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日, 12月 31, 2006

價值鏈雙雄

每當想起利豐貿易(494),筆者自不然會聯想到台灣EMS巨人鴻海集團,旗下手機(Hand-Held)業務便是由恆指藍籌富士康(Foxconn)(2038)負責。雖然利豐和鴻海分別涉及不同的產品(利豐: Softgoods & Hardgoods等消費產品; 鴻海: 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等),但兩者的競爭優勢不謀而合 ------ 擁有一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能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客戶要求供應商能在1)指定時間(Time)內在2)指定價格(Price)付運3)指定質素(Quality)及數量(Quantity)的產品。要達到此等要求,企業必定擁有勝人一籌的Business Model。



利豐的"Soft 3 Dollars"哲學

"Soft 3 Dollars",所指一件總成本為四元的產品中,僅一元為原料及直接生產成本,另外三元為"Intangible costs",如"Design"、"Purchasing"、"Warehousing"、"Time"及"Distribution"的非直接成本。順帶一提,往往短線的商家僅考慮直接生產成本,而忽略最重要的Intangible部份,從而增加總成本。利豐的增值點在於降低總成本下,為客戶準時付運優質產品。

當客戶落單時,利豐的Business Unit(一個Unit服務一個大客戶)並立即Design產品及計劃生產程序,同時從廠商網絡(分佈亞太區內)中選擇最恰當的"Parts Suppliers"; 在進行一連串的生產、品質管理及物流活動後,利豐便按時將商品運到客戶手上。毫無疑問,這競爭優勢很難被取代,尤其是當以往的主要Players(如英之傑貿易、太古貿易及Colby)已被利豐收購。在Fragmented Softgood Trading Market下,前景似乎十分明顯!



鴻海的"eCMMS Business Model"及模具優勢

"CMMS"中的英文字分別代表四項主要商業元素,如下:
1) C (Components),指Consumer Electronic產品的"基本零組件"(如手機的彩屏、Panel),鴻海向其Suppliers購入Components,並建立Inventory管理系統。另外,鴻海自已亦製造一些Components,如Connectors及機殼等等
2) M (Modules),即是由Components組合而成的"模組",通常是standardized,並能可以直接砌入產品(如連接PCB,Display-IC晶片及Panel後的彩屏模組)
3) M (Move),指Components、Modules及製成品的流動,亦暗示一個Efficient的製造(Assembly)流程及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 S (Service),與ODM及OEM廠不同,鴻海為客戶提供售後服務; 於手機業務,鴻海(於富士康中執行)甚至提供手機的"設計代工"。
5) e (Electronic),即是"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對於"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來說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訊息萬千的商業世界中管理一個具規模的企業

不得不提,"精確之模具(Precision Mould)設計及制造能力"更是鴻海克服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廠其中一大"Bottle Neck"之秘密。正當一般EMS廠還要等待新產品的模具時,鴻海巳開始進行生產。



兩間企業的共通優勢在於其Supply Chain Management能力,並在合理價下提供"一條龍服務(One-Stop Service)",為客戶增值。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二, 12月 26, 2006

一夜情------不是我杯茶

近日重閱Peter Lynch的"One Up On Wall Street",該大師其中選股法們便是尋找一些好Boring,Low Profile,但生意好穩定(即使不是高增長)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在個別行頭享有一定的龍頭地位。市場通常不會視它們為"Concept股",亦造就其投資價值。

貿易通(536),一間由強大Background(HK Government、HSBC、Swire、Hactel及物流公司團)組成的電子貿易報關(EMAN)的Service Provider,享有Quasi-Monopoly行頭地位(雖然政府兩年前刻意造就另一Competitor,但應可守住大約93%的Market Share)。貿易報關電子化是未來趨勢,自06年6月起,河流和海洋運輸商都必須要使用EMAN,這可能成為其中期的增長驅動力。貿易通應能與Cargo-Trading Volume同步,以溫和速度增長(6%至8%)。

以較長遠的角度看,DTTN業務(貿易通持有"DTTNCo"70%股權)應該是主要的增長推動力,不過此業務可能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可作出顯著貢獻。DTTN是"Supply Chain"中的"Information Exchange"系統,理應能improve中小企的Efficiency。

英國物流巨頭"Exel"巳參與DTTN的Pilot Program,最近Cathay Pacific (293)和"DTTNCo"合作發展新項目,鼓勵全球空運供應鏈上各項大小的商務交易,於二零一零年前全面實行無紙化; 有關項目預期於二零零七年底進行試用。

另外,"DTTNCo"於06年12月宣佈,將與Microsoft攜手合作改善貿易和物流的交易效率。合作項目將應用上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的科技,預期適用於本港七萬家連接DTTN的中小企。

DTTN進展速度,看來不俗。即使不計未來DTTN的Value,按$1.54計,06年預期市盈率可能是12至13倍左右,以Quasi-Monopoly Business 計,不算貴。

一夜情,不是我杯茶!!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一, 12月 25, 2006

好書

一些好書,有助理解business,包括其history、business model、competiveness advantage:

不懂企業的Business Model、級數及競爭優勢,而亂作Comment,股票市場大忌,很易"走寶"。另外易俾人笑 ------ "人地出名時,你老豆都未出世"。

Soaring Like Eagle: ASM太平洋(522)

百年利豐: 利豐 (494)

匯豐金融帝國: HSBC (5)

虎與狐: 富士康(2038) (鴻海)

星期六, 12月 23, 2006

收購技能 (一項不反映在Balance Sheet上的價值)

俗語有云,「自己未顧掂,千祈不要理人」; 此說法不僅是個人處世之道,在商界中似乎亦奏效。

在商界上,恐怕大多數的商業併購活動不能增加企業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換句說話,如果有公司多年內能藉著明智的收購而不斷增加盈利,其管理質素很可能是卓越的。如果肯花一點眼力,這類上市公司是存在的。老實說,筆者不少的長線愛股是擁有以上特質,此價值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而欠缺遠見的Sell-Side分析員通常「走寶」,因企業不會預先告知Public何時進行新收購; 除了要保持低調(否刞會引對手來Bid高個價)外,另外,聰明的企業家只會專注自己的生意,並尋求提升長線(3至5年,甚至10年)價值。

對於這類企業,尤其是業務是處於不俗增長的前景下,筆者通常不會輕易沽出,除非股價超出合理估值範圍的上限(以預期一至兩年的市盈率為基準),甚至在Crazy的市場環境下(如2000年)。

據筆者的經歷,尋找優秀「收購股」期間很容易踏進陷阱,但以下方法或可減低碰壁的機會:

1) 即使沒有豐富的成功收購經驗(如匯控(5)、宏利(945)、渣打(2888)、利豐(494)及保昌(562)),亦要在現成的收購中開始達到Synergy (如經營成本/營業額出現下降趨勢),很多時市場還未反映該事實(例子如2006年頭的永亨(302))。

2) 收購對象不會遠遠大於企業本身的規模,「蛇吞象」通常沒有好結果

3) 收購對象要與收購者的業務相似,在此情況下,優秀的收購者才有較高機會整合及提升新業務之營運效率。切忌Diworsification!!

4) 收購成本需合理,以收購對象的預期市盈率來「計數」,因「賣盤」的原因往往是經營效率不高,或者是母公司欲沽出「非核心業務」,以精簡架構。(如利豐(494)分別於1995及2000年購入英之傑和太古的Trading業務部份)。

5) 毫無疑問,「收購股」一定要由優秀Management打理,並有Efficeint的企業營運架構。


利豐(494),一隻常被忽略的「千里馬」,便是其一收購高手。

除了其聞名的「Soft 3 Dollars增值」經營哲學外,利豐其中一項競爭優勢在於其收購的藝術; 過去十年,該企業從收購營運效益較低的對手,如「英之傑採購服務」、「太古貿易」及「Colby」,不斷提高其行頭地位; 不要忘記,利豐能提高目標公司的純利率至本身水平(3%左右)。

最近,利豐剛收購「德國百貨集團Karstadt Quelle採購部門(KQIS)」,這可能是利豐增加其在歐陸的業務比重之途徑KQIS現有的純利率僅為1%,而收購市盈率只是5.6倍; 管理層指來自KQIS之營業額貢獻於09年或增加至20億歐元(198億港元),現時歐洲業務佔利豐總營業額的18%,兩至三年後或大大提升至30%左右。在德國的經濟強勁復蘇的形勢下,一切條件似乎對利豐有利,只要該供應鍊管理商能再次向世人顯示其併購能力便成。

順帶一提,過往利豐的營業額穩定高速增長,並與主要市場美國的GDP沒有大關係,何況日後美國比重將會降低。利豐的長遠增長來自以下三點:

1) 環球貿易額預期以6%左右速度增長(Source: World Bank),亞太區的增長率理應更高,香港和中國的Export(或Re-Export)分別以8%及15%的速度增長。

2) 環球Outsourcing活動上升

3) 利豐以其Supply-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One-Stop增值服務,加上資訊及規模等優勢下,不斷擴大其「Market Share」,貿易市場是一個「Fragmented Market」,由數以萬計的Players組成市場架構。據一大行報告,利豐現時的Market Share大約為3%至4%左右,不乏增長潛力。

估值遲點再談......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五, 12月 22, 2006

Market Sense

今天與Broker R 吃Lunch,聚聚舊,順帶了解Sales界最新行情。不愧為專業"卜架",其Market Sense筆者望塵莫及。在股市暢旺下,以為做Sales的只是佣金大漲,多口問問她的個人投資回報; 竟被她先發制人,她向筆者道: (若然今年只能達到30%回報,就以算失禮!!).....當場啞口無言。

憑應生而來之外交技能,筆者立刻為她"帶高帽",讚其多年修練的Market Sense,並借勢向其請教。R坦言其分析能力不及專業分析員,甚至對Financial Statement欠缺深入認識; 但懂得如何閱讀大行Report的意思,並懂得選擇可靠的分析。集合其對Stock Market多年的感覺,加上天賦的智慧,能有不勝之理?

當然,筆者仍然堅守自己之"長線商人投資者"策略,不斷尋找並買入有"sustainable growth potential"之優質企業,尤其是當市場充斥看淡聲音。(各位不用擔心!!)

不過若然只容許選擇一項能力 ------ 1) 像會計師般的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s"能力,或者是2) 老練的市場感覺 ------ 筆者或會選擇後者。

星期三, 12月 20, 2006

風動? 幡動?

筆者喜歡這公案; 若套用於股票市場,我會說成:

「不是大戶資金在動,亦不是企業基本面短期有大改變,是仁者的看法在動吧!」

以商人角度長線投資於大型優質企業,此心法尤其奏效......


風動? 幡動?

禪宗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在獵人群中隱居了十幾年,後因機緣成熟,開始行化於世間。有一天,途經法性寺,看到兩位出家人對著一面幡子,面紅耳赤爭論不休,六祖上前一聽,才知道他們在爭論旗幡所以會飄動的原因,

一個說:「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

另一個就說:「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子在動。」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惠能大師聽了,就對他們說:「二位請別吵,我願意為你們做個公正的裁判,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在動矣!」

一則禪公案

於"全民皆IPO"之大形勢下,或許以下故事可能令閣下靜下來,想一想"搵錢"的意義......



畸 形

有位信徒向默仙禪師說道:「我的妻子慳貪吝嗇,對於好事,一財不捨,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開示,行些善事好嗎?」默仙非常慈悲地答允。

當默仙到達信徒家時,信徒的妻子出來迎接,但一杯茶水都捨不得端出來供養,禪師就握著一個拳頭說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這樣,你覺得如何?」
夫人:「如果手天天這個樣子,這是有毛病,畸形呀!」
「這樣子是畸形!」接著默仙禪師把手伸張成一個手掌,問道:
「假如天天這樣子呢?」
夫人:「這樣子也是畸形!」


默仙禪師立刻道:「夫人!不錯,這都是畸形,錢只知道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儲蓄,也是畸形。錢要流通,要能進能出,要量入為出。

再談名字

另一迷人名字應是香格里拉亞洲(69)(Shangri La Asia)。上年紀的讀者可能閱過James Hilton的「Lost Horizon (消失的地平線)」,書中主角無意進入世外桃園「Shangri-La」; 和平恰度的生活、寬容的宗教、長生不老之法以及東方智者,聽者無法不嚮往。除了進入香格里拉酒店享受其五星級服務外,有生之年或應進入西藏,甚至神秘國度不丹(被稱為最後的香格里拉),以尋找該份失落之靈性......

星期五, 12月 15, 2006

日不落組合 (前車可鑑)

您的"敵人"往往可能是最好的老師

在金融市場內並沒有所謂的敵人,只不過是不同的Parties (投資者、經紀、上市企業、炒家、和其他)在一個平台(Platform)上各取所需。筆者所指的"敵人"是指自身的"心魔",或害怕面對過往失敗經歷。不欲回想過去犯錯經驗仍是人之常情,但有趣地,沒有一個人不曾在市場上投資失利,因"失敗"是投資生涯的一部份。

沒錯,筆者亦曾嘗過"滑鐵盧",但幸好部位不大,並及時撤兵,故此損失不大。加上"主力優質股票"的表現不俗,故此數年來仍錄得"尚可"的回報。"不成功"的投資經驗往往成為老練投資者的最好老師,因未來可避免一些過往曾犯過之投資錯誤,而"失敗的印記"遠比成功的更加深刻。筆者亦會談論兩間"看錯"的公司,並說明其"死因"。

通常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缺乏分辨上市企業的"級數"(如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管冶質素、規模、財務能力、Track Record等等)之能力; 往往於合理估值(如14至16倍市盈率)沽出一間具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並同時以低估值(如5至6倍市盈率)買入一間平庸的三四線公司。

誰知其實市場給予的估值差別不是沒有理由。像一間三四線的工業企業,很容易因外在因素(海外市場的需求、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及競爭)及內在因素(平庸管理、短視政策、集中單一產品、消極投資)而導致業績倒退。往往因一個不利的外在環境,或一個錯誤決定,中小型上市公司便會落入不利的形勢中,不幸的可能便會結業。事實上,近兩年內有不少類似例子,如萬威(167)、先思行(595)、堡獅龍(592)、南太(2633)、新確(1063)、精門(2878)......更有趣的是市埸通常在基本面(業績)轉差前巳開始反映其不利前景,可能有一些行內人仕比公眾更早獲悉"情報"(Assymetric Information)。

相反,一些大型企業,無論在業務的穩定性、透明度、行業資訊的公開性以及管治質素,都遠較令人滿意。故此,即使未來僅能維持低增長,市場亦願給予較高的市盈率(如15倍或16倍)。一些具高增長的優質大型股,市場可以給予高於20倍的市盈率,例子如利豐(494)、思捷(330)及渣打(2888)等。

另外,企業的"Track Record"亦非常重要,這亦解釋為何筆者不太熱心於"新股"或"半新股"。舉精門(2878)為例,該"Fabless Handset-Display IC Supplier"於2005年業務看似蒸蒸日上,並於行業佔有20%Market Share,看來06年應是另一豐收年,尤其是環球手機行頭理應正面。誰知股價由06年5月開始下挫,管理層並拒絕透露業務是否有任何大問題。直至9月份公佈06年上半年業績,管理層才承認因競爭激烈,主力"m-TFT"業務不滿意,在降價、Shipment及利潤率三面夾擊下,業績出現大倒退。更壞的是管理層自身亦對業務前景亦不太確定,亦無具體業務改善計劃。最近股價為$1.28(12月15日),或52日高位$3.975之32%。幸好筆者並無投資於該股,但日後選股過程更為審慎,尤其是半新股!!


這亦解釋為何筆者只信任"級數較高"的大型企業,小心駛得萬年船。順帶一題,中大型企業不等於低回報,其中不乏"優厚回報"的機會。不說可能不知,筆者近年主要投資利潤來自大於150億港元市值的優質企業,日後有機再談。

誰說大笨象不能跳舞? 視乎投資人的功力及心理質素......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四, 12月 14, 2006

日不落組合 (以史為鑑)

若然說歷史為人類的故事(History = His Story),筆者並不反對。對歷史有一定認識的讀者,可能對於歷史事件的循環不感陌生; 舉中國為例,於清朝之前的一兩千年期間,中國似乎不斷重覆週期(明主立國 -> 中興 -> 盛世 -> 衰落 -> 起義 -> 亡國 -> 分裂 -> 明主統一立國 ),縱使人物、環境、科技及文化等不斷變遷。

從宏觀角度看,國際上,每一個時間於一大區域內(如西歐、中東、東歐、印度及中國)都似乎進行勢力的轉化。住往擁有競爭優勢的國家(或政治勢力)能擴大版圖,至低限度能長治久安。相反,一個國家若沒有資源或經濟優勢,而且朝中並無能者,更壞的是君主昏庸,看來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某程度上,商業世界的企業發展與歷史中的政治勢力演變有不少相似之處(當然並非100%一樣)。這亦說明為何筆者說"假如國家是一間上市公司,閣下怎樣投資?"

入正題吧,相信不難察覺,在歷史舞台上稱霸的強國,都是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如科技(Technology Know How)、規模(Economy of Scale)、強政勵冶(Corporate Governance)及政制(System; Operational System & Shareholder Structure)。若然有人說一個毫無優勢可言的平庸小國家能兵強國富,未免會令人見笑。

但往往在金融市場內,就充斥不少聲音,叫人投資於一些平庸的上市企業; 更壞的是,買進一些沒經常性盈利,甚至債務累累的劣質公司。


強國即使在一兩個戰場內失利,但這並不能阻止其長遠壯大的趨勢,而這優勢往往能延續彼長的時間。若將這套放在股票市場上,只要了解並把握優良企業的"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便可"BUY & HOLD"。市場每天都有人拿著優質股票的短期(並非結構性)挑戰(Challenge),而叫人們對這些"長線贏家"敬而遠之 (正如某國際老牌銀行的美國業務可能出現倒退,便有人提出"沽售"建議,猶如世界末日將之降臨般!)。

每次聽到短線者(或可能是缺乏基本風險承受力)的"偉論",筆者,就正如為數不少的"商人長線投資者",很自然地便"一笑置之"。理由十分簡單,因閣下能以較吸引的價錢買進"一盤好生意",何樂而不為矣!


故此,筆者認為成功投資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如下:
1) 尋找並了解企業的長線核心優勢 (這確實考功夫; 但相信勤有功,即使最後只找到數間合資格的企業)
2) 於合理(甚至偏低)估值購入
3) 長線"BUY & HOLD" (當然於偏高、甚至瘋狂估值時,大可減持部位)
4) 耐性和信心
5) 建立一個恰當的組合 (但不要過度分散),按期評估及打理


方法聽來簡單,但能否有效執行十分視乎閣下的"定力",或指"心理質素"。有時候,筆者甚至認為"心法"比選股能力較為重要。選股當然"Crucial",但往往不是一個分析力最強的人,便是最好的投資者。

於下一篇文章,筆者便會提及自己於各主要戰略性行業的"Potential Candidates"。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三, 12月 13, 2006

兄弟(AV篇)

不要想歪,不是說你們腦子內的AV女星,而是指兩間生產(實則係買Components然後自己Connect電路&進行裝配)AV(Audio Visual)電子產品的工業股: 愛高(328)及毅力(332) (誰說筆者只識Banking??)

In Fact,這行業不涉及太高的Technical Requirement,但管理層的眼光和市場觸角尤其Crucial,成也Management,敗也Management。三四年前,兩間企業(或兄弟)都是生產"CD機"、"VCD機"等Portable音響產品(通常星期日在中區有不少外藉女仕使用)。

正如佛家所道,世事無常; MP3 & LCD-TV的出現漸漸發動一次"AV大革命"。簡單地說,即AV產品正式走進Digitalization世紀。現在若閣下走進電子店,不是看"i-Pod"、"MP4"或LCD-TV,而是問人有無"CD機",十成九會俾人叫聲"UNCLE"/"AUNTIE"。

講回正經事情先,愛高同毅力正面對一個大時代(唔係丁蟹炒濃股個個...CHOI) ,三歲小朋友都識講----- Of Course要轉Product la!!

愛高班Management似乎較為入時,於03至04年開始做Digital產品(Mini LCD TV、有LCDScreen的DVD機Combo、MP4.....etc)。同時間,毅力班友好似將時鐘撥前幾年(Back to 1990s),似乎還未Sense到世界巳變啦。

結果如何?似乎不難估吧。當然在較高的ASP和Gross Margin下,愛高於03至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不俗增長,即使成個Industry受Hiking Labour/Energy Price/RMB Appreciation等Factors威脅。同時間,"慢幾拍"的兄弟(毅力)於05財年起開始面對Nightmare(ASP快速下跌、Gross Margin被壓) ---- 搞到純利大倒退。如不計One-Off Property Gain,毅力其實於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Net Loss。一言驚醒夢中人,可惜遲兩三年先shift Product似乎"無濟於事"。

講番近D,愛高最新業績(07財年上半年)在美國Demand下跌,But Europe & Asia Demand上升的Situation下錄得些微Revenue倒退。Thanks to High-End Products & Autom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Gross Margin提升,並拉高少少條Bottom-Line(Net Profit)。展望未來,愛高可能以溫和速度增長。


回看毅力,未出Results,巳估到中期業績應該"不濟"; 如"會計仔"時常話 --- 見紅(而是勁大個種)。

各位等Results 啦!!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