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四, 6月 30, 2011

醫藥板塊

雖則受制於原材料大升及減價等問題,但長線前景不俗,近多個月的沽售亦有點過了火位。配合內線人近星期買貨,不妨考慮醫藥股,如四環醫藥(460), 聯邦制藥(3933), 廣州藥業(874)等等。

星期六, 6月 11, 2011

投資隨筆

近月少了留意股市,近數月以高息公用股、領匯(823)、黃金ETF(2840)和現金為主的投資策略(當然還有其他二線股票)還算表現不俗。

自三月的日本大地震、中東政局不穩定的、通脹壓力、以及近數星期的市場波動,令筆者對黃金這一避險貴金屬的信心增加。若果市場認為美國和日本仍維持放寬Monetary Policy, 而歐貸危機影響歐羅區的經濟表現,而工業用商品價格亦可能受需求減低而受壓,那麼黃金的價值便有可能上升(越亂就越對黃金有利)。

持有大量黃金的瑞士,其貨幣亦有可能繼續強勢。相對而言,受日本貸重、核危機、大量印銀紙、以及持有不多的黃金,日圓的表現可能較弱。

近數星期不少二三線股票,如保利協鑫(3800)、中國無線(2369)因自身行業和基本面的風險而出現恐慌式沽售。一些行業如醫药、汽車、工業用卡車、金屬、新能源的表現亦令人失望。Muddy Waters事件亦令投資者對一些質素較低的民企,如超大現代(682)持有戒心。

雖則言之尚早,若然二三線股票的恐慌式沽售蔓延,再加上外圍和A股市況轉弱,那麼可能連藍籌大國企的前景亦不太樂觀。似乎大師們於年初的恆指Target Prices(如28,000)能達到的機會並不大。

在股價大跌後,於眾二三線股票中"尋寶"是可行的,不過宜小心挑選優質股。

星期二, 4月 12, 2011

命運無定數, 福禍由心起

擇自"了凡四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619.htm#a06)


等我當選了『貢生』,按照規定,要到北京的國家大學去讀書。所以我在京城裏住了一年。一天到晚,靜坐不動,不說話,也不轉動念頭。凡是文字,一概都不看。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國家大學讀書,在沒有進國家大學以前,先到棲霞山去拜見雲谷禪師,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我同禪師面對面,坐在一間禪房裏,三天三夜,連眼睛都沒有閉。雲谷禪師問我說:凡是一個人,所以不能夠成為聖人,祇因為妄念,在心中不斷地纏來纏去;而你靜坐三天,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我說: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就是要胡思亂想得到什麼好處,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實不想,心裡也就沒有什麼妄念了。雲谷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傑,那裏知道,你原來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我聽了之後不明白,便請問他此話怎講?雲谷禪師說道:一個平常人,不能說沒有胡思亂想的那顆意識心;既然有這一顆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陰陽氣數束縛了;既被陰陽氣數束縛,怎麼可說沒有數呢?雖說數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纔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

因為極善的人,儘管本來他的命數裏註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

而極惡的人,數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的人,儘管他本來命中註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成為貧賤短命。


你沒看見六祖慧能大師說:所有各種的福田,都決定在各人的心裏。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只要從心裏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星期一, 4月 11, 2011

人生的循環

人生,大可以以"煩惱"、"無奈"、"放下"、"失落"、"絕望"、"頓悟"、"希望"、"悔改"、"重新"的週期所能描術,而最玄妙的是有時人會不自覺地陷入煩惱,能走出困局與否,其實十分視乎心態、決心和行動。

無論如何,人最難渡過的通常是"放下"這一關,而往往"絕望"亦將人帶往地獄苦地。只有保持樂觀和希望的人才能走出困局,重走光明之路。

這亦解釋為何耶穌曾說"放下重擔",亦指出"信"、"望"、"愛"是走向光明永生之法門。

另外,人生有兩樣十分愚昧的事情不好去做,第一是"放棄生命",第二是"盲信和拜服於命運"。

人身難得,不好好珍惜,甚至輕易方棄,罪大惡極。而"屈服於宿命"的人,即使裝作放下有智慧,亦只不過是一名逃避的膽小鬼。


已知有死亡,而抱著光明的心態好好生活,便等同得到永生

已知有離散,仍抱著希望和關懷去愛一個人,便等同得到真愛

星期四, 3月 10, 2011

永恆的投資

正所世事無常,有生自然有滅,亦正如佛經所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長遠而論並無甚麽投資是永恆不滅的。

唯一永恆的是由"智慧"與"慈悲"結合而成的大愛精神,亦是我們值得花心機去修行的珍寶。

君不見股神華倫畢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IT巨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近年不斷做慈善工作,表面上令財富減少,但實際上是智慧的表現。

已故的投資宗師Sir John Templeton亦是以謙遜和正念為投資心法以及人生態度,當然,他生前亦致力於慈善工作。


正所謂世事無常, 還望各位惜緣珍重,每天以感恩心善待週邊的人和事情.耶穌亦曾道出真愛的真義: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


另外亦附上大藏寺祈竹仁寶哲的智慧之言。其中有一句十分具意義 ------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


(轉載自《心靈甘露》--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

無常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死亡並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們每一分鐘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與可悲的是:在生與死之間沒有做過什麽。

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麽可懼的地方。

死亡之可怕,只源於你對生命的執戀。

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産生,然後維持狀況一回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 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


快樂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癒一切的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當你從爲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智慧
自知爲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爲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慈悲心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星期四, 3月 03, 2011

2011年的恆指嬴家

近日有朋友問2011年恆指中有那些成份股能跑嬴大市,筆者有以下奇想,看一看從3月至12月是否能夠成為嬴家(至少能明顯跑嬴恆指)?

(按2011年3月2日收市價計)

中電控股(2): HK$63.05
電能實業(6): HK$51.1
恒隆地產(101): HK$33.0
華潤電力(836): HK$12.8
中國移動(941): HK$73.75

恆指: 23,048.7

星期一, 2月 21, 2011

2011年第2季的潛力股

受通脹以及區內加息等壓力,中港股市仍存在不明朗因素。但近月大幅股價調整後仍可考慮以下的長線優質股:

- 大家樂(341) (大家樂在過往數月內加價大約7%-8%,而從HK$22.8高位下挫的幅度可能太多了)
- 安踏(2020)

另外,國內三網融合受惠股如ZTE(763)以及中通信服務(552)可能是中期的強勢股,catalysts可能包括光纖broadband以及LTE(4G)投資。

相反,受惠於本港Smartphone換機潮SmarTone(315)可能被炒得過了火位,有機會大跌。

星期四, 12月 16, 2010

2011年值得關注的行業

國內三網融合、本港Smartphone換機潮以及國內電力股盈利反彈可能是2011年值得關注的行業,而受惠股包括:

ZTE (763)
中通信服務(552)
SmarTone (315)
和電香港(215)
華潤電力(836)

相反,在2010年急升後,或加上新增的風險,維他奶(345)和大快活(52)的吸引力大減。近日太多人看好領匯(823),亦令其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而剛公佈加價的兩電亦是2011年上半年的黑馬,基本因素十分穩健但仍未被太多人看好。

星期六, 11月 27, 2010

本地樓市、地產股、銀行股弱勢已成

若然愛爾蘭求援事件只是個別事件僅是歐洲的問題,又如果北韓炮轟南韓只是無法預計的事情,本港政府出招打壓樓市只是政策風險,又如果美元反彈只是弱勢的小反彈,那麼眾多巧合的事件走在一起而導致的資產市場下挫便不是毫無原因。美元的反彈並非隨意的波幅,而是代表游資正在撤離新興市場。

簡單道理便是"過熱的市場只有下瀉的命運",並不需甚麼大理論! 過往一兩個星期觀察到不少Sectors前後腳由高位下滑,亦即所謂的"Sector Rotational Short Selling"活動,成交突然縮小亦暗示前景十分不利。

更令筆者確信市況走弱的因素還有:
1) UBS近日將太古A(19)的Target Price調高至HK$200樓上
2) 陸東Target年尾恆指到28,000點,並說無懼跌市
3) 臺周刊大力叫人買樓
4) 大量IPO和Placements
5) 亞洲諸國正在推行Tightening Monetary Policy
6) 大量驚天的恆指預測,例如恆指一年內到38,000、30年到460,000點
7) 風水師成為財經雜誌的封面
8) 大部份人仍是相信"Buy on Dips"及"長揸必勝"

要說的到此為止,有時過於追逐有形的事情反而迷失大方向,而世間並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事情,藉機留下一智者之言:

視而不見,意而則現; 形即是影,影即是形

星期五, 11月 26, 2010

對收息雙虎的看法略轉

維他奶(345)和大快活(52)剛公佈半年業績,不計特殊盈利因素,兩者的經常性盈利表現可以(大約升10-13%),唯一意外的是大快活大增中期息至HK$0.28.

截至2011年3月下半年兩者應受成本上漲所困,即使如預計能加價將成本轉嫁,未來12個月的盈利亦難有驚喜.維他奶剛公佈的3年HK$900M投資國內大計可能為未來增長打下基礎,但筆者會問是否過於進取.

假設維他奶分每年投資HK$300M,亦與一年的經營現金流(~HK$355M/每股HK$0.348)相若,亦即暗示來年派息能力大減.過往維他奶的CapEx大約為HK$100M(能保證HK$0.25的股息),雖然維他奶的淨現金為HK$230M似,但乎一向保守的管理層亦有點過度進取.

大快活另一個問題是佔業務10%的國內收入幾乎無增長,有點令人失望,更難以對10月至明年3月寄以厚望.

因此筆者對收息雙虎的看法轉為中性.

星期日, 11月 21, 2010

落重藥

歷史說給我們聽,每當政府有心打壓過熱的資產市場,若然貿然對賭,通常沒有好結果。今次亦不是例外,2010年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以低息、高通脹、美元貶值、樓價只升不跌(因為經紀是這樣說)等原因投資房地產,開頭原因還算理性,但越炒越熱,令樓價成為空中樓閣(與一般市民無緣)。

當金管局在10月作出警告,政府亦推出一些溫和的政策(如限制QDII投資房地產),投機者只當政府是"紙老虎",可以置之不理。結果是"紙老虎"突然公佈史無前例的措施打擊炒風,頓然令首批炒家兵荒馬亂。

看來樓市已經見頂,價格在未來12個月如何走,筆者無謂充當專家,但可以肯定一事 ---"DON'T TOUCH"

又是一句,過份的貪婪和自大而忘卻身邊的隱藏風險,同時盲目追隨羊群,往往是投資和投機的大忌。


P.S. 又一次証明大好友黄志祥是很好的"樓海明燈"

星期六, 11月 13, 2010

股、樓、商品真的有難嗎?

多個星期以來(正確來說應是自7月起來),不斷有游資流進新興市場,令區內股債匯大升,直至近日。

相信不少投機者和內線人(Insiders)早在QE公佈前已經入貨,亦解釋上述情況。

正所謂"Buy on Speculation (Rumors), Sell on Fact",正當QE2真正落實之際,或許是大戶出貨的時侯。當然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製造大量利好消息令一般投資者(甚至包括不少專業人士)深信而入貨,例如QE會導致Inflation、唔買樓和商品對沖就傻、經濟一定加速等概念(Themes)。

現時還不能下定論,但一旦資金逆流,具風險資產便難逃一跌。不用甚麼大道理,只要細心留意歷史循環便可以悟出箇中玄機的十之七八。

星期一, 11月 08, 2010

少數對QE有真正見地的文章

正當週圍都是充斥著十分"Fxxking"同"No-brainer"的論調,終於見到有一篇對QE同通漲較為有Sense的文章,值得一讀。

量化寬鬆不等於印銀紙 ------ 李順威 (8 Nov 20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08/Columnist/edt_edt.htm


文中指出的4個論點,並非坊間三四流分析員、Bloggers、以及口水佬所說的"偽邏輯(Pseudo Logic)"能及!!

1) 美國銀紙發行沒有大增

2) 中國M2貨幣增長 遠超美國

3) 聯儲局買資產 不用付「錢」不用印鈔

4) 美國銀根加倍 但沒流入經濟

星期六, 10月 30, 2010

另一看淡思捷的原因

思捷(330)在過去12個月的股價,實在強差人意,雖然表面上的估值看似吸引(11年預期P/E:12倍; Yield: 5.0%),但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買入原因.

眾本地和內地零售股於2010年表現不俗,唯獨是思捷近月來徘徊在HK$40至HK$45之間上落,市場的訊號是 ------ "Don't Touch"!!!

那麼思捷的問題可能是甚麼? 除了主要市場歐洲可能受區內經濟低迷影響外,其實最大風險可能是自身的問題.當然新管理層的能力仍有待觀察,但令筆者擔憂的還有其"市場定位".

在歐洲,思捷正夾在"Zara"和"H&M"中間,願支付中高價的人直接去"Zara"買半高檔次的服裝,而"H&M"則是"平靚正"的選擇.

在香港,情況可能更糟,今日心血來潮走去"行街",分別走去"H&M"(中環), "Uniqlo"(銅鑼灣)同"Esprit"(銅鑼灣)的店舖,"H&M"同"Uniqlo"內人生人海,相反"Esprit"內的顧客幾乎10隻手指都夠數.

若然連自己都想不到為何要去"Esprit"買衫,那麼更加不宜對其股票沾手.

若然追求高息消費股,倒不如買大快活(52)同維他奶(345)好過.

星期五, 10月 29, 2010

本地樓市前景

正當「大好友」黃志祥出來大力唱好本地樓市之時,或許泡沫爆破之時不遠矣. 當然,信不信由你!!

====================================================================
黃志祥:點解樓價要平過97, 指回歸後經濟繁榮 (Ming Pao; 29 Oct 10)
【明報專訊】藍籌屋苑太古城平均呎價衝破97年高位(見另稿),再度惹來樓市是否出現泡沫的爭議,對此信和置業(0083)主席黃志祥表示,「泡沫呢個字冇人識講」,但香港回歸13年間經濟發展繁榮,直言「點解現在樓價要平過97?」不過,財政司長曾俊華指出,本港樓市泡沫風險正在上升。

黃志祥:點解樓價要平過97
信置向為「大好友」,1997年摸頂以118億元購入小西灣地皮,結果遇上市逆轉,公司須向政府申請增加可建樓面,以降低每方呎樓面地價,並為地皮撇帳逾10億元及出售不少優質資產減債,可說是與不少港人,同為97樓災的「苦主」。黃志祥昨日於信置股東會後被問到,目前樓市是否已出現泡沫?他回應「泡沫呢個字冇人識講」。對於金管局指出,目前住宅樓價較97年高一至兩成,細價樓價則達97年的約八成,黃氏質疑,是否應該繼續沿用97年樓價作為衡量樓市風險的指標

無回應期內市民收入升幅
他續稱,香港自97年回歸以來「社會發展得咁快咁好,點解家樓要平過97?」,又指市民置業應視乎「荷包有冇錢」,反問「如果有錢,難道樓價超過97年就唔買得?」不過,記者其後追問,市民過去13年的收入似乎未能追及樓價升幅,黃志祥未予置評即匆匆離去

就黃志祥質疑97年樓價的參考價值,瑞銀亞洲地產及休閒產業主管王震宇表示,當年樓價為歷史高水位,用此作為參考是「好自然的事」。他指出,現時本港市民按揭供款佔收入比重約達四成,遠低於97年高峰期的接近1倍,加上市場未見過度借貸及過度炒賣,認為本港樓市仍健康,料本港平均樓價明年底將重上97年水平。

曾俊華:勿因市旺強行買樓
不過,曾俊華昨日回應《施政報告》的致謝辯論時表示,由於資金氾濫,加上超低利息,必然增加樓市泡沫的風險。本港樓價自08年底已累升47%,即使升幅是反映樓價在金融海嘯期間大幅向下調整後的反彈,但情「實屬少見,情令人憂慮」。曾俊華續引用數據,指豪宅價格較97年高峰期超逾10%,而中小型單位價格亦只較歷史高位低11%,提醒所有小投資者,切勿因市場熾熱氣氛,作出一些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投資決定,因利息現處於極低水平,未來只有上調的可能,而樓價亦不可能無止境地上升:「一旦利息掉頭回升,而樓市出現大幅調整,小投機者的財政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黃志祥:發水非免費 地價已反映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王國興亦認為,有屋苑重上97價,明顯已是泡沫形成的警號。

此外,本港明年4月將實施新例,將總樓面面積的發水比例收緊至10%。黃志祥指出,坊間對發水樓存在很大的誤會,以為發水面積「是個天跌落」送給發展商後,發展商將有關樓面出售獲利。其實發展商在投地時已計及發水因素,並反映在地價內,免費發水之說對發展商「唔係咁公平」。

星期六, 10月 23, 2010

內銀股並非全無風險

傳統的看法是內地大型金融機構是沒有倒閉的風險,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 不少投資者較為喜歡內銀股,原因是有政府保佑.

無論如何,政府一定包底的情況可能略為有變,近日中銀監副主席王兆星昨首次明確提到,今後營運不善的小型銀行以至大型金融機構,也可面臨「關閉和退出市場」的命運。

另外,王兆星亦指出未來利率水平將逐步走向市場化, 亦有可能對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帶來新挑戰。

換句說話,內銀股(尤其是管理質素較弱的)並非全無風險,大家還是少心選股為妙.

星期四, 10月 14, 2010

商品泡沫或觸發自我毁滅的命運

一個較為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涉及以下的條件:

1) 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大大改善
2) 私人貸款水平降至較為可持續的水平
3) 商品價格維持在吸引的水平(有利商業投資)
4) 利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5) 私人個戶願意消費,並且開始進行健康的借貸活動 (先決條件是2)
6) 大部份人安份於就業,而非投機活動
7) 企業進行穩定投資,並且漸漸增加人手

以上例子可能是2003年中至2006年的環球經濟環境.

那麼2010年下半年是甚麼的情況??

1) 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仍待改善 (不少歐美銀行仍持有不少具高風險的資產)
2) 歐美私人貸款水平仍是偏高
3) 商品價格維持在偏高水平,部份商品可能處於泡沫水平
4) 在各國政府推出的"Monetary Policy"下,利率維持在低的水平
5) 歐美私人個戶不太願意消費,並且繼續增加"saving"和"de-lever"
6) 越來越多人進行投機活動
7) 環球企業不偏向增加人手

簡單地說,在實體經濟恢復元氣前,投機活動已經十分火熱,看來並非健康的趨勢.

近月來不少投機者參與的商品市場,若然價格高至負面影響企業盈利,或許會在中期內(3至6個月)觸發自我毁滅式的命運.

因此,近日廣受投資者喜愛的商品貨幣澳元(兌美元0.992),或者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星期二, 10月 12, 2010

2011年的隱憂 / Bet on the Next Bubble??

除了前金管局主席任志剛外,其實近日亦有另一位具有份量的人物"George Soros"正在提示2011年可能會出現的全球經濟風險.

長話短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2008年大泡沫爆破後實體經濟是需要時間去進行"De-leveraging",而銀行亦需要時間去重整資產質素,即使將來繼續推行QE2, QE3, QE4亦分別不大.

無論如何,未來1至3個月的股市和商品市場可能繼續"歌舞昇平"(仍不妨小心地去揾下錢).之後會如何,真係"God Knows"......

太極圖中亦有"黑中亦帶一點白",因此現時開始計劃"Betting on the Next Bubble"亦無壞,而筆者心中亦有一些想法:

1) Alternative Energy (不計Solar同Wind Power,因為兩個行業早在2008年已經爆破)
2) 心臟病/血管有關的醫藥股 (這仍可能解釋為何George Soros願意在高P/E認購四環醫藥(460))


----------------------------------------------------------
SOROS: SLOW-DOWN COMING TO GLOBAL ECONOMY IN 2011
11 October 2010 by TPC 10 Comments
George Soros, one of the few investment gurus who actually predicted the credit crisis, now believes the global economy is at substantial risk of a downturn in 2011. Soros believes the stagnant economy will result in continued low employment, but an increase in corporate M&A. Soros also discusses the China FX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Euro crisis.

http://pragcap.com/soros-slow-down-coming-to-global-economy-of-2011

----------------------------------------------------------
索羅斯 3億認購四環 (Apple Daily; 12 Oct 10)
內地最大心腦血管製藥商四環醫藥(460)下周招股,消息指,招股價介乎 3.88至 4.6元,以此折算 2011年預測市盈率為 22.5至 26.7倍,並已引入索羅斯經營的投資基金 Quantum Partners、國壽( 2628)、惠理集團( 806)等 6名基礎投資者,共認購 1.9億美元(約 14.8億港元),佔發售股本約 25.6%,國際配售已足額,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及瑞銀。

引入 6基礎投資者
消息透露, Quantum Partners斥 4000萬美元(約 3.1億港元)認購,國壽與中國人壽海外共斥 5000萬美元,早前向耶魯大學捐款 888萬美元、由張磊創立的高瓴資本管理認購 4500萬美元,惠理集團與由阿里巴巴( 1688)主席馬雲及分眾傳媒創辦人虞鋒成立的雲峰基金同樣認購 2000萬美元,建銀國際則斥 1500萬美元認購。

四環主席兼行政總裁車馮升表示,公司目前提供 44種藥品,整體毛利率約 70%,除主打心腦血管藥克林澳及安捷利外,其餘涵蓋抗感染、新陳代謝、癌症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醫療領域,未來併購藥品亦會以這五大領域為主。

首席營運官賈中新指,未來 4年每年都會推一個重點產品,現時正研製 30多種新產品, 07至 09年每年平均投入總收益約 10%於研發上,重點開發創新型藥物及首仿藥。

星期一, 10月 11, 2010

真假收息股

近日開始有人注視受惠債息低企的收息股.理論上,債息下降亦暗示市場吸予股票的"Discount Rate"將會下調,但最重要的"Assumption"是"Risk Premium"不變.

因此單以"Yield Play"的角度來選股,仍有機會落入"假收息股"陷阱,例子可能是看似高息但行業甚為"Cyclical"的內銀股.即使息率不吸引以及收益受制於A股表現,亦有人視保險股為收息股.

無論如何,以下一些股票可能是較為可靠的收息股,它們乎合優質高息股的定義 ----> 息率高於3.0%; 行業的週期性低(或現金流十分穩定):

中電(2)
港燈(6)
大快活(52)
和記電訊香港(215)
粵海投資 (270)
大家樂(341)
維他奶(345)
廣深鐵路(525)
領匯(823)
中移動(941) (3G不明朗因素可能限制其升幅)

星期五, 10月 08, 2010

低息的誤解

影響股票估值,主要來說是包括"利率水平"以及"人們對企業前景的看法",當然兩者亦包括"實際數據"和"較為虛幻的情緒"兩個"Dimensions" (亦即虛則實,實則虛).

很多人通常只看到現時"利率水平"低企,自自然便以為一定利好股市,原因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及"2003至2007年"全球股市在低息環境下是偏向利好的.

當"利率"下降下,具風險資產(Risky Assets)的"Discount Rate"自然會下降,因此估值亦會上調.但這個邏輯極需要假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Risk Premium"不變(甚至下降)

那麼有甚麼情況下"Risk Premium"會上升? 最明顯是正當人們對企業未來盈利的看法轉為保守,甚至是悲觀,而這個情緒仍會進入自我增強的循環(George Soros在Reflexivity中提及過)......

這亦暗示我們是必須"確信"(筆者亦不能想出更好的字眼)未來的企業前景(經濟)會變得更好,否則在利率低企下股市仍會積弱.

在過往,"低息和股市低迷"並不是沒有發生過,而例子是十分著名的:
- 1931至1935年 (全球)
- 1990至2003年 (日本)
- 2001至2003年 (全球)

更巧妙的是,這些情況都是在大泡沫爆破後一至兩年後發生.

若然肯去細心思巧為何"Federal Reserve","Bank of Japan","European Central Bank"近排要推行"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ies",其實並不難去悟出箇中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