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談「大時代」,各位不用擔心星期一股票大挫; 即使A股或H股跌也不難,因不少金融股的估值不吸引。不僅筆者的「土法分析」已算出不少國內的銀行、地產及保險股估值偏貴(或樂觀地算入3至5年後的Profit,地產股則算入10年後的地產項目價值),現在不少大師級人馬開始認為「A股」及部份「H股」估值慢慢脫離基本面。最近「Jim Roger」的言論值得投資人思考,網站連結如下: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70125/09413281182.shtml
簡單地說,「Jim Roger」從基本的「存摺打簿」事件說明國內銀行(尤指四大)的「系統落伍」,其實暗示其「級數」及「競爭力」與身經百戰的國際大銀行有很大距離。縱使增長力較高,「風險」不低,亦缺乏可靠「Track Record」(招行除外)。如果國內銀行的估值遠超過國際的「老前輩」,看來「超英趕美」亦言之尚早。
除此,「Jim Roger」坦言於其40年投資生涯中,「風險」亦隨「潛在回報」共存,危險的是人們早已將之拋於腦後。
如果以「無風險(即很低Discount Rate)」來估值高增長的國內股票,似乎「太過樂觀」。若然07及08年「A股回報」大大降低(甚至負回報),或佣金及賠償等成本單年失控(一些潛在風險),筆者認為中人壽(2628)等的保險公司股價可能大幅下調至$12至$16左右。這非否定國內保險公司的增長潛力,而是現估值可能反映太多正面的期望。
老實說,「H股」的股價,由極端「樂觀」轉變為極端「悲觀」,不是從未發生。2007年,都是返回本港為妙(不排除個別落後的H股Sectors可能有所作為)......
---------------------------------------------------------------------
「鱈魚(油魚)」
因鱈魚與油魚不屬於同一「Species」,雖然都是「魚」; 其關係如「紅酒同碘酒」一樣,雖然都是「酒精類」。
下次某超市大可以「紅酒(碘酒)」來「以碘酒代紅酒」。
「人善人欺天不欺,每種因果自有天修」,「認錯」亦是「強者」之為。反之,「埋沒良心」只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困境......好自為之。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投資哲學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五, 1月 26, 2007
半導體行業淺談 (二)
續談半導體行業,正如上篇提及,IC行業主要涉及三類企業,即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如Intel、AMD)、Fabless IC Supplier(如精門) 及Foundry廠(如台積電、中芯),各自特性如下:
IDM --- 由IC設計、生產至售後服務,一手包辦。IDM有自己的生產線,但於Order太大時會將生產工序outsource予Foundry (晶圓廠)。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中小型IDM巳放棄生產線(i.e. 生產工序由亞州Foundry負責),並主力Design業務,即轉型為"Fabless House"。
Fabless House --- 基本上負責Design及After-Sales Customer Service等活動,只是不涉及生產活動。IC Foundry的廠房是以"Fab"為名(i.e. Fab 1、Fab 2...etc),故此這類公司被稱為"Fabless"。 雖說"IC Design"為高增值活動,但不少"Fabless House"集中單一產品類型,或只有幾個主要客戶,同時面對不少競爭; 故此不少"Fabless House"之盈利不穩定,為數不少更錄得Loss。
Foundry --- 於亞洲(尤其台灣的"台積電"及"聯電")的生產商再次運用其"Economy of Scale",以efficient的生產工序為歐美"IDM"及"Fabless House"減低總體成本。雖說大量生產不涉及太高的技術,但較具競爭優勢的Foundry(如"台積電")亦會以「製造較微細的IC」、「產品質素」及「較全面之服務」來競爭。
新晉的中芯(981)一直以「殺價」來搶生產,而其技術(i.e. 以IC的微細度計)一直落後於台灣對手,難怪中芯的ASP及Gross Margin近年強差人意; 不排除中芯能於08或09年再度錄得盈利,但仍有不小的Uncertainty。
在香港上市的眾IC股票,雖然精門(2878)及中芯(981)有一定可取之處,但仍不足為長線投資之選(IC / Tech行業中通常只有最大兩間Players能Make Profit)。其實香港仍存在一間具競爭優勢的IC企業,在行業中享有「老大龍頭」地位,而"Management"、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令人滿意。
下回分解......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IDM --- 由IC設計、生產至售後服務,一手包辦。IDM有自己的生產線,但於Order太大時會將生產工序outsource予Foundry (晶圓廠)。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中小型IDM巳放棄生產線(i.e. 生產工序由亞州Foundry負責),並主力Design業務,即轉型為"Fabless House"。
Fabless House --- 基本上負責Design及After-Sales Customer Service等活動,只是不涉及生產活動。IC Foundry的廠房是以"Fab"為名(i.e. Fab 1、Fab 2...etc),故此這類公司被稱為"Fabless"。 雖說"IC Design"為高增值活動,但不少"Fabless House"集中單一產品類型,或只有幾個主要客戶,同時面對不少競爭; 故此不少"Fabless House"之盈利不穩定,為數不少更錄得Loss。
Foundry --- 於亞洲(尤其台灣的"台積電"及"聯電")的生產商再次運用其"Economy of Scale",以efficient的生產工序為歐美"IDM"及"Fabless House"減低總體成本。雖說大量生產不涉及太高的技術,但較具競爭優勢的Foundry(如"台積電")亦會以「製造較微細的IC」、「產品質素」及「較全面之服務」來競爭。
新晉的中芯(981)一直以「殺價」來搶生產,而其技術(i.e. 以IC的微細度計)一直落後於台灣對手,難怪中芯的ASP及Gross Margin近年強差人意; 不排除中芯能於08或09年再度錄得盈利,但仍有不小的Uncertainty。
在香港上市的眾IC股票,雖然精門(2878)及中芯(981)有一定可取之處,但仍不足為長線投資之選(IC / Tech行業中通常只有最大兩間Players能Make Profit)。其實香港仍存在一間具競爭優勢的IC企業,在行業中享有「老大龍頭」地位,而"Management"、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令人滿意。
下回分解......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三, 1月 24, 2007
天人合一
瑜伽(Yoga)於梵文之意義為「結合」,亦指與自然之「接觸」。
不論簡單,或者是複雜之瑜伽招式,其重點不離開將心靈集中於呼吸,或是用心感受每一刻。
無論是舒服、疲倦或輕痛,都是經歷一部份,無需避開或異常興奮,一個直接而真誠的「微笑」便可......
冥想(Meditation)也不是甚麼複雜虛無的,更與「靈體」接觸拉不上任何關係(既使是有靈體的存在)。
以藏傳佛法的說法,冥想其實是一種集中心靈(Mind/Heart)的訓練;修行者以打坐的方法定下心靈,並同時集中注視呼吸。當「入定」的功夫達到一定的程度,漸漸能以「清晰的心靈」去感應世界,不少高僧及聖者(甚至基督教修仕)都能以此「心靈狀態」去感應天下,無論是「與神對話」、「找到道」、「尋回佛性」或「瑜珈」,其實可能是所指如此。
順帶一提,瑜伽的精粹之處在於與生活的融合。哪麼什麼是生活的真諦?
佛佗曾說過,生命的長短在乎「當下之呼吸」, 或如道家所指的「氣」。
不論簡單,或者是複雜之瑜伽招式,其重點不離開將心靈集中於呼吸,或是用心感受每一刻。
無論是舒服、疲倦或輕痛,都是經歷一部份,無需避開或異常興奮,一個直接而真誠的「微笑」便可......
冥想(Meditation)也不是甚麼複雜虛無的,更與「靈體」接觸拉不上任何關係(既使是有靈體的存在)。
以藏傳佛法的說法,冥想其實是一種集中心靈(Mind/Heart)的訓練;修行者以打坐的方法定下心靈,並同時集中注視呼吸。當「入定」的功夫達到一定的程度,漸漸能以「清晰的心靈」去感應世界,不少高僧及聖者(甚至基督教修仕)都能以此「心靈狀態」去感應天下,無論是「與神對話」、「找到道」、「尋回佛性」或「瑜珈」,其實可能是所指如此。
順帶一提,瑜伽的精粹之處在於與生活的融合。哪麼什麼是生活的真諦?
佛佗曾說過,生命的長短在乎「當下之呼吸」, 或如道家所指的「氣」。
星期日, 1月 21, 2007
夢幻泡影,不生不滅......
不知不覺,已接觸股票市場大約六年。其中經歷不少,無論是喜、怒、哀、樂,幸好地還算能堅持起初的「基本面投資法」; 換句說話,亦即以一間企業(或一盤生意)角度看股票。閣下可說這是優勢,同時可能亦是一個弱點。不要緊,每一個人應以自己最恰當的法門去了解,這亦是其中吸引之處。
有趣的是,股票尤如一面鏡子,似乎並沒有一個「固定身份」,所反映的似乎是「觀察者」之內心狀人況。「賭徒」會視之為彩票; 「技術派」會以大眾心理來預測股價; 「基本面投資人」則視之為企業一部份; 還有很多不同的鏡子......
有人以「賭大細」之心態,同時亦相信有不少人以「羊群心理」的心態參加「股票投資」游戲。有人一年達到極高(如100%、200%)回報、有人是長線勝利者、有人不過不失、有人不斷輸錢、有人十分幸運、亦有人不太走運......
有時想深一層,以「有限」的生命(或者有限的一扇門是直達無限)去管他人的「回報」及「彩數」,似乎意義不大。
「市場」存在的價值,可能是以一個「無絕對黑白的國度」內引導一個人去尋回「自己」。正當閣下已達此境界,身邊之鏡片亦慢慢一塊一塊的跌落地上。沒錯,剩下的便是一份「真心」,並以一顆「負責任」、「喜悅」而「隨遇而安」的心參與其中。
沒又有一個完美(這亦是完美)的方法,沒有一間永恆不滅的企業,景氣亦是「榮枯循環」。似乎文字亦僅是「表達意義」的其一方法......
能與內心神交,並以「心眼」感應萬千世界,可能是筆者要走的路.........
不自覺地想起《金剛經》內一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趣的是,股票尤如一面鏡子,似乎並沒有一個「固定身份」,所反映的似乎是「觀察者」之內心狀人況。「賭徒」會視之為彩票; 「技術派」會以大眾心理來預測股價; 「基本面投資人」則視之為企業一部份; 還有很多不同的鏡子......
有人以「賭大細」之心態,同時亦相信有不少人以「羊群心理」的心態參加「股票投資」游戲。有人一年達到極高(如100%、200%)回報、有人是長線勝利者、有人不過不失、有人不斷輸錢、有人十分幸運、亦有人不太走運......
有時想深一層,以「有限」的生命(或者有限的一扇門是直達無限)去管他人的「回報」及「彩數」,似乎意義不大。
「市場」存在的價值,可能是以一個「無絕對黑白的國度」內引導一個人去尋回「自己」。正當閣下已達此境界,身邊之鏡片亦慢慢一塊一塊的跌落地上。沒錯,剩下的便是一份「真心」,並以一顆「負責任」、「喜悅」而「隨遇而安」的心參與其中。
沒又有一個完美(這亦是完美)的方法,沒有一間永恆不滅的企業,景氣亦是「榮枯循環」。似乎文字亦僅是「表達意義」的其一方法......
能與內心神交,並以「心眼」感應萬千世界,可能是筆者要走的路.........
不自覺地想起《金剛經》內一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星期五, 1月 19, 2007
金字塔層壓式"手法"重現江湖 ------ 小心!!!
今天翻開"信報",看見一篇"投資廣告",一間聲稱亞太區種樹集團"TouchWood",其網站為(www.touchwood.com)。表面上是一間國際種樹公司,並需要"投資者"去投入Capital去Finance其不斷增長的種樹business; 但看了一下所謂的"回報率",似乎狐狸尾巴已露了出來!!
最大不解之處是異常高的"預期回報率",如下:
投資US$2,550; 種 23 棵樹; 預期回報=US$6,053 (預期回報率: 237%)
投資US$4,890; 種 46棵樹; 預期回報=US$12,105 (預期回報率: 248%)
投資US$9,690; 種 92棵樹; 預期回報=US$24,211 (預期回報率: 250%)
投資US$18,480; 種 184棵樹; 預期回報=US$48,421 (預期回報率: 262%)
即時想到幾個"Question Marks":
1) 聲稱預期回報率達237%以上 (如投資期是5年,每年回報率為45%以上),現實世界中種樹之Return(保證利潤)哪有可能這麼高?? ......不明白!!
2) 若然(1)所提及的"預期回報率"是真,如果筆者是"TouchWood"之現有股東,死都唔會咁笨登晒報紙,叫人一齊同享Whopping High之回報率。Adam Smith 提及之市場經濟,assume人們有私利 (Self Interest)。
3) 肯定依盤生意難是"Monopoly",管它是甚麼名貴樹木; 可能僅是拿來做A4白紙。或許可能根本沒有種植場。
4) 入去個Website (www.touchwood.com),所謂的Career,是聘請Sales,而工作範疇十分含糊 (i.e. 可能是找水魚)
一句講晒,唔理是"種金"、"種菌"、"高科技產品"或是"種貴價樹",似乎走不開"金字塔層壓式"銷售手法,亦即是現在投資者不斷尋找"水魚"的新資金,以支付其高利潤回報 ----- 直至"爆煲"為止!!
第一,對"信報"(所謂的專業財經報紙)刊登此廣告,感到失望,難道蜀中無大將??
更重要的是,請各位財金Blog界大德協助將這Message散佈天下,以避免更多人"落疊"!!
最大不解之處是異常高的"預期回報率",如下:
投資US$2,550; 種 23 棵樹; 預期回報=US$6,053 (預期回報率: 237%)
投資US$4,890; 種 46棵樹; 預期回報=US$12,105 (預期回報率: 248%)
投資US$9,690; 種 92棵樹; 預期回報=US$24,211 (預期回報率: 250%)
投資US$18,480; 種 184棵樹; 預期回報=US$48,421 (預期回報率: 262%)
即時想到幾個"Question Marks":
1) 聲稱預期回報率達237%以上 (如投資期是5年,每年回報率為45%以上),現實世界中種樹之Return(保證利潤)哪有可能這麼高?? ......不明白!!
2) 若然(1)所提及的"預期回報率"是真,如果筆者是"TouchWood"之現有股東,死都唔會咁笨登晒報紙,叫人一齊同享Whopping High之回報率。Adam Smith 提及之市場經濟,assume人們有私利 (Self Interest)。
3) 肯定依盤生意難是"Monopoly",管它是甚麼名貴樹木; 可能僅是拿來做A4白紙。或許可能根本沒有種植場。
4) 入去個Website (www.touchwood.com),所謂的Career,是聘請Sales,而工作範疇十分含糊 (i.e. 可能是找水魚)
一句講晒,唔理是"種金"、"種菌"、"高科技產品"或是"種貴價樹",似乎走不開"金字塔層壓式"銷售手法,亦即是現在投資者不斷尋找"水魚"的新資金,以支付其高利潤回報 ----- 直至"爆煲"為止!!
第一,對"信報"(所謂的專業財經報紙)刊登此廣告,感到失望,難道蜀中無大將??
更重要的是,請各位財金Blog界大德協助將這Message散佈天下,以避免更多人"落疊"!!
星期三, 1月 17, 2007
Commitment (承諾)
剛從獅城參加好友婚禮回來,除了識了幾個當地新朋友外,還感悟一個Term ----- "Commitment (承諾)"。 除了一張證書外,"結婚"和"拍拖"的最大分別應是雙方能否各自付出101%給予對方,直至白頭到老!
即使是一張證書(結婚),亦有人不敢去簽,對吧?
順帶一提,有朋友乘"Discount Airlines",途中飽受飢渴之苦; 相對上,乘撘CX的我幸福得多。世上不是平宜就是最好; 很多"Intangible Costs"還需計數ga! 話明Travel,唔係要乘"First Class" / "Business Class",亦不至需要俾錢買苦受......
即使是一張證書(結婚),亦有人不敢去簽,對吧?
順帶一提,有朋友乘"Discount Airlines",途中飽受飢渴之苦; 相對上,乘撘CX的我幸福得多。世上不是平宜就是最好; 很多"Intangible Costs"還需計數ga! 話明Travel,唔係要乘"First Class" / "Business Class",亦不至需要俾錢買苦受......
星期二, 1月 09, 2007
跌(愛)得太遲
零七年一月八日,生果日報內找到; 一句講晒,笑到跌渣!! (註: 非本人之作)
---------------------------------------------------------------------------------
古 巨 基 憑《 愛 得 太 遲 》 年 尾 音 樂 頒 獎 禮 掃 唔 少 獎 , 首 歌 有 幾 hit 唔 使 多 講 , 淨 係 睇 《 香 港 討 論 區 》 股 民 都 憑 歌 寄 意 就 知 ! 單 係 呢 兩 日 經 已 有 至 少 兩 個 唔同 版 本 , 以 下 係 其 中 最 爆 笑 一 首 , 如 果 你 無 買 都 應 該 會 笑 得 出 !
---------------------------------------------------------------------------------
《 跌 得 太 遲 ─ ─ 新 手 血 淚 心 聲 》 填 詞 : Car4
我 過 去 , 那 些 put , 早 晚 共 對 , 到 了 8K ( 國 企 指 數 ) 後 , 沒 法 再 聚 , 而 終 於 都 買 到 , 但 無 言 共 對 , 錢 似 流 水 ......
日 夜 蝕 , 見 爸 爸 , 都 好 想 呻 , 卻 剎 那 , 看 出 他 , 都 有 淚 痕 ( 佢 都 買 ) 而 他 的 傷 痛 感 , 是 來 自 未 放 , 太 貪 心 ! ( 唔 止 蝕 ...... 喊 都 無 謂 )
最 心 痛 是 , 跌 得 太 遲 , 有 些 股 證 不 可 等 某 個 日 子 , 痲 目 地 買 震 ( 震 倉 ) , 忙 忙 忙 其 實 白 痴 ( 俾 大 戶 挾 死 ) 夢 中 也 遇 過 , 有 壓 力 要 我 put 次 。
差 一 秒 put 輪 變 歷 史
最 可 怕 是 , 跌 需 要 及 時 , 只 差 一 秒 , 張 輪 都 會 變 歷 史 , 忙 極 亦 要 試 ( 返 工 都 要 put ) , 見 我 要 見 的 先 知 ( Uncle 6 ? ) , 要 買 要 放 要 怎 麼 也 好 , 不 要 推 到 等 下 一 次 ......
我 也 覺 , 我 資 金 , 仿 似 下 降 , 結 了 算 , 得 到 是 , 別 要 太 狂 , 而 put 輪 都 掃 光 , 但 從 來 未 放 , 因 我 未 慌 ......
日 夜 做 , 儲 的 錢 都 應 該 夠 , 到 聖 誕 , 正 好 put , 到 佢 盡 頭 ...... ( 12 月 了 ) 誰 知 他 ( 大 戶 ) 開 了 口 , 未 能 鋤 下 去 , 我 大 叫 「 好 狗 」 !
錯 失 太 易 , 跌 得 太 遲 , 我 怎 想 到 , 她 將 升 到 創 歷 史 ( 20000 點 以 上 ) 盲 目 地 發 「 憤 」 , 忙 忙 忙 忙 入 紙 ( 轉 抽 IPO ) , 幸 福 會 掠 過 , 再 也 沒 法 沽 一 次 ( 以 為 重 有 得 升 ) 。
跌 一 個 字 , 也 需 要 及 時 , 只 差 一 秒 , 張 輪 都 會 變 歷 史 , 為 何 未 放 肆 , 再 見 我 信 的 先 知 ( 沉 大 師 , 神 6 ) , 要 殺 要 拆 要 怎 麼 也 好 ( 『 熊 』 證 俾 人 煎 皮 拆 骨 ) , 不 要 相 信 一 切 有 下 次 , 想 沽 我 所 愛 又 花 幾 多 秒 , 這 幾 秒 ......
能 夠 入 到 又 有 多 少 ? 未 算 少 ...... 足 夠 遺 憾 忘 掉 ......
多 少 買 入 , 多 少 要 食 塵 ( 高 追 ) , 太 懂 估 計 , 卻 不 懂 計 算 自 身 ( call , put 買 齊 ) , 人 人 在 發 奮 , 想 起 他 朝 都 興 奮 ( 估 939 , 1398 咁 升 法 ...... ) 但 今 晚 未 放 ( 1 月 4 日 大 市 開 始 調 整 ) 你 要 放 也 很 吸 引 。
縱 不 信 運 , 我 不 過 是 人 , 理 想 很 遠 , 我 股 票 卻 在 等 , 來 日 別 操 心 , 趁 我 有 能 力 開 心 , 這 世 界 有 太 多 東 西 發 生 ......
不 要 等 到 天 上 俯 瞰 。
---------------------------------------------------------------------------------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
古 巨 基 憑《 愛 得 太 遲 》 年 尾 音 樂 頒 獎 禮 掃 唔 少 獎 , 首 歌 有 幾 hit 唔 使 多 講 , 淨 係 睇 《 香 港 討 論 區 》 股 民 都 憑 歌 寄 意 就 知 ! 單 係 呢 兩 日 經 已 有 至 少 兩 個 唔同 版 本 , 以 下 係 其 中 最 爆 笑 一 首 , 如 果 你 無 買 都 應 該 會 笑 得 出 !
---------------------------------------------------------------------------------
《 跌 得 太 遲 ─ ─ 新 手 血 淚 心 聲 》 填 詞 : Car4
我 過 去 , 那 些 put , 早 晚 共 對 , 到 了 8K ( 國 企 指 數 ) 後 , 沒 法 再 聚 , 而 終 於 都 買 到 , 但 無 言 共 對 , 錢 似 流 水 ......
日 夜 蝕 , 見 爸 爸 , 都 好 想 呻 , 卻 剎 那 , 看 出 他 , 都 有 淚 痕 ( 佢 都 買 ) 而 他 的 傷 痛 感 , 是 來 自 未 放 , 太 貪 心 ! ( 唔 止 蝕 ...... 喊 都 無 謂 )
最 心 痛 是 , 跌 得 太 遲 , 有 些 股 證 不 可 等 某 個 日 子 , 痲 目 地 買 震 ( 震 倉 ) , 忙 忙 忙 其 實 白 痴 ( 俾 大 戶 挾 死 ) 夢 中 也 遇 過 , 有 壓 力 要 我 put 次 。
差 一 秒 put 輪 變 歷 史
最 可 怕 是 , 跌 需 要 及 時 , 只 差 一 秒 , 張 輪 都 會 變 歷 史 , 忙 極 亦 要 試 ( 返 工 都 要 put ) , 見 我 要 見 的 先 知 ( Uncle 6 ? ) , 要 買 要 放 要 怎 麼 也 好 , 不 要 推 到 等 下 一 次 ......
我 也 覺 , 我 資 金 , 仿 似 下 降 , 結 了 算 , 得 到 是 , 別 要 太 狂 , 而 put 輪 都 掃 光 , 但 從 來 未 放 , 因 我 未 慌 ......
日 夜 做 , 儲 的 錢 都 應 該 夠 , 到 聖 誕 , 正 好 put , 到 佢 盡 頭 ...... ( 12 月 了 ) 誰 知 他 ( 大 戶 ) 開 了 口 , 未 能 鋤 下 去 , 我 大 叫 「 好 狗 」 !
錯 失 太 易 , 跌 得 太 遲 , 我 怎 想 到 , 她 將 升 到 創 歷 史 ( 20000 點 以 上 ) 盲 目 地 發 「 憤 」 , 忙 忙 忙 忙 入 紙 ( 轉 抽 IPO ) , 幸 福 會 掠 過 , 再 也 沒 法 沽 一 次 ( 以 為 重 有 得 升 ) 。
跌 一 個 字 , 也 需 要 及 時 , 只 差 一 秒 , 張 輪 都 會 變 歷 史 , 為 何 未 放 肆 , 再 見 我 信 的 先 知 ( 沉 大 師 , 神 6 ) , 要 殺 要 拆 要 怎 麼 也 好 ( 『 熊 』 證 俾 人 煎 皮 拆 骨 ) , 不 要 相 信 一 切 有 下 次 , 想 沽 我 所 愛 又 花 幾 多 秒 , 這 幾 秒 ......
能 夠 入 到 又 有 多 少 ? 未 算 少 ...... 足 夠 遺 憾 忘 掉 ......
多 少 買 入 , 多 少 要 食 塵 ( 高 追 ) , 太 懂 估 計 , 卻 不 懂 計 算 自 身 ( call , put 買 齊 ) , 人 人 在 發 奮 , 想 起 他 朝 都 興 奮 ( 估 939 , 1398 咁 升 法 ...... ) 但 今 晚 未 放 ( 1 月 4 日 大 市 開 始 調 整 ) 你 要 放 也 很 吸 引 。
縱 不 信 運 , 我 不 過 是 人 , 理 想 很 遠 , 我 股 票 卻 在 等 , 來 日 別 操 心 , 趁 我 有 能 力 開 心 , 這 世 界 有 太 多 東 西 發 生 ......
不 要 等 到 天 上 俯 瞰 。
---------------------------------------------------------------------------------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五, 1月 05, 2007
半導體行業淺談 (一)
b毫無疑問,半導體晶片(IC Chips)是不少電子產品的心臟。據SI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電腦(包括PC及企業用電腦)、手機(Handsets)、汽車電子Device、醫療儀器及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為半導體行業的主要Application; 其中用於電腦的Chips差不多佔整個IC行業Revenue之45至48%左右。換言之,電腦業、手機及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影響半導體半導體行業之Growth Rate。
值得留意,除了環球經濟增長外,半導體行業之增長亦同時取決於技術改良(同一Size,一粒IC的Capacity及運算力不斷提升)及新電子產品的研發亦是重要增長因素。一直以來,半導體行業的Industry Revenue多年享有不俗增長(除了2001及2002科網泡沫爆破後,因行業於前幾年不合理地累積太多Inventories)。Anyway,在"Microsoft Vista電腦"(於2007推出)、"3G手機"及其他"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帶動下,未來三年之增長率理應可以維持於不俗水平。多個行業權威組織(e.g. SIA, Gartners, WSTS, iSuppli)預計07及08年每年增長率為8%至12%左右。
值得一提,半導體行業涉及很多Sub-Industries ,無論是從"End Product(e.g. PCs, Handsets, Automotive Devices, Digital Cameras......etc. )"、"晶片類型(e.g. D RAM, Analog, Logic, NAND Flash......etc.)"及活動類型(Fabless R&D, IDM, Foundry, "Assembly & Testing," Equipment Suppliers......etc.)方面,都有數以百計之Sub-Industries。投資人通常易犯的毛病是假定sub-Industries之增長必定會和"半導體總行業之增長"同步,事實上不同Sub-Industries有不同增長率。另外,於同一Sub-Industry內,不是大部份Players能Make Profits(不少半導體企業見紅及負債累累)。因此,Sub-industry之行業分析十分重要,投資者需找出有不俗增長的sub-indutsry,並在其中尋找具"Competitive Advantage之龍頭企業"!
一般而言,IC晶片經以下程序:
1) Research & Design (Conducted by Fabless IC Design Houses, or IDMs like Intel, AMD, NEC)
2) Front End Manufacturing (From Silcon to IC Wafers; done by Foundries or IDMs)
3) Back End Process (Dicing, Bonding, Encapulation, Testing & Packaging; done by Foundries or Testing Houses)
4) Shipment to Clients (i.e. Component Makers, Fabless IC Houses, IDMs)
遲點再談個別Sub-Industries,如"Fabless"、"IDM"、"Foundry"及"Equipment Manufacturing"。
(待續)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值得留意,除了環球經濟增長外,半導體行業之增長亦同時取決於技術改良(同一Size,一粒IC的Capacity及運算力不斷提升)及新電子產品的研發亦是重要增長因素。一直以來,半導體行業的Industry Revenue多年享有不俗增長(除了2001及2002科網泡沫爆破後,因行業於前幾年不合理地累積太多Inventories)。Anyway,在"Microsoft Vista電腦"(於2007推出)、"3G手機"及其他"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帶動下,未來三年之增長率理應可以維持於不俗水平。多個行業權威組織(e.g. SIA, Gartners, WSTS, iSuppli)預計07及08年每年增長率為8%至12%左右。
值得一提,半導體行業涉及很多Sub-Industries ,無論是從"End Product(e.g. PCs, Handsets, Automotive Devices, Digital Cameras......etc. )"、"晶片類型(e.g. D RAM, Analog, Logic, NAND Flash......etc.)"及活動類型(Fabless R&D, IDM, Foundry, "Assembly & Testing," Equipment Suppliers......etc.)方面,都有數以百計之Sub-Industries。投資人通常易犯的毛病是假定sub-Industries之增長必定會和"半導體總行業之增長"同步,事實上不同Sub-Industries有不同增長率。另外,於同一Sub-Industry內,不是大部份Players能Make Profits(不少半導體企業見紅及負債累累)。因此,Sub-industry之行業分析十分重要,投資者需找出有不俗增長的sub-indutsry,並在其中尋找具"Competitive Advantage之龍頭企業"!
一般而言,IC晶片經以下程序:
1) Research & Design (Conducted by Fabless IC Design Houses, or IDMs like Intel, AMD, NEC)
2) Front End Manufacturing (From Silcon to IC Wafers; done by Foundries or IDMs)
3) Back End Process (Dicing, Bonding, Encapulation, Testing & Packaging; done by Foundries or Testing Houses)
4) Shipment to Clients (i.e. Component Makers, Fabless IC Houses, IDMs)
遲點再談個別Sub-Industries,如"Fabless"、"IDM"、"Foundry"及"Equipment Manufacturing"。
(待續)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日, 12月 31, 2006
價值鏈雙雄
每當想起利豐貿易(494),筆者自不然會聯想到台灣EMS巨人鴻海集團,旗下手機(Hand-Held)業務便是由恆指藍籌富士康(Foxconn)(2038)負責。雖然利豐和鴻海分別涉及不同的產品(利豐: Softgoods & Hardgoods等消費產品; 鴻海: 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等),但兩者的競爭優勢不謀而合 ------ 擁有一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能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客戶要求供應商能在1)指定時間(Time)內在2)指定價格(Price)付運3)指定質素(Quality)及數量(Quantity)的產品。要達到此等要求,企業必定擁有勝人一籌的Business Model。
利豐的"Soft 3 Dollars"哲學
"Soft 3 Dollars",所指一件總成本為四元的產品中,僅一元為原料及直接生產成本,另外三元為"Intangible costs",如"Design"、"Purchasing"、"Warehousing"、"Time"及"Distribution"的非直接成本。順帶一提,往往短線的商家僅考慮直接生產成本,而忽略最重要的Intangible部份,從而增加總成本。利豐的增值點在於降低總成本下,為客戶準時付運優質產品。
當客戶落單時,利豐的Business Unit(一個Unit服務一個大客戶)並立即Design產品及計劃生產程序,同時從廠商網絡(分佈亞太區內)中選擇最恰當的"Parts Suppliers"; 在進行一連串的生產、品質管理及物流活動後,利豐便按時將商品運到客戶手上。毫無疑問,這競爭優勢很難被取代,尤其是當以往的主要Players(如英之傑貿易、太古貿易及Colby)已被利豐收購。在Fragmented Softgood Trading Market下,前景似乎十分明顯!
鴻海的"eCMMS Business Model"及模具優勢
"CMMS"中的英文字分別代表四項主要商業元素,如下:
1) C (Components),指Consumer Electronic產品的"基本零組件"(如手機的彩屏、Panel),鴻海向其Suppliers購入Components,並建立Inventory管理系統。另外,鴻海自已亦製造一些Components,如Connectors及機殼等等
2) M (Modules),即是由Components組合而成的"模組",通常是standardized,並能可以直接砌入產品(如連接PCB,Display-IC晶片及Panel後的彩屏模組)
3) M (Move),指Components、Modules及製成品的流動,亦暗示一個Efficient的製造(Assembly)流程及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 S (Service),與ODM及OEM廠不同,鴻海為客戶提供售後服務; 於手機業務,鴻海(於富士康中執行)甚至提供手機的"設計代工"。
5) e (Electronic),即是"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對於"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來說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訊息萬千的商業世界中管理一個具規模的企業
不得不提,"精確之模具(Precision Mould)設計及制造能力"更是鴻海克服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廠其中一大"Bottle Neck"之秘密。正當一般EMS廠還要等待新產品的模具時,鴻海巳開始進行生產。
兩間企業的共通優勢在於其Supply Chain Management能力,並在合理價下提供"一條龍服務(One-Stop Service)",為客戶增值。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客戶要求供應商能在1)指定時間(Time)內在2)指定價格(Price)付運3)指定質素(Quality)及數量(Quantity)的產品。要達到此等要求,企業必定擁有勝人一籌的Business Model。
利豐的"Soft 3 Dollars"哲學
"Soft 3 Dollars",所指一件總成本為四元的產品中,僅一元為原料及直接生產成本,另外三元為"Intangible costs",如"Design"、"Purchasing"、"Warehousing"、"Time"及"Distribution"的非直接成本。順帶一提,往往短線的商家僅考慮直接生產成本,而忽略最重要的Intangible部份,從而增加總成本。利豐的增值點在於降低總成本下,為客戶準時付運優質產品。
當客戶落單時,利豐的Business Unit(一個Unit服務一個大客戶)並立即Design產品及計劃生產程序,同時從廠商網絡(分佈亞太區內)中選擇最恰當的"Parts Suppliers"; 在進行一連串的生產、品質管理及物流活動後,利豐便按時將商品運到客戶手上。毫無疑問,這競爭優勢很難被取代,尤其是當以往的主要Players(如英之傑貿易、太古貿易及Colby)已被利豐收購。在Fragmented Softgood Trading Market下,前景似乎十分明顯!
鴻海的"eCMMS Business Model"及模具優勢
"CMMS"中的英文字分別代表四項主要商業元素,如下:
1) C (Components),指Consumer Electronic產品的"基本零組件"(如手機的彩屏、Panel),鴻海向其Suppliers購入Components,並建立Inventory管理系統。另外,鴻海自已亦製造一些Components,如Connectors及機殼等等
2) M (Modules),即是由Components組合而成的"模組",通常是standardized,並能可以直接砌入產品(如連接PCB,Display-IC晶片及Panel後的彩屏模組)
3) M (Move),指Components、Modules及製成品的流動,亦暗示一個Efficient的製造(Assembly)流程及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 S (Service),與ODM及OEM廠不同,鴻海為客戶提供售後服務; 於手機業務,鴻海(於富士康中執行)甚至提供手機的"設計代工"。
5) e (Electronic),即是"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對於"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來說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訊息萬千的商業世界中管理一個具規模的企業
不得不提,"精確之模具(Precision Mould)設計及制造能力"更是鴻海克服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廠其中一大"Bottle Neck"之秘密。正當一般EMS廠還要等待新產品的模具時,鴻海巳開始進行生產。
兩間企業的共通優勢在於其Supply Chain Management能力,並在合理價下提供"一條龍服務(One-Stop Service)",為客戶增值。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二, 12月 26, 2006
一夜情------不是我杯茶
近日重閱Peter Lynch的"One Up On Wall Street",該大師其中選股法們便是尋找一些好Boring,Low Profile,但生意好穩定(即使不是高增長)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在個別行頭享有一定的龍頭地位。市場通常不會視它們為"Concept股",亦造就其投資價值。
貿易通(536),一間由強大Background(HK Government、HSBC、Swire、Hactel及物流公司團)組成的電子貿易報關(EMAN)的Service Provider,享有Quasi-Monopoly行頭地位(雖然政府兩年前刻意造就另一Competitor,但應可守住大約93%的Market Share)。貿易報關電子化是未來趨勢,自06年6月起,河流和海洋運輸商都必須要使用EMAN,這可能成為其中期的增長驅動力。貿易通應能與Cargo-Trading Volume同步,以溫和速度增長(6%至8%)。
以較長遠的角度看,DTTN業務(貿易通持有"DTTNCo"70%股權)應該是主要的增長推動力,不過此業務可能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可作出顯著貢獻。DTTN是"Supply Chain"中的"Information Exchange"系統,理應能improve中小企的Efficiency。
英國物流巨頭"Exel"巳參與DTTN的Pilot Program,最近Cathay Pacific (293)和"DTTNCo"合作發展新項目,鼓勵全球空運供應鏈上各項大小的商務交易,於二零一零年前全面實行無紙化; 有關項目預期於二零零七年底進行試用。
另外,"DTTNCo"於06年12月宣佈,將與Microsoft攜手合作改善貿易和物流的交易效率。合作項目將應用上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的科技,預期適用於本港七萬家連接DTTN的中小企。
DTTN進展速度,看來不俗。即使不計未來DTTN的Value,按$1.54計,06年預期市盈率可能是12至13倍左右,以Quasi-Monopoly Business 計,不算貴。
一夜情,不是我杯茶!!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貿易通(536),一間由強大Background(HK Government、HSBC、Swire、Hactel及物流公司團)組成的電子貿易報關(EMAN)的Service Provider,享有Quasi-Monopoly行頭地位(雖然政府兩年前刻意造就另一Competitor,但應可守住大約93%的Market Share)。貿易報關電子化是未來趨勢,自06年6月起,河流和海洋運輸商都必須要使用EMAN,這可能成為其中期的增長驅動力。貿易通應能與Cargo-Trading Volume同步,以溫和速度增長(6%至8%)。
以較長遠的角度看,DTTN業務(貿易通持有"DTTNCo"70%股權)應該是主要的增長推動力,不過此業務可能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可作出顯著貢獻。DTTN是"Supply Chain"中的"Information Exchange"系統,理應能improve中小企的Efficiency。
英國物流巨頭"Exel"巳參與DTTN的Pilot Program,最近Cathay Pacific (293)和"DTTNCo"合作發展新項目,鼓勵全球空運供應鏈上各項大小的商務交易,於二零一零年前全面實行無紙化; 有關項目預期於二零零七年底進行試用。
另外,"DTTNCo"於06年12月宣佈,將與Microsoft攜手合作改善貿易和物流的交易效率。合作項目將應用上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的科技,預期適用於本港七萬家連接DTTN的中小企。
DTTN進展速度,看來不俗。即使不計未來DTTN的Value,按$1.54計,06年預期市盈率可能是12至13倍左右,以Quasi-Monopoly Business 計,不算貴。
一夜情,不是我杯茶!!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一, 12月 25, 2006
好書
一些好書,有助理解business,包括其history、business model、competiveness advantage:
不懂企業的Business Model、級數及競爭優勢,而亂作Comment,股票市場大忌,很易"走寶"。另外易俾人笑 ------ "人地出名時,你老豆都未出世"。
Soaring Like Eagle: ASM太平洋(522)
百年利豐: 利豐 (494)
匯豐金融帝國: HSBC (5)
虎與狐: 富士康(2038) (鴻海)
不懂企業的Business Model、級數及競爭優勢,而亂作Comment,股票市場大忌,很易"走寶"。另外易俾人笑 ------ "人地出名時,你老豆都未出世"。
Soaring Like Eagle: ASM太平洋(522)
百年利豐: 利豐 (494)
匯豐金融帝國: HSBC (5)
虎與狐: 富士康(2038) (鴻海)
星期六, 12月 23, 2006
收購技能 (一項不反映在Balance Sheet上的價值)
俗語有云,「自己未顧掂,千祈不要理人」; 此說法不僅是個人處世之道,在商界中似乎亦奏效。
在商界上,恐怕大多數的商業併購活動不能增加企業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換句說話,如果有公司多年內能藉著明智的收購而不斷增加盈利,其管理質素很可能是卓越的。如果肯花一點眼力,這類上市公司是存在的。老實說,筆者不少的長線愛股是擁有以上特質,此價值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而欠缺遠見的Sell-Side分析員通常「走寶」,因企業不會預先告知Public何時進行新收購; 除了要保持低調(否刞會引對手來Bid高個價)外,另外,聰明的企業家只會專注自己的生意,並尋求提升長線(3至5年,甚至10年)價值。
對於這類企業,尤其是業務是處於不俗增長的前景下,筆者通常不會輕易沽出,除非股價超出合理估值範圍的上限(以預期一至兩年的市盈率為基準),甚至在Crazy的市場環境下(如2000年)。
據筆者的經歷,尋找優秀「收購股」期間很容易踏進陷阱,但以下方法或可減低碰壁的機會:
1) 即使沒有豐富的成功收購經驗(如匯控(5)、宏利(945)、渣打(2888)、利豐(494)及保昌(562)),亦要在現成的收購中開始達到Synergy (如經營成本/營業額出現下降趨勢),很多時市場還未反映該事實(例子如2006年頭的永亨(302))。
2) 收購對象不會遠遠大於企業本身的規模,「蛇吞象」通常沒有好結果。
3) 收購對象要與收購者的業務相似,在此情況下,優秀的收購者才有較高機會整合及提升新業務之營運效率。切忌Diworsification!!
4) 收購成本需合理,以收購對象的預期市盈率來「計數」,因「賣盤」的原因往往是經營效率不高,或者是母公司欲沽出「非核心業務」,以精簡架構。(如利豐(494)分別於1995及2000年購入英之傑和太古的Trading業務部份)。
5) 毫無疑問,「收購股」一定要由優秀Management打理,並有Efficeint的企業營運架構。
利豐(494),一隻常被忽略的「千里馬」,便是其一收購高手。
除了其聞名的「Soft 3 Dollars增值」經營哲學外,利豐其中一項競爭優勢在於其收購的藝術; 過去十年,該企業從收購營運效益較低的對手,如「英之傑採購服務」、「太古貿易」及「Colby」,不斷提高其行頭地位; 不要忘記,利豐能提高目標公司的純利率至本身水平(3%左右)。
最近,利豐剛收購「德國百貨集團Karstadt Quelle採購部門(KQIS)」,這可能是利豐增加其在歐陸的業務比重之途徑KQIS現有的純利率僅為1%,而收購市盈率只是5.6倍; 管理層指來自KQIS之營業額貢獻於09年或增加至20億歐元(198億港元),現時歐洲業務佔利豐總營業額的18%,兩至三年後或大大提升至30%左右。在德國的經濟強勁復蘇的形勢下,一切條件似乎對利豐有利,只要該供應鍊管理商能再次向世人顯示其併購能力便成。
順帶一提,過往利豐的營業額穩定高速增長,並與主要市場美國的GDP沒有大關係,何況日後美國比重將會降低。利豐的長遠增長來自以下三點:
1) 環球貿易額預期以6%左右速度增長(Source: World Bank),亞太區的增長率理應更高,香港和中國的Export(或Re-Export)分別以8%及15%的速度增長。
2) 環球Outsourcing活動上升
3) 利豐以其Supply-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One-Stop增值服務,加上資訊及規模等優勢下,不斷擴大其「Market Share」,貿易市場是一個「Fragmented Market」,由數以萬計的Players組成市場架構。據一大行報告,利豐現時的Market Share大約為3%至4%左右,不乏增長潛力。
估值遲點再談......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在商界上,恐怕大多數的商業併購活動不能增加企業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換句說話,如果有公司多年內能藉著明智的收購而不斷增加盈利,其管理質素很可能是卓越的。如果肯花一點眼力,這類上市公司是存在的。老實說,筆者不少的長線愛股是擁有以上特質,此價值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而欠缺遠見的Sell-Side分析員通常「走寶」,因企業不會預先告知Public何時進行新收購; 除了要保持低調(否刞會引對手來Bid高個價)外,另外,聰明的企業家只會專注自己的生意,並尋求提升長線(3至5年,甚至10年)價值。
對於這類企業,尤其是業務是處於不俗增長的前景下,筆者通常不會輕易沽出,除非股價超出合理估值範圍的上限(以預期一至兩年的市盈率為基準),甚至在Crazy的市場環境下(如2000年)。
據筆者的經歷,尋找優秀「收購股」期間很容易踏進陷阱,但以下方法或可減低碰壁的機會:
1) 即使沒有豐富的成功收購經驗(如匯控(5)、宏利(945)、渣打(2888)、利豐(494)及保昌(562)),亦要在現成的收購中開始達到Synergy (如經營成本/營業額出現下降趨勢),很多時市場還未反映該事實(例子如2006年頭的永亨(302))。
2) 收購對象不會遠遠大於企業本身的規模,「蛇吞象」通常沒有好結果。
3) 收購對象要與收購者的業務相似,在此情況下,優秀的收購者才有較高機會整合及提升新業務之營運效率。切忌Diworsification!!
4) 收購成本需合理,以收購對象的預期市盈率來「計數」,因「賣盤」的原因往往是經營效率不高,或者是母公司欲沽出「非核心業務」,以精簡架構。(如利豐(494)分別於1995及2000年購入英之傑和太古的Trading業務部份)。
5) 毫無疑問,「收購股」一定要由優秀Management打理,並有Efficeint的企業營運架構。
利豐(494),一隻常被忽略的「千里馬」,便是其一收購高手。
除了其聞名的「Soft 3 Dollars增值」經營哲學外,利豐其中一項競爭優勢在於其收購的藝術; 過去十年,該企業從收購營運效益較低的對手,如「英之傑採購服務」、「太古貿易」及「Colby」,不斷提高其行頭地位; 不要忘記,利豐能提高目標公司的純利率至本身水平(3%左右)。
最近,利豐剛收購「德國百貨集團Karstadt Quelle採購部門(KQIS)」,這可能是利豐增加其在歐陸的業務比重之途徑KQIS現有的純利率僅為1%,而收購市盈率只是5.6倍; 管理層指來自KQIS之營業額貢獻於09年或增加至20億歐元(198億港元),現時歐洲業務佔利豐總營業額的18%,兩至三年後或大大提升至30%左右。在德國的經濟強勁復蘇的形勢下,一切條件似乎對利豐有利,只要該供應鍊管理商能再次向世人顯示其併購能力便成。
順帶一提,過往利豐的營業額穩定高速增長,並與主要市場美國的GDP沒有大關係,何況日後美國比重將會降低。利豐的長遠增長來自以下三點:
1) 環球貿易額預期以6%左右速度增長(Source: World Bank),亞太區的增長率理應更高,香港和中國的Export(或Re-Export)分別以8%及15%的速度增長。
2) 環球Outsourcing活動上升
3) 利豐以其Supply-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One-Stop增值服務,加上資訊及規模等優勢下,不斷擴大其「Market Share」,貿易市場是一個「Fragmented Market」,由數以萬計的Players組成市場架構。據一大行報告,利豐現時的Market Share大約為3%至4%左右,不乏增長潛力。
估值遲點再談......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五, 12月 22, 2006
Market Sense
今天與Broker R 吃Lunch,聚聚舊,順帶了解Sales界最新行情。不愧為專業"卜架",其Market Sense筆者望塵莫及。在股市暢旺下,以為做Sales的只是佣金大漲,多口問問她的個人投資回報; 竟被她先發制人,她向筆者道: (若然今年只能達到30%回報,就以算失禮!!).....當場啞口無言。
憑應生而來之外交技能,筆者立刻為她"帶高帽",讚其多年修練的Market Sense,並借勢向其請教。R坦言其分析能力不及專業分析員,甚至對Financial Statement欠缺深入認識; 但懂得如何閱讀大行Report的意思,並懂得選擇可靠的分析。集合其對Stock Market多年的感覺,加上天賦的智慧,能有不勝之理?
當然,筆者仍然堅守自己之"長線商人投資者"策略,不斷尋找並買入有"sustainable growth potential"之優質企業,尤其是當市場充斥看淡聲音。(各位不用擔心!!)
不過若然只容許選擇一項能力 ------ 1) 像會計師般的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s"能力,或者是2) 老練的市場感覺 ------ 筆者或會選擇後者。
憑應生而來之外交技能,筆者立刻為她"帶高帽",讚其多年修練的Market Sense,並借勢向其請教。R坦言其分析能力不及專業分析員,甚至對Financial Statement欠缺深入認識; 但懂得如何閱讀大行Report的意思,並懂得選擇可靠的分析。集合其對Stock Market多年的感覺,加上天賦的智慧,能有不勝之理?
當然,筆者仍然堅守自己之"長線商人投資者"策略,不斷尋找並買入有"sustainable growth potential"之優質企業,尤其是當市場充斥看淡聲音。(各位不用擔心!!)
不過若然只容許選擇一項能力 ------ 1) 像會計師般的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s"能力,或者是2) 老練的市場感覺 ------ 筆者或會選擇後者。
星期三, 12月 20, 2006
風動? 幡動?
筆者喜歡這公案; 若套用於股票市場,我會說成:
「不是大戶資金在動,亦不是企業基本面短期有大改變,是仁者的看法在動吧!」
以商人角度長線投資於大型優質企業,此心法尤其奏效......
風動? 幡動?
禪宗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在獵人群中隱居了十幾年,後因機緣成熟,開始行化於世間。有一天,途經法性寺,看到兩位出家人對著一面幡子,面紅耳赤爭論不休,六祖上前一聽,才知道他們在爭論旗幡所以會飄動的原因,
一個說:「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
另一個就說:「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子在動。」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惠能大師聽了,就對他們說:「二位請別吵,我願意為你們做個公正的裁判,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在動矣!」
「不是大戶資金在動,亦不是企業基本面短期有大改變,是仁者的看法在動吧!」
以商人角度長線投資於大型優質企業,此心法尤其奏效......
風動? 幡動?
禪宗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在獵人群中隱居了十幾年,後因機緣成熟,開始行化於世間。有一天,途經法性寺,看到兩位出家人對著一面幡子,面紅耳赤爭論不休,六祖上前一聽,才知道他們在爭論旗幡所以會飄動的原因,
一個說:「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
另一個就說:「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子在動。」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惠能大師聽了,就對他們說:「二位請別吵,我願意為你們做個公正的裁判,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在動矣!」
一則禪公案
於"全民皆IPO"之大形勢下,或許以下故事可能令閣下靜下來,想一想"搵錢"的意義......
畸 形
當默仙到達信徒家時,信徒的妻子出來迎接,但一杯茶水都捨不得端出來供養,禪師就握著一個拳頭說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這樣,你覺得如何?」
夫人:「如果手天天這個樣子,這是有毛病,畸形呀!」
「這樣子是畸形!」接著默仙禪師把手伸張成一個手掌,問道:
「假如天天這樣子呢?」
夫人:「這樣子也是畸形!」
默仙禪師立刻道:「夫人!不錯,這都是畸形,錢只知道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儲蓄,也是畸形。錢要流通,要能進能出,要量入為出。」
再談名字
另一迷人名字應是香格里拉亞洲(69)(Shangri La Asia)。上年紀的讀者可能閱過James Hilton的「Lost Horizon (消失的地平線)」,書中主角無意進入世外桃園「Shangri-La」; 和平恰度的生活、寬容的宗教、長生不老之法以及東方智者,聽者無法不嚮往。除了進入香格里拉酒店享受其五星級服務外,有生之年或應進入西藏,甚至神秘國度不丹(被稱為最後的香格里拉),以尋找該份失落之靈性......
星期五, 12月 15, 2006
日不落組合 (前車可鑑)
您的"敵人"往往可能是最好的老師
在金融市場內並沒有所謂的敵人,只不過是不同的Parties (投資者、經紀、上市企業、炒家、和其他)在一個平台(Platform)上各取所需。筆者所指的"敵人"是指自身的"心魔",或害怕面對過往失敗經歷。不欲回想過去犯錯經驗仍是人之常情,但有趣地,沒有一個人不曾在市場上投資失利,因"失敗"是投資生涯的一部份。
沒錯,筆者亦曾嘗過"滑鐵盧",但幸好部位不大,並及時撤兵,故此損失不大。加上"主力優質股票"的表現不俗,故此數年來仍錄得"尚可"的回報。"不成功"的投資經驗往往成為老練投資者的最好老師,因未來可避免一些過往曾犯過之投資錯誤,而"失敗的印記"遠比成功的更加深刻。筆者亦會談論兩間"看錯"的公司,並說明其"死因"。
通常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缺乏分辨上市企業的"級數"(如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管冶質素、規模、財務能力、Track Record等等)之能力; 往往於合理估值(如14至16倍市盈率)沽出一間具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並同時以低估值(如5至6倍市盈率)買入一間平庸的三四線公司。
誰知其實市場給予的估值差別不是沒有理由。像一間三四線的工業企業,很容易因外在因素(海外市場的需求、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及競爭)及內在因素(平庸管理、短視政策、集中單一產品、消極投資)而導致業績倒退。往往因一個不利的外在環境,或一個錯誤決定,中小型上市公司便會落入不利的形勢中,不幸的可能便會結業。事實上,近兩年內有不少類似例子,如萬威(167)、先思行(595)、堡獅龍(592)、南太(2633)、新確(1063)、精門(2878)......更有趣的是市埸通常在基本面(業績)轉差前巳開始反映其不利前景,可能有一些行內人仕比公眾更早獲悉"情報"(Assymetric Information)。
相反,一些大型企業,無論在業務的穩定性、透明度、行業資訊的公開性以及管治質素,都遠較令人滿意。故此,即使未來僅能維持低增長,市場亦願給予較高的市盈率(如15倍或16倍)。一些具高增長的優質大型股,市場可以給予高於20倍的市盈率,例子如利豐(494)、思捷(330)及渣打(2888)等。
另外,企業的"Track Record"亦非常重要,這亦解釋為何筆者不太熱心於"新股"或"半新股"。舉精門(2878)為例,該"Fabless Handset-Display IC Supplier"於2005年業務看似蒸蒸日上,並於行業佔有20%Market Share,看來06年應是另一豐收年,尤其是環球手機行頭理應正面。誰知股價由06年5月開始下挫,管理層並拒絕透露業務是否有任何大問題。直至9月份公佈06年上半年業績,管理層才承認因競爭激烈,主力"m-TFT"業務不滿意,在降價、Shipment及利潤率三面夾擊下,業績出現大倒退。更壞的是管理層自身亦對業務前景亦不太確定,亦無具體業務改善計劃。最近股價為$1.28(12月15日),或52日高位$3.975之32%。幸好筆者並無投資於該股,但日後選股過程更為審慎,尤其是半新股!!
這亦解釋為何筆者只信任"級數較高"的大型企業,小心駛得萬年船。順帶一題,中大型企業不等於低回報,其中不乏"優厚回報"的機會。不說可能不知,筆者近年主要投資利潤來自大於150億港元市值的優質企業,日後有機再談。
誰說大笨象不能跳舞? 視乎投資人的功力及心理質素......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在金融市場內並沒有所謂的敵人,只不過是不同的Parties (投資者、經紀、上市企業、炒家、和其他)在一個平台(Platform)上各取所需。筆者所指的"敵人"是指自身的"心魔",或害怕面對過往失敗經歷。不欲回想過去犯錯經驗仍是人之常情,但有趣地,沒有一個人不曾在市場上投資失利,因"失敗"是投資生涯的一部份。
沒錯,筆者亦曾嘗過"滑鐵盧",但幸好部位不大,並及時撤兵,故此損失不大。加上"主力優質股票"的表現不俗,故此數年來仍錄得"尚可"的回報。"不成功"的投資經驗往往成為老練投資者的最好老師,因未來可避免一些過往曾犯過之投資錯誤,而"失敗的印記"遠比成功的更加深刻。筆者亦會談論兩間"看錯"的公司,並說明其"死因"。
通常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缺乏分辨上市企業的"級數"(如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管冶質素、規模、財務能力、Track Record等等)之能力; 往往於合理估值(如14至16倍市盈率)沽出一間具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並同時以低估值(如5至6倍市盈率)買入一間平庸的三四線公司。
誰知其實市場給予的估值差別不是沒有理由。像一間三四線的工業企業,很容易因外在因素(海外市場的需求、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及競爭)及內在因素(平庸管理、短視政策、集中單一產品、消極投資)而導致業績倒退。往往因一個不利的外在環境,或一個錯誤決定,中小型上市公司便會落入不利的形勢中,不幸的可能便會結業。事實上,近兩年內有不少類似例子,如萬威(167)、先思行(595)、堡獅龍(592)、南太(2633)、新確(1063)、精門(2878)......更有趣的是市埸通常在基本面(業績)轉差前巳開始反映其不利前景,可能有一些行內人仕比公眾更早獲悉"情報"(Assymetric Information)。
相反,一些大型企業,無論在業務的穩定性、透明度、行業資訊的公開性以及管治質素,都遠較令人滿意。故此,即使未來僅能維持低增長,市場亦願給予較高的市盈率(如15倍或16倍)。一些具高增長的優質大型股,市場可以給予高於20倍的市盈率,例子如利豐(494)、思捷(330)及渣打(2888)等。
另外,企業的"Track Record"亦非常重要,這亦解釋為何筆者不太熱心於"新股"或"半新股"。舉精門(2878)為例,該"Fabless Handset-Display IC Supplier"於2005年業務看似蒸蒸日上,並於行業佔有20%Market Share,看來06年應是另一豐收年,尤其是環球手機行頭理應正面。誰知股價由06年5月開始下挫,管理層並拒絕透露業務是否有任何大問題。直至9月份公佈06年上半年業績,管理層才承認因競爭激烈,主力"m-TFT"業務不滿意,在降價、Shipment及利潤率三面夾擊下,業績出現大倒退。更壞的是管理層自身亦對業務前景亦不太確定,亦無具體業務改善計劃。最近股價為$1.28(12月15日),或52日高位$3.975之32%。幸好筆者並無投資於該股,但日後選股過程更為審慎,尤其是半新股!!
這亦解釋為何筆者只信任"級數較高"的大型企業,小心駛得萬年船。順帶一題,中大型企業不等於低回報,其中不乏"優厚回報"的機會。不說可能不知,筆者近年主要投資利潤來自大於150億港元市值的優質企業,日後有機再談。
誰說大笨象不能跳舞? 視乎投資人的功力及心理質素......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四, 12月 14, 2006
日不落組合 (以史為鑑)
若然說歷史為人類的故事(History = His Story),筆者並不反對。對歷史有一定認識的讀者,可能對於歷史事件的循環不感陌生; 舉中國為例,於清朝之前的一兩千年期間,中國似乎不斷重覆週期(明主立國 -> 中興 -> 盛世 -> 衰落 -> 起義 -> 亡國 -> 分裂 -> 明主統一立國 ),縱使人物、環境、科技及文化等不斷變遷。
從宏觀角度看,國際上,每一個時間於一大區域內(如西歐、中東、東歐、印度及中國)都似乎進行勢力的轉化。住往擁有競爭優勢的國家(或政治勢力)能擴大版圖,至低限度能長治久安。相反,一個國家若沒有資源或經濟優勢,而且朝中並無能者,更壞的是君主昏庸,看來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某程度上,商業世界的企業發展與歷史中的政治勢力演變有不少相似之處(當然並非100%一樣)。這亦說明為何筆者說"假如國家是一間上市公司,閣下怎樣投資?"
入正題吧,相信不難察覺,在歷史舞台上稱霸的強國,都是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如科技(Technology Know How)、規模(Economy of Scale)、強政勵冶(Corporate Governance)及政制(System; Operational System & Shareholder Structure)。若然有人說一個毫無優勢可言的平庸小國家能兵強國富,未免會令人見笑。
但往往在金融市場內,就充斥不少聲音,叫人投資於一些平庸的上市企業; 更壞的是,買進一些沒經常性盈利,甚至債務累累的劣質公司。
強國即使在一兩個戰場內失利,但這並不能阻止其長遠壯大的趨勢,而這優勢往往能延續彼長的時間。若將這套放在股票市場上,只要了解並把握優良企業的"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便可"BUY & HOLD"。市場每天都有人拿著優質股票的短期(並非結構性)挑戰(Challenge),而叫人們對這些"長線贏家"敬而遠之 (正如某國際老牌銀行的美國業務可能出現倒退,便有人提出"沽售"建議,猶如世界末日將之降臨般!)。
每次聽到短線者(或可能是缺乏基本風險承受力)的"偉論",筆者,就正如為數不少的"商人長線投資者",很自然地便"一笑置之"。理由十分簡單,因閣下能以較吸引的價錢買進"一盤好生意",何樂而不為矣!
故此,筆者認為成功投資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如下:
1) 尋找並了解企業的長線核心優勢 (這確實考功夫; 但相信勤有功,即使最後只找到數間合資格的企業)
2) 於合理(甚至偏低)估值購入
3) 長線"BUY & HOLD" (當然於偏高、甚至瘋狂估值時,大可減持部位)
4) 耐性和信心
5) 建立一個恰當的組合 (但不要過度分散),按期評估及打理
方法聽來簡單,但能否有效執行十分視乎閣下的"定力",或指"心理質素"。有時候,筆者甚至認為"心法"比選股能力較為重要。選股當然"Crucial",但往往不是一個分析力最強的人,便是最好的投資者。
於下一篇文章,筆者便會提及自己於各主要戰略性行業的"Potential Candidates"。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從宏觀角度看,國際上,每一個時間於一大區域內(如西歐、中東、東歐、印度及中國)都似乎進行勢力的轉化。住往擁有競爭優勢的國家(或政治勢力)能擴大版圖,至低限度能長治久安。相反,一個國家若沒有資源或經濟優勢,而且朝中並無能者,更壞的是君主昏庸,看來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某程度上,商業世界的企業發展與歷史中的政治勢力演變有不少相似之處(當然並非100%一樣)。這亦說明為何筆者說"假如國家是一間上市公司,閣下怎樣投資?"
入正題吧,相信不難察覺,在歷史舞台上稱霸的強國,都是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如科技(Technology Know How)、規模(Economy of Scale)、強政勵冶(Corporate Governance)及政制(System; Operational System & Shareholder Structure)。若然有人說一個毫無優勢可言的平庸小國家能兵強國富,未免會令人見笑。
但往往在金融市場內,就充斥不少聲音,叫人投資於一些平庸的上市企業; 更壞的是,買進一些沒經常性盈利,甚至債務累累的劣質公司。
強國即使在一兩個戰場內失利,但這並不能阻止其長遠壯大的趨勢,而這優勢往往能延續彼長的時間。若將這套放在股票市場上,只要了解並把握優良企業的"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便可"BUY & HOLD"。市場每天都有人拿著優質股票的短期(並非結構性)挑戰(Challenge),而叫人們對這些"長線贏家"敬而遠之 (正如某國際老牌銀行的美國業務可能出現倒退,便有人提出"沽售"建議,猶如世界末日將之降臨般!)。
每次聽到短線者(或可能是缺乏基本風險承受力)的"偉論",筆者,就正如為數不少的"商人長線投資者",很自然地便"一笑置之"。理由十分簡單,因閣下能以較吸引的價錢買進"一盤好生意",何樂而不為矣!
故此,筆者認為成功投資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如下:
1) 尋找並了解企業的長線核心優勢 (這確實考功夫; 但相信勤有功,即使最後只找到數間合資格的企業)
2) 於合理(甚至偏低)估值購入
3) 長線"BUY & HOLD" (當然於偏高、甚至瘋狂估值時,大可減持部位)
4) 耐性和信心
5) 建立一個恰當的組合 (但不要過度分散),按期評估及打理
方法聽來簡單,但能否有效執行十分視乎閣下的"定力",或指"心理質素"。有時候,筆者甚至認為"心法"比選股能力較為重要。選股當然"Crucial",但往往不是一個分析力最強的人,便是最好的投資者。
於下一篇文章,筆者便會提及自己於各主要戰略性行業的"Potential Candidates"。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星期三, 12月 13, 2006
兄弟(AV篇)
不要想歪,不是說你們腦子內的AV女星,而是指兩間生產(實則係買Components然後自己Connect電路&進行裝配)AV(Audio Visual)電子產品的工業股: 愛高(328)及毅力(332) (誰說筆者只識Banking??)
In Fact,這行業不涉及太高的Technical Requirement,但管理層的眼光和市場觸角尤其Crucial,成也Management,敗也Management。三四年前,兩間企業(或兄弟)都是生產"CD機"、"VCD機"等Portable音響產品(通常星期日在中區有不少外藉女仕使用)。
正如佛家所道,世事無常; MP3 & LCD-TV的出現漸漸發動一次"AV大革命"。簡單地說,即AV產品正式走進Digitalization世紀。現在若閣下走進電子店,不是看"i-Pod"、"MP4"或LCD-TV,而是問人有無"CD機",十成九會俾人叫聲"UNCLE"/"AUNTIE"。
講回正經事情先,愛高同毅力正面對一個大時代(唔係丁蟹炒濃股個個...CHOI) ,三歲小朋友都識講----- Of Course要轉Product la!!
愛高班Management似乎較為入時,於03至04年開始做Digital產品(Mini LCD TV、有LCDScreen的DVD機Combo、MP4.....etc)。同時間,毅力班友好似將時鐘撥前幾年(Back to 1990s),似乎還未Sense到世界巳變啦。
結果如何?似乎不難估吧。當然在較高的ASP和Gross Margin下,愛高於03至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不俗增長,即使成個Industry受Hiking Labour/Energy Price/RMB Appreciation等Factors威脅。同時間,"慢幾拍"的兄弟(毅力)於05財年起開始面對Nightmare(ASP快速下跌、Gross Margin被壓) ---- 搞到純利大倒退。如不計One-Off Property Gain,毅力其實於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Net Loss。一言驚醒夢中人,可惜遲兩三年先shift Product似乎"無濟於事"。
講番近D,愛高最新業績(07財年上半年)在美國Demand下跌,But Europe & Asia Demand上升的Situation下錄得些微Revenue倒退。Thanks to High-End Products & Autom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Gross Margin提升,並拉高少少條Bottom-Line(Net Profit)。展望未來,愛高可能以溫和速度增長。
回看毅力,未出Results,巳估到中期業績應該"不濟"; 如"會計仔"時常話 --- 見紅(而是勁大個種)。
各位等Results 啦!!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In Fact,這行業不涉及太高的Technical Requirement,但管理層的眼光和市場觸角尤其Crucial,成也Management,敗也Management。三四年前,兩間企業(或兄弟)都是生產"CD機"、"VCD機"等Portable音響產品(通常星期日在中區有不少外藉女仕使用)。
正如佛家所道,世事無常; MP3 & LCD-TV的出現漸漸發動一次"AV大革命"。簡單地說,即AV產品正式走進Digitalization世紀。現在若閣下走進電子店,不是看"i-Pod"、"MP4"或LCD-TV,而是問人有無"CD機",十成九會俾人叫聲"UNCLE"/"AUNTIE"。
講回正經事情先,愛高同毅力正面對一個大時代(唔係丁蟹炒濃股個個...CHOI) ,三歲小朋友都識講----- Of Course要轉Product la!!
愛高班Management似乎較為入時,於03至04年開始做Digital產品(Mini LCD TV、有LCDScreen的DVD機Combo、MP4.....etc)。同時間,毅力班友好似將時鐘撥前幾年(Back to 1990s),似乎還未Sense到世界巳變啦。
結果如何?似乎不難估吧。當然在較高的ASP和Gross Margin下,愛高於03至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不俗增長,即使成個Industry受Hiking Labour/Energy Price/RMB Appreciation等Factors威脅。同時間,"慢幾拍"的兄弟(毅力)於05財年起開始面對Nightmare(ASP快速下跌、Gross Margin被壓) ---- 搞到純利大倒退。如不計One-Off Property Gain,毅力其實於06財年(截至3月份)錄得Net Loss。一言驚醒夢中人,可惜遲兩三年先shift Product似乎"無濟於事"。
講番近D,愛高最新業績(07財年上半年)在美國Demand下跌,But Europe & Asia Demand上升的Situation下錄得些微Revenue倒退。Thanks to High-End Products & Autom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Gross Margin提升,並拉高少少條Bottom-Line(Net Profit)。展望未來,愛高可能以溫和速度增長。
回看毅力,未出Results,巳估到中期業績應該"不濟"; 如"會計仔"時常話 --- 見紅(而是勁大個種)。
各位等Results 啦!!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