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投資(機)市場說成歷史的重覆週期,不排除古老的故仔亦能再度被演譯。每一次的劇情沒有太大的改變,只不過演員和背景不同。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
於1980年代初,亨特兄弟看準工商業(化工、相片菲林行業)對白銀需求的增加,因此聯合多家投機商買入全球多個白銀礦,亦透過宣傳工具間接令大眾人群買賣各類白銀的投資產品。當時以亨特兄弟為首的「白銀聯盟」相信合共買進2億盎司(Oz)的白銀,或者是全球大約一半的總供應量。當然,胸有成竹的亨特兄弟亦持有大量白銀期貨的長倉(Long Position)。
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深信白銀價格「只升不跌」,而白銀價格從1979年的US$5大幅上升至1980年初的US$50。
相信當時飽讀詩書的「專家」一定會這樣說: 「全球供應緊絀下,再加上人們對白銀的需求有增無減下,未來數個月白銀價格可望US$70。在嚴重的供不應求下,兩年內白銀可見US$200......」
接著發生什麼事情?
暴升的白銀價格令化工和菲林製造商反感,而企圖壟斷全球白銀市場的「野心」令全球的大莊家(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妒忌。
大莊家有很多方法去剌破任何不正常的泡沫,例如「限制銀行給予投機者的貸款」、「令交易所增加白銀期貨的保證金(Margin)」、或者「以無限的資金沽空白銀期貨合約」。坊間人們見到白銀價格開始下跌時,便會峰擁地走出來沽出手頭上的白銀實物資產。
結局不用多說。值得一提,1980年3月27日一天內,白銀價格由US$21.6急瀉至US$10.8,而亨特兄其後申請破產。
有幾點可以值得留意:
1) 商品的投資(機)市場的故事不曾改變過,只不過是人們善忘而矣。同一故事時常重覆,只不過每一次的演員和背景都不同。
2) 當大眾只信不疑地投入一個市場,便是離場之際。
3) 別狂妄地與「大莊家」對著幹,閣下的勝算小得可憐。
4) 滿口數據的「專家」,只是沈悶的行情報導員,但小心被他們一本正經的形象騙倒。
5) 嚴重影響民生的商品價格水平,不能持久下去。別忘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筆者欲加多句話 --- 「損害公家利益的事情幹不過」。
6) 如果以「2008年的油價」代替「1980年的白銀價格」,又會怎麼樣?
8 則留言:
謝謝網主幫我們溫故知新,我希望轉貼在我的部落格中。
Good article.
When economics fails to solve the problem, politics comes.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不用客氣,有時看番呢類經典市場故事都幾有趣.....
如果這篇文章在7月3日出就好啦.
cp:
點解要7月3日既?
干預就是干預
網主真好,讓我們從歷史中學習
今次白銀又再創新高, 這次形勢與30年前情況不同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