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五, 2月 23, 2007

再談利豐(494)

美國經濟榮衰究竟影響利豐(494)多深。先看一些Figures :

*********營業額增長****EBIT增長******EBIT Margin
-----------------------------------------------------------
1994 *******24%*********13%************3.33%
1995(#)*****50%*********23%***********2.73%
1996*******36%**********24%***********2.49%
1997********7%**********20%***********2.80%
1998(^)*****7%***********24%**********3.22%
1999*******14%**********26%***********3.58%
2000(&) ***53%**********39%***********3.25%
2001(@) **32%********10%*********2.70%
2002*******13%**********26%***********3.01%
2003*******14%**********14%***********3.00%
2004*******11%**********20%***********3.26%
2005*******18%**********20%***********3.32%
-------------------------------------------------------
#收購英之傑Trading業務(IBS)
^亞洲金融風暴
*&收購太古貿易及「Camberley」
@收購Colby; 全球經濟衰退


有幾點值得留意:

1) 於1995、1996及2001的「EBIT Margin」下降,因新收購業務的「Margin」較低

2) 通常利豐最多需2至3年便能提升「新業務」的「Margin」至利豐水平,或大約3%樓上。

3) 看來利豐的業績與美國經濟沒有太高的「Correlation」; 要不,2001及2002的業績應該很差。


拆局:

1) 利豐的「Soft Goods End Market」同經濟不是太「Sensitive」; 即使美國經濟下滑(而非大蕭條,或世界末日),亦對「Soft Goods」有穩定「Demand」

2) 環球「Outsourcing Trend」,應是一個很大的趨勢。管它「貿易保護」,商人總需在「Competitive Markets」下降低「Overall Cost」(不只直接生產成本那麼簡單)。搵利豐la! 利豐於亞太區及東歐有很大的「Sourcing Network」,對中國作出「貿易壁壘」亦不能有效打擊利豐。信我,政客最終都要順從「經濟現實」,因這符合多方利益。

3) 「市場佔有率上升」,尤其是在「Fragmented Market」下「大食細」,長玩長有。

4) 核心競爭優勢,已說過多次,不想多講。大可閱讀「利豐百年」一書。

5) 收購「KQIS Sourcing Business」後,美國比重於08或09年可能降至55%左右,而歐洲業務比重將上升至27%至30%左右。


再說:

如果有人說美國經濟放緩會大大打擊利豐。只有兩個可能性: 1) 他們對利豐盤生意了解不足; 2) 或是筆者比他們更了解利豐

又如果有人用05年P/E來估值利豐。不如用1994年個「EPS」來計數,保證P/E 達三百幾四百倍

再說,如果有人「Ignore」「KQIS」及其他新收購之「潛在價值」,無野講!


可借機略談一些投資法門:
1) 生意十分穩定(享有經濟Monopoly)的大企業,即使增長不高,市場仍願給予15至18倍不等的P/E估值 (如中電(2)、恆生(11)、TVB(511))

2) 如達上述質素而潛在增長率較高,如12%至15%之增長率,市場願給予17至22倍不等的P/E估值 (如港機工程(44)、ASM(522))

3) 企業質素高而潛在增長率(可持續性)非常高,如18%、23%甚至27%之長線增長率,市場願給予23至30倍不等的P/E估值 (如利豐(494))

4) 投資人要清楚企業盤生意,包括Business Model、核心競爭優勢、市場環境。並於合理(或偏低)估值時買入。

5) 忌短視或欠缺大局觀

6) 心法和定力,與基本面分析同樣重要,切忌聽小道消息或三四流分析。

7) 不好忘掉風險管理,恰度分散於數個Sectors; 沒有單一股票是無敵!!

8) 即使不能保持樂天心態,至低限度亦不能過份悲觀優質企業長遠而言是在互利的環境下成長,這亦乎合天道。君不見有一些「王道」的大型企業? 沒錯,於偏低或合理估值時買入便是最好不過。

9)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股票亦如是。過度差疑只會令閣下「走寶」


吹完水,收工!!


Disclaimer: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並不會給予任何投資建議。本網頁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亦無法保證網站內容的真確性及原整性。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証分析,一切賺蝕得失,概與本人無涉。

10 則留言:

變幻原是永恒 說...

Albert公子呢篇真係精彩絕倫~ 拍掌拍掌.
本來今日我都想寫利豐, 嘿嘿現在不用顯醜了.

其實可以補償一點, 當經濟不好時, 公司一定要開源節流, 這時反而對利豐的經營有好處, 因為佢幫忙公司節省成本, 令對方可以集中火力加強銷售.

阿爾伯特 說...

不敢當,都係依實直寫而矣!

當然歡迎陳兄的大作,可借機欣賞其文筆思路。


"當經濟不好時, 公司一定要開源節流, 這時反而對利豐的經營有好處, 因為佢幫忙公司節省成本, 令對方可以集中火力加強銷售" ---> 這很對,亦解釋"Outsourcing活動"應是未來五至十年全球的大趨勢。


講開又講,有"明燈"公開"打對台",增加小弟對利豐的信心。

Gledwood 說...

你好阿爾伯特怎麼您寫一個站點在漢語? 我不瞭解這! 您必須來看叫做gledwood2.blogspot 的我的站點它極為招待。再見那裡我的新朋友阿爾伯特! Gledwood

Gledwood 說...

And how come you write in proper traditional Chinese? I thought they only teach the vandalized simplified version in the west? Please answer me with a comment on my blog I am most interested seriously!

All the Best now

Gledwood

goalgoal 說...

albert兄,
邊盞 "明燈"同你打對台? 我都想參考參考.

阿爾伯特 說...

講下笑je....不用當真 ^_^

Unknown 說...

利豐現價PE 49 倍, 想請問如 albert 兄所說市場給予 30 倍, 那麼利豐玩價是否過高? 如玩價買又是否太貴?

阿爾伯特 說...

Eric兄:

可計下幾樣野:

1) KQIS的新Revenue
2) KQIS未來可達的Net Margin(Potential synergy)
3) 其他新收購的Value(Oxford、Tommy Hilfiger、Rosetti)
4) 利豐本身之自然增長

如僅用05年EPS來計數,猶如用"倒後鏡"駕駛車輛。

醒目的投資者(如陳兄)早於宣佈"KQIS"個"Deal"時已經入市(或更早)!!

Unknown 說...

小弟才疏學淺, 對財務一點都不懂, 只學人家閒時找本招股書或年報似懂非懂地看, 是希望叫做"做點功課". 看有關收購 KQIS 的文件披露, 想不通的是人家 KQ 歐洲幾十年老店為何利豐何以僅以 PE 5.6 倍收購其子公司 KQIS? 又 albert 兄之前所說, KQIS 可以佔利豐的營業額由 18% 到 09 年的 30%, 即 KQIS 乃前景亮麗公司, 其母公司 KQ 又是德國上市公司, 又何以 KQIS 僅值 5.6 倍 PE, 實在想不通...望 albert 兄指點一下小弟, 世上平野有好野?

阿爾伯特 說...

很多原因,不能盡說:

1)KQIS母公司(KQ)脫手做不太好的生意(Margin = 1%),但"Sourcing"仍利豐強項。KQ自己都會計數,即未來可減低的"Overall 成本"。

2) 利豐核心優勢大,M&A的"Pricing"能力高。

3) 情報能力,擁有"Supply Chain Managment"的能力及"Sourcing Network",猶如一張情報網。


如留意過往利豐M&A的Valuation,通常不高!!都係一句話,投資者要了解持股所代表企業的"Business Model"及"核心競爭優勢"。

最忌一些"專家"識少少就嘩眾取寵,人地出名有成時,您都唔知係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