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六, 12月 23, 2006

收購技能 (一項不反映在Balance Sheet上的價值)

俗語有云,「自己未顧掂,千祈不要理人」; 此說法不僅是個人處世之道,在商界中似乎亦奏效。

在商界上,恐怕大多數的商業併購活動不能增加企業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換句說話,如果有公司多年內能藉著明智的收購而不斷增加盈利,其管理質素很可能是卓越的。如果肯花一點眼力,這類上市公司是存在的。老實說,筆者不少的長線愛股是擁有以上特質,此價值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而欠缺遠見的Sell-Side分析員通常「走寶」,因企業不會預先告知Public何時進行新收購; 除了要保持低調(否刞會引對手來Bid高個價)外,另外,聰明的企業家只會專注自己的生意,並尋求提升長線(3至5年,甚至10年)價值。

對於這類企業,尤其是業務是處於不俗增長的前景下,筆者通常不會輕易沽出,除非股價超出合理估值範圍的上限(以預期一至兩年的市盈率為基準),甚至在Crazy的市場環境下(如2000年)。

據筆者的經歷,尋找優秀「收購股」期間很容易踏進陷阱,但以下方法或可減低碰壁的機會:

1) 即使沒有豐富的成功收購經驗(如匯控(5)、宏利(945)、渣打(2888)、利豐(494)及保昌(562)),亦要在現成的收購中開始達到Synergy (如經營成本/營業額出現下降趨勢),很多時市場還未反映該事實(例子如2006年頭的永亨(302))。

2) 收購對象不會遠遠大於企業本身的規模,「蛇吞象」通常沒有好結果

3) 收購對象要與收購者的業務相似,在此情況下,優秀的收購者才有較高機會整合及提升新業務之營運效率。切忌Diworsification!!

4) 收購成本需合理,以收購對象的預期市盈率來「計數」,因「賣盤」的原因往往是經營效率不高,或者是母公司欲沽出「非核心業務」,以精簡架構。(如利豐(494)分別於1995及2000年購入英之傑和太古的Trading業務部份)。

5) 毫無疑問,「收購股」一定要由優秀Management打理,並有Efficeint的企業營運架構。


利豐(494),一隻常被忽略的「千里馬」,便是其一收購高手。

除了其聞名的「Soft 3 Dollars增值」經營哲學外,利豐其中一項競爭優勢在於其收購的藝術; 過去十年,該企業從收購營運效益較低的對手,如「英之傑採購服務」、「太古貿易」及「Colby」,不斷提高其行頭地位; 不要忘記,利豐能提高目標公司的純利率至本身水平(3%左右)。

最近,利豐剛收購「德國百貨集團Karstadt Quelle採購部門(KQIS)」,這可能是利豐增加其在歐陸的業務比重之途徑KQIS現有的純利率僅為1%,而收購市盈率只是5.6倍; 管理層指來自KQIS之營業額貢獻於09年或增加至20億歐元(198億港元),現時歐洲業務佔利豐總營業額的18%,兩至三年後或大大提升至30%左右。在德國的經濟強勁復蘇的形勢下,一切條件似乎對利豐有利,只要該供應鍊管理商能再次向世人顯示其併購能力便成。

順帶一提,過往利豐的營業額穩定高速增長,並與主要市場美國的GDP沒有大關係,何況日後美國比重將會降低。利豐的長遠增長來自以下三點:

1) 環球貿易額預期以6%左右速度增長(Source: World Bank),亞太區的增長率理應更高,香港和中國的Export(或Re-Export)分別以8%及15%的速度增長。

2) 環球Outsourcing活動上升

3) 利豐以其Supply-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One-Stop增值服務,加上資訊及規模等優勢下,不斷擴大其「Market Share」,貿易市場是一個「Fragmented Market」,由數以萬計的Players組成市場架構。據一大行報告,利豐現時的Market Share大約為3%至4%左右,不乏增長潛力。

估值遲點再談......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20 則留言:

Wing 說...

一向都欣賞494 的收購策略, 今次收購意義重大, 因為業務不再單一於美國市場。而且歐洲的採購業務仍然有巨大的增張空間。

反觀HSBC 收購HI, 同樣是分散地域風險, 但就埋左個炸彈比自己, 反而增加左風險。

一來一回, 市場已給出好壤的答案!

會計仔 說...

平心而論, HI 是個很成功既投資, 宜家既新興市場既growth 都是HI 既model export 出去, 只是在美國本土條數計唔掂。

依牌搵緊有冇公司收購左d A shares, A shares 每Q 出results, 如果assume PRC GAAP 同 IAS 既difference 唔大,可能會見到d profit 急升既公司, 如果收購果d 係流通股唔係內資股分分鐘仲有股權分置gain, 不過仲有搵到平野。

阿爾伯特 說...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It sounds to be too premature to judge the HI investment, although it is controversial from the short-term perspective

For the long-term strategic perspective, HI acquisition offers HSBC an opprtunity to increase the exposure in the US, one of the biggest banking markets in the world.

大可參巧大陸書"匯豐金融帝國",以了解匯椌的長遠策略藍圖; 順帶一提,當年匯控於1980年收購"Marine Midland"及於1991年收購英倫第四大結算銀行"Midland Bank",亦不受外界看好;但這是長遠策略(國際化)必經階段。

策略性之價值,不會反映在Balance Sheet上,在短期業績中更無法看見"Big Picture"。正如高明棋手一樣,投資者應以長遠大局著想。

從Peter Lynch 的看法,匯椌應算"Stalwarts",如於"非結構性問題"而導致市場看淡時,應是買入良機。Stalwarts不會每年都有可觀回報,但拉長5至10年,長線回報應不俗(尤其買進時估值偏低)。

阿爾伯特 說...

It seems that Wing has been working hard on #304, the Watch player.

I will read the articles later on......

Wing 說...

我唔係下結論, 而係話佢個收購唔o岩時機, HSBC 的長遠眼光我當然認同!

會計仔: 搵到咩好野, 記得單聲, 我對A股極大興趣

Albert: 304 現價應該冇乜人會加入架啦, 係寫比自己睇 and 之前跟我買左的朋友睇。

阿爾伯特 說...

Weichai (2338) maybe a good example, after its M&A on "Torch" (雙火炬) but it may be somewhat late at current price....risk of inefficient business consolidation


To Wing:

明白閣下想法; 從小弟經驗,通常市場因"非結構性問題"而看淡優質大型企業時,是買入良機:

1) 如04年中因"配額Issue"市場看淡的利豐(494)。

2) 或於04年因永亨(302)收購CFB而導致"Cost-to-Income"上升(但其後於05年1H及2H該Ratio已下降),而估值一直偏低。

3) 或者SOC不明朗因素下的中電(2),亦無阻該股節節上揚。

該風險遠低於買進二三線企業,即使它們擁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仍會受制於大環境、原料成本、競爭及規模限制等等)

如按閣下的#304分析,預期P/E巳達20倍,難怪您說"現價應該冇乜人會加入架啦"。

Any idea on #398, Sales go up, but it seems operating costs move faster on PRC store expansion?? I have a gut feeling that the worst time may have passed

會計仔 說...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company/sz/000549/5.shtml

買S湘火炬, 收購價P/B around 1.5, PE estimate 7-8x, estimate growth 有150% -200%, 真係買到好野, 不過未做股權分置, 依d 公司實比A shares shareholder 狠吃一筆, 到時大把deemed disposal loss, 如果唔清楚disclose,冇人識睇, 分分鐘有平貨, 30X Pe 既股票not my cup of tea.

會計仔 說...

咪住, just done the equity division on Christmas day, 賠好少!

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0.35股。

潍柴动力将向湘火炬现有的潍柴投资外的其他所有股东发行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同时注销湘火炬,以潍柴动力为合并完成后存续公司,并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潍柴动力换股价格为20.47元/股,湘火炬换股价格为5.80元/股,换股比例为3.53:1,湘火炬的流通股股东可以以其所持有的湘火炬股票按照5.05元/股的价格全部或部分实行现金选择权。

http://biz.finance.sina.com.cn/stock/company/stk_distr.php?code=000549

Cory 說...

股權分置已經玩完, 唔似之前有平野玩..... 所以我都無留意A股好耐, 依家最有potential 既都只係S上石化同S儀化.

A股中, 600835既機床業務都好強勁, 阿Wing 可以留意下. 我對上海電氣系真係好有興趣.

阿爾伯特 說...

Dimmed Disposal Loss......可能會ga,因股權分置都要"益下"湘火炬的A Share 股東,另外需舉債及印新股去Finance該M&A。

另一風險應是整合是否順利,不排除湘火炬internal efficiency不太高。


不過說成30倍P/E,恐怕閣下仍"棋差一著"。

05年,中國重汽宣佈終止與濰柴動力的合作關係,導致05年純利大跌。但06年下半年有改善,在打擊猖獗的貨車超載問題的情況下,噸位較高的重型貨車之Demand大升,所以06年及07年Net Profit應比05遠高(不計湘火炬的Effect)。Turnaround企業也!!

按$27.2計,07年市盈率可能是15至17倍左右(不計湘火炬的Effect),不算貴,亦可能不屬便宜。收購湘火炬的股份Dilution、舉債及整合的順利度,可能是Business Risk。

Wing 說...

cory似乎偏好於大的國企, 而我就覺得上海電氣太大而且雜, 管理的質素唔夠好。

我認為機床股龍頭瀋陽機床(000410)比較好, 外資正在兢價入股內資股, 長短皆宜, 我已經托人係A 股市場買左d。

398 係平, 但我認為管理質素差, 不思進取, 可能係value stock, 但我冇咁好耐性去等!

chiyu 對2883頗有研究, 絕對係turnaround 股, 但現價都係果句, 唔平囉!

我呢排都重組緊個組合, 睇黎睇去都係比較鐘意建滔(178), 雖然概念不足, 仍然會是我07年的主力之一

Cory 說...

坦白講, 細國企係無competitive edge, 始終係歷史背景問題.

上海電氣H股已經唔算雜, 至於管理方面, 打完老虎, 管理層都換埋, 有希望既, 話哂技術優勢好強.

Cory 說...

另外, 我記得國資委前排話要扶植幾間裝備製造國企, 瀋機好似有份.

如果國企無國策扶持, 講乜都無用.

會計仔 說...

汽車業既competition 咁高, 我又唔understand 個 industry, 都係唔好la, 通常我睇公司, 睇完幾年數, ok ge 會找下新聞, 如果價錢唔係好抵, 又冇震撼既應覺就唔會跟落去, 一分錢一分貨唔係我既style, 就非個risk 真係好低, 一係唔買, 一買要一分錢兩分貨先值得去。

同埋PRC co,AR 收唔收到錢好重要, 收唔到錢識飛都冇用, 2338 既AR 惡化緊。

Btw, 國策是好重要的

Cory 說...

阿Wing, 你對A股有興趣係好事, 但係記住玩A股, 有時唔可以太理智, 同埋記住最緊要大同國策......

政府喜歡將大既國企食左細既國企, 除左戰略性行業, 寡頭壟斷係中國市場既一大特色.

所謂既細公司Turnaround, 下場都係比大國企食.

阿爾伯特 說...

To Account Boy:
汽車業是Cyclical ga,很視乎Industry分析是否足夠。"重卡車"和"Seden"是兩個不同Market,"重卡車"相對"Seden"Market應是Less Competitive,因很少外資Particpate(未來難說)。

其實小弟自己都好少Invest國企......


To Cory:
係呀,投資於Strategic的大國企較穩健,如Telecom、Ports、Infrastructure、Insurance及Banks(現時估值另一Issue)。


To Wing:
有同感,#398像不太靠得住,雖然不會太衰,但"級數"不夠。

#148,Free Cash Flow 唔係好靠得住,Mgmt不是"善男信女",而且Ex-Laminate生意的"利潤率"及"穩定性"不太理想,spin-Off Laminate業務(1888)後,往後業績可能較Volatile......小心!!

Wing 說...

148 現處於上游化工業的投資期, free cashflow 會唔係咁好睇, 但07-08 後會陸續有收成。

我反而覺得Laminate 的生意會好穩定, 雖然以住係cyclic 及volatile, 但我認為行業的生態已經改變左。

至於管理層, 我欣賞佢地的垂直整合策略。

係有風險, 但我睇到大約25-35% 的回報。

阿爾伯特 說...

Laminate 生意是最穩定和好賺....but 現在已spin-off 25%去左#1888,未來#148的業績可能無以往咁穩定。

Free Cash Flow 都係唔係好靠得住,以往#148係咁舉債和Placement去Finance CapEx。(不排除未來有改善)

管理層應識"財技"和"精明",但好似不太信得過.....

Wing 說...

睇番148 的history, 我都頗信個大股東架喎。

何以見得信唔過呢? 有冇例子? 我真係唔多識...要請教下

阿爾伯特 說...

不便在此說明,從一些曾Visit #148的Analysts聽回來。小心為妙la!

Anyway,投資市場無話Right / Wrong ge(水清則無魚),不過#148不是我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