善(過度進行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涉及太多高風險的業務、同時亦忽視風險管理)的西方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相繼倒閉、被收購或者被國有化,西方金融系統的風波可能將快告一段落。

同時間,一直堅持審慎經營的穩健金融機構,無疑是中長遠的受惠者,當然大家亦要密切觀察事情的進展。

值得一提,英國政府和英倫銀行(Bank of England)在今次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反應算是高效率的。英國政府以較快的速度推行振興經濟措施以及國有化經營不善的銀行,而英倫銀行的減息行動無疑是「快而狠」。

結果是今英鎊迅速貶值,亦令不少之前看淡美元的人士忽然看淡英鎊。正當不少人看淡英鎊之際,其實英鎊可能已經到底(16年底位),而美元的強勢僅是走了一半。

下一波會受貶值的貨幣很有可能是歐羅(EUR)、日圓(JPY)以及其他亞洲貨幣。別忘記,歐洲和日本同樣是面對相似的經濟下滑問題,而兩個經濟體系同樣是以「拖泥帶水」的態度出手推出經濟措施及減息行動。更有趣的是,俄羅斯和東歐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影響歐洲,而日本亦難以免疫於南韓和一些亞洲國家的潛在風險。

事實上,匯率的迅速貶值,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造成,其實有助穩定成熟經濟之出口活動 (新興市場則是另一故事模式)。

或許,今次英國能夠「爆冷」跑先復蘇,或者是與美國和中國同步。

------------------------------------------------------
別小看美英經濟的反彈能力
(Financial Times; 19 Feb 09)

經歷過住房熱潮和金融崩潰之後,人們普遍認為英語國家將陷於窮困潦倒。看跌美國的人士提出,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降下了美國霸權時代的帷幕,新的現實是,美國經濟相對他國的下滑將不斷加速。

許多人士預言,由於高端金融供過於求,英國將陷入曠日持久的衰退,相對歐元區經濟大國的表現也將墮入可悲的落後境地。普遍觀點認為,這場衰退中的贏家將是那些擁有經常帳戶盈餘和巨額外匯儲備的高儲蓄國家。

這個觀點與日本和德國最新公佈的、嚇人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季度資料存在出入。與此相應的還有美國海軍上將鄧尼斯•布雷爾(Admiral Dennis Blair)上周公佈的美國情報界年度威脅評估。


這表明,經濟衰退是一場相對遊戲;而且歷史證明,美國在應對衰退方面比多數國家都更為嫺熟,因為美國追求開放、發達技能與流動能力(Mobility)的傳統,使該國在徹底改造自身方面處於比競爭對手更加有利的地位。

沒有人能夠完全肯定美國需要多久才會擺脫困境。可是,如果美國確實擺脫了困境——儘管市場對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最近公佈的計畫反應並不樂觀,但這無疑仍是最合理的猜測——該國經濟將再次顯露出十足的彈性。

美國經濟相對亞洲國家(日本除外)的下滑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發展中國家享受著追趕性增長的益處。但是,如果在下個經濟週期內歐元區的經濟表現勝過美國,我情願投筆認輸。

英國的地位沒有那麼強勢,相當重要的原因在於,英國經濟過於依賴金融服務業,而該行業如今必須收縮規模。但除了有關技能這一點以外,適用於美國的論點同樣適用於英國。

與擁有住房市場遺留問題和/或競爭力問題的西班牙、愛爾蘭或義大利等歐元區經濟體不同,英國的匯率彈性有助其恢復經濟平衡。英國的勞動力市場同樣更加富有彈性。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前合夥人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等人曾問,英國打算拿什麼來賣。我的答覆是,你們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問題。經濟衰退中的問題是有效需求,而不是供應。現階段與上世紀80年代初存在很強的相似之處,當時在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任內,英國的工業基礎出現了衰落。那時候,沒有人能夠預見英國會出現什麼東西來替代製造業,但這些東西真的出現了,尤其是在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服務業中。

儘管當前存在各種問題,但英國比歐元區更接近於市場經濟。我猜測,相對於英吉利海峽對岸那些擁有巨額經常帳戶盈餘的高儲蓄國家,英國經濟的反彈會更早、更強勁。

這一結論當然適用於德國。除了其銀行業承受著比預期更為嚴重的衝擊外,可以說,由於出口依賴,德國經濟比英國更為失衡。當美國不再充當全球經濟的最後借款人和消費者,而英國等其它赤字國家開始重建儲蓄並恢復對外帳戶的平衡時,依賴出口這一點就很致命(對日本來說也是如此)。當貿易衝突把全球推向顯性和隱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時,這一點就變得更加致命。

德國人對英國狂熱的凱恩斯主義提出了批評。然而,如果不施行大為寬鬆的財政政策,很難想像還有什麼能把各國從嚴重衰退中解救出來。實際上,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大國都不可能不嚴重削弱自己的財政狀況,就從這場創傷中恢復過來。中國可能是個例外,它在開始自救時擁有巨額預算盈餘和較低的公共部門債務。

星期五, 2月 20, 2009

任總所暗示的第二波

自從09年1月份所發表的「古怪事情」以及「以往審慎經營的金融機構」等言論後,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亦提出「金融海嘯第二波」的不明朗因素。

以客觀金融體系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任總是稱識的(儘管我們時常不難聽見批評任總的聲音,但是批評者的心態和質素,亦是見仁見智),其言論亦有一定的參巧價值。

正如客觀的金融市場和經濟數據所暗示,亞洲及新興經濟諸國所面對的風險正在增加中。俄羅斯和南韓的主權國家違約風險正在上升中(異常高的CDS水平)、亞洲諸國近月來轉弱的濟數據、以及亞太諸國匯率之眨值,不正是意味著任總所預警的「第二波」嗎?

亞太諸國兌美元匯率:
俄羅斯盧布: 24.0(Jun-08); 28.0(Dec-08); 35.9(Feb-09)
南韓圜(Won): 1,000(Jun-08); 1,450(Dec-08); 1,480(Feb-09)
新台幣: 30.5(Jun-08); 33.0(Dec-08); 34.8(Feb-09)
星加坡幣: 1.37(Jun-08); 1.47(Dec-08); 1.54(Feb-09)
印度Rupee: 43.0(Jun-08); 48.5(Dec-08); 49.9(Feb-09)

相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中國的風險比較上是低一點,這亦歸根於其穩健的財政狀況以及推動基建和內需一著。然而,中國仍然承受一定程度的經濟下滑及銀行壞帳上升等風險。

近半年強勢的美元,是有很強的基本面理由所支持的,尤其是正當日圓亦有轉弱徵兆之時.........

----------------------------------------------
任總: 海嘯第二波風險更大
(文匯報: 10 Feb 09)
金融海嘯第一波對全球金融業帶來出乎意料之外的巨大破壞,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出席馬來西亞中央銀行50周年慶祝典禮時再強調,不排除有已發展國家基於政府壓力下,在推出挽救銀行體系措施時,可能會推出一些具保護主義的措施,令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面對更大壓力,尤其是一些依賴國際融資的國家,因此要提防保護主義由貿易層面擴散至金融領域。

任志剛表示,發展中國家主要依賴海外融資渠道,因此若金融層面的保護主義抬頭,會令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減少,甚至會擾亂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

要提防保護主義擴散
他又指,第一波金融海嘯對亞洲金融體系的影響不大,但第二波海嘯正來臨,加上「傳染性」高,因此可能會對亞洲地區帶來更大風險。

他認為,亞洲地區國家需要更強化經濟體系。不過,他相信,目前國際間的合作增強,會有助避免重犯上世紀30年代的災難性錯誤。   

----------------------------------------------
任總:海嘯第二波衝擊更大
(明報: 2 Feb 09)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金融海嘯第二波會帶來更大衝擊,但不要過分悲觀。

任志剛出席立法會金融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指,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在今年會帶來更大衝擊,早前推出的救市措施,仍不足以穩定金融體系,未能有效安排資金融通,對已下滑的經濟是雪上加霜。

但他表示,面對暗淡前景,有人以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之前的序幕年來和今年相比,這種想法是過分悲觀,他認為歐美各國有能力扭轉形勢,因為最近客觀環境顯示,各國政府採取非常手段,社會主義的公有模式即是所謂「有形之手」,在歐美地方也不再被視為洪水猛獸。

他說,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要穩定金融體系,防止信貸緊縮,以及要將信貸成本壓低,以及放鬆信貸。

星期四, 2月 19, 2009

各取所需

中國有的是較為穩健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定的匯價(即使近日有人投機人民幣會略為貶值)、以及充裕的美元外匯儲備。但是中國現在缺少的正是石油。

俄羅斯則有石油及軍備航天技術,但是現在缺少美元(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可能會迅速枯竭),而且金融系统的風險正在上升中。

兩國的一年期美元CDS分別,亦正說明上述的情況:
俄羅斯一年期美元CDS: 1,020 bp (18 Feb 09)
中國一年期美元CDS: 172.4 bp (18 Feb 09)

莫斯科與北京於09年2月17日達成了石油換貸款協定。俄羅斯幾家國家控股的石油公司得到20年期的貸款,幫助它們在保持資本支出的情況下進行再融資,而中國則在此期間得到廉價燃料。

這次俄羅斯從中國獲得的250億美元總貸款當中,其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占150億美元份額,將輕鬆覆蓋該公司將於今年到期的85億美元債務,而俄羅斯為這些貸款支付6%的利息。

而中國則以每桶大約20美元的價格(據UOB分析員估計)得到石油供應日30萬桶相當於中國總需求的大約4%,或其石油進口總量的8%。

對俄羅斯而言,該項交易可舒緩其財政壓力,而中國則能以廉價鎖定部份入口石油成本,可謂是「各取所需」。

跟據數百年歴史,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時好時壞,但是這亦是政治的現實----「政治並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實際的利益

-----------------------------------------------------
Lex專欄: 石油換貸款 中俄"各取所需"
(Financial Times; 19 Feb 09)

中國擁有俄羅斯想要的: 大把美元。俄羅斯也有中國想要的: 能源。於是,莫斯科與北京週二達成了石油換貸款協定。俄羅斯幾家國家控股的石油公司得到20年期的貸款,幫助它們在保持資本支出的情況下進行再融資,而中國則在此期間得到廉價燃料。

國與國之間的雙邊交易總在發生。上述中俄交易的不同點在於,沒有人試圖將其包裝為政治或外交事件。這是一筆以一種大宗商品換取另一種大宗商品的沒有花招的交易。

對俄羅斯方面來說,它的"國家冠軍"企業得以避免痛苦的現金緊缺。面對原油價格低迷和產量下降(總產量去年萎縮近1%),全球第二大產油國正疲於掙扎。仍在有機提高產出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是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由政府持有75%的股份。它在這次250億美元總貸款中所占的150億美元份額,將輕鬆覆蓋該公司將於今年到期的85億美元債務。這些債務中有60%是對外國銀行欠下的;接近半數在第二季度就要到期。舉債過多的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將得到其餘貸款。

中國也從這筆交易得益匪淺。每日30萬桶相當於中國總需求的大約4%,或其石油進口總量的8%。俄羅斯為這些貸款支付6%的利息,根據上海券商大華繼顯(UOB-Kay Hian)的估算,這意味著中國以每桶約20美元的價格得到石油供應。鑒於中國在現貨市場購買多數石油,這是一項重大節省。

還有若干附帶效益。俄羅斯將客戶基礎分散到歐洲以外,而中國減輕自己對中東的依賴。這筆交易還增加了中國參與長期開發俄羅斯傳奇般的西伯利亞石油儲量的機會——也許日本將會出局。但歸根結底,這是一筆易貨交易,具有鮮明的"後信貸危機"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