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份投資人都懂得如何尋找有關金融市場、經濟、商業世界以及個別企業的資訊。原則上大部份人能掌握的訊息分別不會太大,在互聯網的普及下,即使在香港亦不難知道地球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包括當地的經濟和股市行情。
然而,如何恰當地分析和過濾訊息可能是比人們想像困難得多。按道理,人們能夠更快地掌握更多的資訊,而且更有科技的協助下,應該能夠提高「勝算」。
但現實上,自17世紀的科學發展、19世紀的工業革命、20世紀初的電訊發展,以及20世紀末的互聯網的出現,似乎資本市場的「上升/下跌」週期特性並沒有改變。總是有人獲利,有人賠錢:
1) 市場仍是由一大群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組成,而且接近不會滅亡的(即使每天有新的加入者和退出者)。
2) 市場仍是「Forward Looking」,各方的角力導致市場價格傾向反映對未來的「Best guess」。因此,當大家對一項走勢和基本面有共識之際,其訊息已反映於市場價格中(至少,中短期發展是這麼樣)。
3) 報章的角色,仍然是嘗試以「合理原因」解釋已經發生的事情。因此跟隨「傳媒的共識」無異於「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4) 市場充斥不少雜音(Noise),以迷惑人群。
5) 每一個時間內,市場會有一些「100%不能錯的概念」,例子如「2000年科技股只升不跌之說」、「2007年尾的中國增長論」、「2007年尾的Accumulator穩賺之法」、「2008年中的商品價格只升不跌之論」,以及現時的「美國經濟大衰退」等等。
6) 每一個時間內,總有一些「所謂必勝之選」,而各大投行「Sell-Side Report」、報章、群眾會持有「200%的信心」看好。但這亦是市場的警告......
7) 「燈神」長存,坊間總有一大堆「聽起來十分合理,但事實上漏洞百出」的論據(當然大部份群眾仍會受落)。最常見的漏洞不外乎「忽略估值(Valuation)」、「忽略宙宇的反向力」、「Assumption的不合理」,或者是「忘記各項因素(Factor)有改變的可能性」。
8) 市場總有一群打著「XXX大師的追隨者」、「永遠相信XXX投資法」旗號的人群。筆者不是否定「經時間考驗的投資法門」,同時「十分尊重身經百戰的宗師級人物」,問題是所謂的「追隨者」是真正做到「明德格物」,還是「知少少扮代表」?? 無論如何,逆市能令各人的「根底」露出來。
9) 市場仍是不能擺脫「貪婪」、「恐懼」、「無知」所帶來的風險。
10) 各人的「知識」、「心理質素」、「分析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市場經驗」、「投資功力」、「投機之天份」,總是不同的。
11) 中小型股票的效率十分低,往往是「Insider」玩弄的「不平等」遊戲。
12) 「Market Timing」不是容易的事,縱使聽起來很像十分容易。
13) 「修心」、「虛心好學」、「觀察入微」、「大膽假設、小心求証」、「自律」、「獨立思考」,總是有利的,反其道而行則不利.....
唯一變了的可能是,每一個週期的時間確實是縮短了。下一次與大家談論「戰勝市場」之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