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日, 12月 30, 2007

拜占庭帝國 (Byzantine Empire) (Part 3 of 3)

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於公元330年定都於「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起計,拜占庭一千多年歷史內發生的事數之不盡,其中有數件大事值得留意:

公元四至五世紀,西羅馬及拜占庭(東羅馬)同樣受蠻族侵襲,但兩國結局卻很大分別。原因是拜占庭巧妙地利再外交方法以及向匈奴納貢,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擁有難以攻破的城牆,間接令蠻族加快結束西羅馬的壽命。隨著匈奴王阿提拉(Attila)於公元453年離世後,拜占庭所受的外患威脅隨之迎刃而解。相反,虛弱的西羅馬給境內外的蠻族滅國。

自始,西歐落入黑暗時代(Dark Age),而拜占庭則安然發展,直至查士丁尼(Justinian; 公元482年至565年)將帝國國力推至嶺峰。














軍事上,查士丁尼(圖中戴上皇冠者)任命名將貝利撒留(Belisarius)從波斯人及哥德人手中收復不少古羅馬帝國的國土,令其國土東至中東,南至北非、西至西班牙,更同時控制意大利。不過,大量軍事行動亦消耗不少國力。隨著查士丁尼的離世,其繼任者無法管治龐大的國土,在四方敵人的攻擊下,拜占庭在之後數百年僅能有效控制小亞細亞、希臘以及馬其頓等地。在法治上,查士丁尼下令編纂「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為拜占庭日後法治的基礎,他亦於國境內建築不少東正教教堂,其中以君士坦丁堡內的聖蘇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為拜占庭式建築物的代表作。

其後,拜占庭的國土不斷縮小,直至馬其頓人巴西爾二世(Basil II; 公元976年至1052年)管治下的第二個黃金時期,帝國的商貿、軍事和政治發展再度達到查士丁尼時代後的另一高峰。

巴西爾的時代過去後,拜占庭再次失去小亞細亞的控制權,而君士坦丁堡亦感到回教徒的軍事威脅。在拜占庭的請求下,西歐國家於公元1096年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First Crusade),而拜占庭亦從盟友的軍事勝利下收復小亞細亞。

然而,歷史向我們說明世上並沒有永恆的朋友。在威尼斯人的建議下,貪婪的十字軍於公元1204年攻打君士坦丁堡(即可恥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進城後搶劫和破壞。拜占庭人於小亞細亞地區成立流亡政府(尼西亞),並於公元1261年在兵不血刃下收復君士坦丁堡。

不過,光復後拜占庭的國力不及當年,舉君士坦丁堡的人口為例,首都人口從公元900年的40萬,下降至十四世紀的15萬(公元1450年更低至三萬四千人)。在國家喪失地中海的貿易權以及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 Turks; 西突厥人其中一族)的軍事威脅下,拜占庭無論於人口、版圖以及經濟收入均每況日下,再加上境內宮廷政變及農民暴動等因素,其滅亡其實無法避免。


有人說,鄂圖曼帝國只是履行歷史任務。土耳其人並於公元1453年以十數萬軍力攻擊君士坦丁堡內七千守軍(左圖: 君士坦丁堡失陷)。由於城中堅固的城牆保謢下以及首都的「易守難攻」的地型,君士坦丁堡的軍民仍能苦守五十三日,亦算為千年帝國劃上光榮的句號.......


雖然已於歷史舞台上消失,拜占庭的文化遺產仍留傳下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不少知識和藝術靈感來自拜占廷,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亦影響歐洲諸國的法律發展,而我們今日亦能於土耳其及希臘找到拜占庭的建築物,尤其是東正教教堂。

星期四, 12月 20, 2007

和平崛起

近日拜讀「Common Sense Economics」,呢本經濟書來頭唔細,由前美國國會經濟委員會首席經濟師「James Gwartney」主筆; 另外,懷疑「俾香港楂Fit人激死」既市場經濟學派宗師人物「Milton Friedman」生前亦以「簡要而精采地闡釋經濟學基本原理」來形容此書。

「Splendid and informed exposi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is sophisticated, the exposition simple, concise, lucid, and free from jargon --- Milton Friedman」


書中道出「大市場經濟而小政府干預」是較為恰當的經濟模式,而香港係全球其中一個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除此,「國際貿易」係「多嬴做法」,由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去提高資源分佈的效率;
「Economics」的其一目的係涉及何去分佈有限資源,亦即解決「Scarcity」問題。


書中另一令人感興之處係指出七個令一個經濟體系長遠增之原因:

1) 有效保障私人財產及公平執行契約的法制
2) 開放的市場,從而鼓勵以無形之手去分佈資源
3) 不多的政府干預; 有些政府以關稅等手段去保護特定行業,但長遠而言其實對總體經濟有害而無利
4) 有效的資本市場,尤是健全的銀行、保險及股債市場,以利投資活動
5) 貨幣穩定性; 小地方可能以「同大國貨幣Currency
Peg」去進行,但最考功夫既係如何保持長期財務收支平衡以及維持充足的外匯儲備(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6) 低而簡單的稅率; 人們偏向喜歡投資於不高稅率的地方,資本投資係四大經濟活動(Private Consumption、Business Investment、Government Spending、Net Export)之人; 另外,簡單的稅率亦減少不必要的社會行政成本。
7) 自由貿易


毫無置疑,英國人為香港留下優良的法制、金融系統及簡單稅率,同時鼓勵自由貿易,亦解釋香港經濟多年的健康發展。

自鄧伯伯上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市場經濟開放政策」開始,中國重新加入市場經濟陣型。其實中國已開始達到上述七點的要求(或走對方向)。當然,「不多的政府干預」一點可能要多一些時間才行,而法津執行及地方政府廉潔亦有改善之地方。

總體而言,國家走對了方向,看來其經濟強大亦是一個難以阻擋的大趨勢。西方國家有不同態度,德國人似乎恐懼東方巨龍,總理默克爾不像前任對中國那麼友善(雖然近日又改口風),國內針對中國的聲音不細。

相反,澳洲及法國新上任領導人似乎務實得多,兩國似乎看著中國的市場對自身的長遠利益。有現代拿破侖之稱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上任後立即「東征」,走去中國簽飛機及能源合約; 大批中國訂單足以應付其國內經濟改革的反對勢力。

被稱為「中國通」的澳洲總理陸克文的勝出,暗示澳洲人欲於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同時不賣美國人的帳,從其京都條約(減排CO2)及伊拉克立場中可見一斑。


無論如何,隨著中國經濟和財力坐大,其國際影響力只會有增無減。從援助如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當然未來海外商機無可限量)以及入股受次按「打殘」的歐美金融機構。

值得留意,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行長佐利克(Robert Zoellick)近日指出世銀計劃與中國聯合開發非洲項目,並在非洲尋找聯合項目。有不少西方人以自己過往週圍掠奪資產之歷史,來測度中國,批評者看來十分膚淺(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歷史向我們說明,中國人數千年以來大體上是「非侵略性民族」,明朝鄭和下西洋僅是周遊列國而矣,而中國歷來對西邊疆土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去應付外族。

筆者可斷言,中國是以「多嬴局面」為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方針,至低限度,未來十年應如此。

星期五, 12月 14, 2007

VISTA

Wing兄談「VISTA」,即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及阿根廷(Argentina),其中筆者對土耳其(T)以及南非(S)特別感興趣。


南非
南非應該係非洲中南部既金融中心,英國人於殖民(Colonization)時期為她建立寶貴的法律及金融制度。如欲投資非洲中至南部,南非應該係灘頭堡。在未來五至十年,眾大國,包括中國,將會大力投資非洲。這亦解釋為何工行早排買入20%「Standard Bank」股權,為未來中國公司投資非洲鋪路。

題外話,如欲投資北非地帶應看埃及,另一策略性重地,埃及係一文明古國,並有「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一港口重鎮,以及連結歐亞的「蘇彝士運河」。

「IMF」估計南非07年「真實國民生產值增長(Real GDP Growth)」為4.0%,而「人均國民生產值(GDP per Capita)」為US$5,689,比2003年的US$3,611增加58%。


土耳其
土耳其,二十世紀初政制共和化之前身是「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鄂圖曼土耳其人為西突厥人之一支人種,13世紀初遷居小亞細亞,並信奉伊斯蘭教。鄂圖曼土耳其人於公元1453年攻克拜占庭(Byzantine)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並將之改名為伊斯坦布爾(Instanbul)。

土耳其旅遊業同農業都十分發達。小亞細亞(Asia Minor)地區多個世紀以來為地中海其中一個主要糧倉; 土耳其亦有數之不盡的古希臘同拜占庭遣跡,遊客源源不絕。加入歐盟後應有利其經濟步入「工業化(Industralization)」隨之而來應是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風險可能為與伊拉克北部庫以德(Kurd)游擊隊的衝突。

「IMF」估計土耳其07年「Real GDP Growth」為5.0%,而「GDP per Capita」為US$5,417,比2003年的US$3,463增加56%。


作為比較,「IMF」預測中國2007年的「GDP per Capita」為US$2,174。

星期一, 12月 10, 2007

拜占庭帝國 (Byzantine Empire) (Part 2 of 3)

建築
帝國成立初期,由於防衛匈奴等野蠻部落,君士坦丁堡於城西建造一道設計精密的城牆陣。另外,由於君士坦丁堡沒有大型水源,固此十分需要輸水引道及城下儲水設施去支援龐大的人口(高峰人口達50萬)。

大量基建的需求再加上古羅馬建築的繼承,拜占庭的建築技術發展於當時歐洲算是最發達。由於帝國以東正教為精神支柱,拜占庭亦建造不少教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Justinian」時期下的聖蘇菲大教堂(Hagia Sophia; 如圖),拜占庭人僅以四年半時間(公元532至公元537)於君士坦丁堡建成該座地標(Landmark)式的建築物。


拜占庭建築以磚石為結構,局部地方加以混凝土。另外,拜占庭建築的拱券和穹窿多采用小料厚縫的形式,以減輕拱頂重量。




科技及知識
可以說,西羅馬滅亡後,西歐的科技發展與文明步入大倒退,並被稱為「黑暗時期(Dark Age)」。除了教會內還有少數修士修讀聖經而有學識外,大部份人目不識丁。相反,拜占庭內一切知識和學科發展仍然繼續,可謂是黑暗中的一台明燈,並為日後西歐文藝復興埋入一顆種子

拜占庭人繼承古希腊人重視科學和教育的習俗。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被拜占廷人視為「四藝」,百而哲學、修辭學、古希臘語也是學童的必修科目。神學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但是普通民眾對神學的關注程度非常高,民間經常進行激烈的神學辯論。

在應用科學中,與築城相關的土木工程學,與軍事相關的冶金學和地理學,以及製作「希腊火(Greek Fire); 如圖中拜占庭戰船所用的火器」所需的化學知識都得到了高度發展,不過這類知識並不向公眾普及,而是作為機密課目向特定的學生傳授。


醫學
拜占庭的醫學是在古希臘醫學系統上發展起來。拜占庭的草藥學十分發達,而放血、推拿、按摩、燒灼等方法亦被廣範用於治療病患。拜占庭軍隊中亦有軍事醫護團,而大修道院通常也設有醫院。


經濟及貿易
拜占庭的勢力範圍一直還繞地中海,亦同時橫跨歐亞大陸,成為東西貿易的交匯點。小亞細亞(即現今土耳其)及中東為亞洲地區,而君士坦丁堡(即現今Istanbul)以西則為歐洲地區。固此帝國的經濟很依賴貿易活動,一大部份稅收亦來自貿易關稅。與大部份中世紀時代的歐洲地區一樣,農業亦是拜占庭另一經濟支柱。於公元7世紀,大批斯拉夫人湧入帝國境內,並成立農村公社; 從此,拜占庭的農業由奴隸制步向封建,農民擁有自己農地,並定期向國家納稅。


政治
拜占庭的政治制度為「君主獨裁」,皇帝自命為上帝派來管治俗世事務的使者,因此東正教教會亦受皇室控制(相反,西歐的天主教教廷理論上是超越一切政治權力,現今羅馬市中仍有獨立國「Vatican/ Holy See」,而天主教教廷是唯一有權任命世界各地的神職人員)。

簡單而言,拜占庭亦算是實行「政教合一」,而統治者亦依靠其高效率的官僚系統去管治橫跨歐亞的帝國。於公元530年,皇帝「Justinian」制定名為《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的法典,以便管治。該法典亦是奠定了後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


下次講埋拜占庭由「Constantine the Great」於公元330年立國後的發展及國力興衰轉變,直至公元1453年的滅亡。

(to be continued)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Like The Sun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RyanDan」一對雙胞胎兄弟以「Opera」形式唱出一首天籟人籟之作 --- 「Like the Su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tCNswRB9eI)


「I tried to hide from you
But I failed
I tried to lie to you
But how i failed
And even in my darkest time
You gave me light
I never knew this kinda love could feel so right
When I'm in your arms
I find myself believe it
We could be anywhere
So i can keep on dreaming」


「Whenever your close to me, you're like the sun
You feel like the sun
And everyday you telling me
I am the one
I am the one who makes you shine」


正如歌詞所道,人同人之間的關係貴乎真誠,猶如無私的陽光照亮人性的黑暗點,從而帶來希望......

星期三, 12月 05, 2007

古希臘七賢之一: 泰勒斯 (Thales)

今晚與好友於陸羽吃晚飯,其中一人道出:「成功的投資人,一定對歷史和哲學有所認知」。正如古希臘聖哲蘇格拉底(Socrates)所說: 「Know Thyself」; 首先認識自己、然後推至身邊事情,之後再了解天文地理以及古今大事。

突然,筆者想起希臘哲人泰勒斯 (Thales) (西元前625年 - 西元前547年)。哲人不是不懂賺錢,相反他們有的是商人所需的「觀察力」; 只不過是往往哲學家有比起賺錢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被稱為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泰勒斯 (此君亦是古希臘第一個自然科學家,並精於天文及數學),曾被人嘲笑他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哲學家,有人更笑說哲人的知識並不能為他們帶來財富。泰勒斯則以實際行動去回應。

有次,泰勒斯利用各方面的知識,預見橄欖必然獲得大豐收。他便隨即低價大量買入當地的榨油機,從而壟斷榨油機的市場。事情果然按照他預料的方向發展,泰勒斯以高價出租榨油機,並獲得鉅額財富。


另外,泰勒斯有次利用天文知識阻止一場戰事:
當時,米底王國與呂底亞王國交戰,接連五年也沒有決出勝負,但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了災難。泰勒斯預先推測出某天有日食,便揚言上天反對人世的戰爭,某日必以日食作警告。當時,沒有人相信他。

後來果然不出所料,在西元前585年5月28日,當兩國的將士們短兵相接時,天突然黑了下來,白晝頓時變成黑夜,交戰的雙方驚恐萬分,於是馬上停戰和好,後來兩國還互通婚姻。


古希臘哲人,不到你說不服!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多重宇宙(Multiverse)

雖說科學已經十分進步,人類已經懂曉世間很多事情,還送了火箭探索宇宙。然而,不得不承認,相對無限宇宙來說,人們與一粒毫不起眼的微塵沒有分別(當然,宇宙亦是由數之不盡的微塵組成)。

亦不難理解為何世間主要宗教、聖哲以及數之不盡的智者,數千年以來一直強調「謙遜」的重要性。東方宗教及其哲學,以及古希臘哲學一直推祟一種「恰度」,或即「中庸」的生活態度。


究竟天地有多少過宇宙,而其中亦會否有其他生命體的存在??

據「古典科學一派」,每一樣物質(Substance)可被分解成「Molecules」,其中最小的便是不可再被分割的原子(Atom Particle)。但踏入二十世紀,「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發現原子並不是以粒狀(Particle)存在,而且並無辦法「確實原子的所在處」; 相反,原子以波狀(Wave form)存在,而人們僅能說「一空間內有多少機率(Probability)能找到原子的蹤跡」,世間確實有不少不明朗因素(Uncertainties)。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ntum_mechanics)


「量子力學」其中一派以「弦(String)」來形容物質,宇宙萬物每一刻像「弦」般震動(亦即「String Theo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ing_theory)


推斷下去,有科學家提出「多重宇宙(Multiverse)」一說。簡單說,除了「我」現在所生活的宇宙,同一時間有數之不盡的「我」在其他宇宙同步生活。換句說話,有數以兆計的宇宙球像水泡(bubble)般在無際大海中浮動,而我們只不過是在其中一個內生存。「原子的波性及不明朗」亦可能是其一「佐證」。


我們暫且不談此理論是否有真憑實據,或者有沒有漏洞,假定此學說真的成立,筆者會有以下聯想:

1) 可能另一個世界的「我」已經結了婚,俾老婆管,宜家還要為子女的聖誕禮物頭痛(可能另一個世界並沒有基督教)。

2) 可能係呢個世界的「我」,註定與一名女子「有緣無份」; 但係另一世界的「我」,原來與「她」正正落入愛河。

3) 呢個世界有飛機,但另一個世界人類發展了飛船。

4) 呢個世界我們以科學(物理和化學)取代煉金術(Alchemy)。另一世界人們以煉金術了解萬物。(咪住,不就是同「鋼之鍊金術」內既「門後面的另一世界」說法很像??)


晚上望著天上群星,可能其中一顆內有另一個「我」正在做同一樣事情,既天馬行空又奇妙吧???

星期六, 12月 01, 2007

東方電氣(1072)

電力發電機製造商東方電氣(1072)常令人關注幾個因素 ---> 增長力(Growth)、利潤率(Profit Margin)、訂單(Order)及估值(Valuation)


增長力不成大問題,就算09年係全國發電機需求到頂,東方電氣(東方電機+東方鍋爐+東方氣輪機)仍然有力繼續增長:

1) 09年全國發電機需求到頂,主要係因為細容量發電機需求下跌,而大容量發電機需求上升 (國策要求提高能源效益,同時淘汰小型發電機)。東方電氣全部生產大容量發電機,一定不成問題。

2) 東方電氣有不低的非火力發電產品比重,如水力發電及小量風力發電機組; 整體業務整合後,未來更有力大量生產非火力(Alternative Energy)產品,如核能及風力發電機組。對手只有哈爾濱電力(1133)有類似產品組合(Product Mix),但哈電的企業質素不及東氣。

3) 海外訂單來年只會有增無減,何解? 中國國策得宜,常協助中東及非洲的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 為了投桃報李,此等國家會將資本投資(Capital Investments)的訂單給予友邦。像東氣這類主要發電機組生產商,很大機會受惠。舉例說,07年(截至10月)海外訂單大幅增長400%(大約現成訂單的23%左右),其中大部份來自成日停電的印度(India)。

4) 中國電力的需求增長穩定,只會隨著大圍經濟走。與發電廠不同,東氣無需承受煤價上升的風險; 另外,發電機生產商較發電廠容易調整售價(Pricing Power),電費涉及民生,但發電機價錢升幅大可又利潤豐厚的發電廠承擔吧。


談利潤率:
1) 火力發電機組產品應是眾產品內最高利潤率的一環,風電產品可能需要等一兩年方能獲利(原因是Economy of Scale)

2) 鋼材佔原材料(Raw Material)成本大部份,而近排鋼材價格上升確實影響0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Gross Margin)。但隨著大量訂單湧入,再加上其領導地位,東氣享有很大的議價能力(Pricing Power),中長遠鋼價能轉嫁給發電廠。

3) 0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另一原因為增加外包(Outsourcing)需要,其原因當然是訂單大升,而東方電機(未整合前)應付不來,故此需要出外找幫手。但隨著三業務整合後,總體生產容量(Production Capacity)會大大提升,故此外包問題長遠來說應不大吧。

4) 好多人係07年上半年見到「Gross Margin」下降全部沽售東機股票。不考慮中長線前景而「風聲鶴唳」式走貨,未免有點也兒戲。記得當時筆者身邊有四位朋友持有該股(縱使筆者向其游說要看長線),全部即日沽貨,其中只有一人近排才買回。投資好股不能因中短期非核心問題而沽貨,股價回落往往是弱者會將手上股票流向強者手中。


論訂單:
1) 截至07年10月份,東氣手頭未完成訂單達"RMB 80B",其中"RMB 50B"是07年頭10個月獲取。集團估計07全年訂單比06年增長100%,或是"RMB 114B"。

2) 如果07年年底達"RMB 114B",即等於07年東氣預期收入(Revenue)"RMB 23.0B"的4.9倍。算入增長,07年未完成訂單應夠至少3年用(由08年起計)。故此,09年收入到頂之談自然「不攻自破」。

3) 現成未完成訂單達"RMB 80B",而其中海外訂單為"RMB 18.5B (US$ 2.5B)"; 即是說海外訂單佔集團總訂單的23%,應算不俗的比重,而海外訂單比重應會隨中國國力增強而上升。


論估值:
一般分析估計東氣08年每股盈利為RMB 3.20 ($3.36),09年每股盈利可能升至RMB 3.35 ($3.66)。用現價$66.4計,08及09年P/E為19.8倍及18.1倍。上星期股價$50係超值(08P/E = 14.9倍),如果08年P/E計到25倍,$84都唔係過火(咪同花旗既Target Price差唔多!)。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