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三, 9月 29, 2010

Gordon Gekko

以混蛋而論,兩套"Wall Street"電影內的"Gordon Gekko"可算是"混蛋得來又帶幾分幽默同可愛"。1987年版的名句"Greed is Good"雖然很像+分市儈,但在金融市場內有誰不是求財?

筆者會加多幾句: "Greed is Good, greed creates inflation, greed leads to growth, greed creates asset bubbles, greed makes fear finally, greed drives collapse, greed is the close brother of panic, greed is part of the endless cycles"

所以問題並非"Is Greed Good?",而是"Do you know when to be greedy, when to keep away from the fire"

2010年版內的Gordon Gekko有幾句很過癮的名句,尤其是在一班年青人面前演講的內容,Gordon一開波便說: "You’re all pretty much fu** up. You don’t know it yet. But, you are the NINJA generation. No Income, No Job, No Assets. You got a lot to live for too.",更過癮的是台下班年青人聽到俾人"XYZ#@"全部好興奮,大拍手掌。

Gordon一直數美國人如何大駛、政府和金融界如何製造bubbles,在演講的末段道出如何解救之法,便是+分簡單的三個字 ------ "BUY MY BOOK"


1987年版"Wall Street"電影Gordon在"Teldar Paper"股東大會內的"GREED IS GOOD"演講內容:
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Greed is right. Greed works. Greed clarifies, cuts through, and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evolutionary spirit.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 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 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and greed, you mark my words, will not only save Teldar Paper, but that other malfunctioning corporation called the U.S.A.


2010年版"Wall Street"電影Gordon在"Ford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的演講內容:
"You’re all pretty much fu** up. You don’t know it yet. But, you are the NINJA generation. No Income, No Job, No Assets. You got a lot to live for too. Someone reminded me the other evening that I once said greed is good. Now it seems its legal. But folks, its greed that makes my bartender buy three houses he can’t afford with no money down. And it's greed that makes your parents refinance their two hundred thousand dollar house for two fifty. Then they take that extra fifty and go down to the mall. They buy a plasma TV, cell phones, computers, a SUV, hey why not a second home while we are it, cause gee whiz we all know the prices of houses in America always go up, right? And its greed that makes the government of this country cut interest rates down to one percent after 9/11 so we can all go shopping again. And they got all these fancy names for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credits, CMOs, CDOs, SIVs, ABS . You know I honestly think that there’s maybe only seventy five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know what they are. But I’ll tell you what they are - WMD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s what they are.

When I was away, it seems greed got greedier with a little bit of envy mixed in. Hedge funders were walking home with fifty, hundred million bucks a year. So Mister Banker, he looks around and says my life looks pretty boring. So he starts leveraging his interests up to forty, fifty to one, with your money, not his, yours, because he could. You’re supposed to be borrowing not them. And the beauty of the deal, no one is responsible. Because everyone is drinking the same Kool-aid. Last year ladies and gentlemen, forty percent of all American corporate profits came from financial services. Not production, not anything remotely to do with the need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The truth is we are all part of it now. Banks, consumers, we’re moving the money around in circles. We take a buck, we shoot it full of steroids. We call it leverage. I call it steroid banking.

Now I’ve been considered a pretty smart guy when it comes to finance and maybe I was in prison too long. But sometimes it’s the only place to stay sane and look out through those bars and say “Hey, is everybody out there nuts?”

Its clear as a bell to those who pay attention, the mother of all evil is speculation, leveraged debt. The bottom line is borrowing to the hilt. And I hate to tell you this, it’s a bankrupt business model. It won’t work. Its systemic, malignant, and its global, like cancer. It’s a disease and we got to fight back. How are we going to do that? How are we going to leverage that disease back in our favor? Well I’ll tell you. Three words, “Buy my book!” Prices and profits work."

星期二, 9月 28, 2010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筆者並非時常看電影,但近日仍因"Wall Street"內"Gordon Gekko"的一句經典名句"Greed is Good"而走入去戲院看"華爾街2"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20多年後,"Greed is Good"已經變成華爾街的定律 ---- "Greed is Legal"。時間並不能改變人性,而在金融市場內亦離不開"貪婪"、"恐懼"、"爾虞我詐"等等人性。

20多年前的大鱷"Gordon Gekko"踫著華爾街新手"Jake"(Jake亦是Gordon Gekko女兒Winnie的男朋友,但父女關係惡劣),Jake以協助Gordon改善其父女關係作為條件,要求Gordon查出誰是令舊公司"Zabel Investments"倒閉的幕後黑手。

正所謂江山而改,本性難移,Gordon仍是一條老狐狸,在獄中多年並不能改變其野心,以東山再起為出獄後的目標。

但至低限度,Gordon仍能悟出時間比金錢還要重要,另外親情似乎是他珍惜的東西。

GORDON GEKKO: If there's one thing I learned in prison it's that money is not the prime commodity in our lives... time is.

說回故事發展,Jake同Gordon查出令"Zabel Investments"倒閉的黑手是另一大鱷 --- "Bretton James"。James不斷製造謠言造淡,一方面以"Offshore Hedge Fund"沽空"Zabel Investments"的股票(Zabel持有Toxic Assets),再在"Federal Reserve Bank"的會議內否決"Bail-Out Zabel Investments"的提議 (是否與2008年Bear Stearns的事件很相似??)。

其後劇情筆者不欲多說,各位還是進戲院看。

無論如何,電影亦指出不少金融市場內的道理:

1) 大鱷總是存在,問題是誰吃誰
2) 欲生存就是要夠醒目,不要盲目相信所謂"必然"的事情
3) There is no Free Lunch,華爾街內不會有人做"冇Jetso"的交易
4) 不管閣下正在做甚麼驚世的Project,投資人只看一字 ---> "PROFIT"
5) 醒目的投機者總愛尋找新的"Speculative Themes",內容是甚麼,Who Cares!!!
6) 泡沫興起和爆破是永恆不變的事情,從17世紀的"Tulipomania"直至2007年的全球大泡沫,一直只是進行歷史的循環
7) 正如金剛經內所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資產價格和人的心理亦如是,即是夢幻泡影

星期四, 9月 23, 2010

恆指Target Price???

翻開報紙不難發現不少人正在談論恆指是否能夠突破22,000點,或者所謂的黃金交叉位。老實說,這並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亦非以簡單"低利率"、"市盈率"等因素便能回答。"低利率"亦可以暗示未來1年"低增長"和"低通漲"的來臨,而且在此環境下,企業的盈利增長可以放緩,而且週期性行業的盈利甚至可以倒退,而造成今年"15倍P/E"便等同明年的"17倍"的情況。

無論如何,上述論調都是"估下估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在市場內賺到錢 ^_^

欲賺到錢,可能都是要還原基本長勝法門 ---- "Avoid the crowd",這不單是我講的,而且是長線贏家所說的:

「低買高賣」是說易行難的法則,因為當每個人都買入時,你也跟著買,造成「貨不抵價」的投資。相反,當股價低、投資者退卻的時候,你也跟著出貨,最終變成「高買低賣」---- 鄧普頓爵士

凡是證券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不會令我激動。在讀報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對我來說重要的消息,通常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基於上述原因,現時筆者對以下投資概念興趣不大:
1) 人民幣
2) 黄金
3) 房地產
4) 內需股
5) 中資金融股 (隱藏風險尚未被人所週知)

如果相信中資金融股難以有好表現、中移動(941)和匯控(5)難以大升、內需股和本地地產股已被大眾追捧,在恆指成份股中能夠帶動大市上升的股票可能不太多。

大家可能還記得筆者曾經說過有4大類股票可能具投資價值,或者可以藉機說多一點:

1) 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Consumer Staples)
防守性的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不用筆者多說,大家都知是那些股票。若然低息環境持續,美債息率低企,這類股票真是不俗。最重要的是,它們真的不太受經濟週期影響,亦即是純"Yield Spread"的遊戲。

近日,筆者亦有留意一隻不斷受大股東增持的本地電訊營運商股票,其現金流亦足以維持4%的股息。

2) 一些還未被投機者炒賣的行頭(或是牛末熊初表現較好的股票)
例子是"Tech"、"Railway"和"Telecom"行業。在"Telecom"行業中,筆者不太喜歡國內的電訊營運商中移動(941)和聯通(762),原因是兩者正面對3G的白熱化競爭,優質的電訊設備股可能是可行之選。另外,優質的本地"Tech股"可能不太多,還須小心選擇。

優質的國企農產品股可能是中短期之選,不過可能要"見好就收"

3) 一些被投資者遺棄的股票,不排除有技術性反彈的可能
選擇真是不多,而且不少被遺棄的股票有個別的企業風險,還須十分小心去觀察

4) 私有化/收購對象
一些港資(或在香港經營)股票,可能成為母公司私有化或對手收購的對象。下一間會是誰? 或許是擁有一定分行數目的中型港資銀行、或許是不斷受大股東增持的本地電訊營運商。

無論如何,祝君投資順利!!

星期三, 9月 22, 2010

農產品

近排有末日博士見稱的"Marc Faber"建議投資於黃金以及農產品,其背後理由亦是他一直強調的通漲和美元下跌等"聽到厭"的理由。

是否像末日博士所論未來數年一定會出現"高通漲"的情況,可能還是言之尚早。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群眾現時對通漲的恐懼感,可能是有點兒"過了火位"。最令筆者留意的是參不多每份報紙的投資版都是在談論"房地產"、"黃金"等話題,而且開始有不少專家在推介"石油股"。

無論如何,以"Avoid the Crowd"的投資哲學來看,"農產概念股"可能相對黃金、房地產、石油等等熱門"抗通漲資產"可能更具"中短期(當然非長期)"的投資價值。

"Catalysts"可能是"環球天氣反常"和"食物價格上升"等理由。

大家可以留意以下的商品價格的52週走勢(至2010年9月),包括大麥(Wheat)、大豆油(Soybean oil)、玉米(Corn)以及石油(NY Crude Oil):

大麥(Wheat)


大豆油(Soybean oil)


玉米(Corn)


石油(NY Crude Oil)


雖則圖表之走勢看法是大分具主觀因素,但考慮"群眾喜好(而避之)"、"Potential Catalyst(s)"以及"價格"等因素後,"農產概念股"可能在中短期內有所作為。然而,還是選擇有國企背景的優質的肥料或糧油製造企業為佳

不過大家還需留意農產品價格可以大幅升跌,不定期去監察和回顧是+分危險的做法。

星期二, 9月 21, 2010

市場警號

雖則說股市變幻無常,而且有時高估(Over-priced)、有時低估(Under-priced),但早晚還要依歸基本面。無論如何,在大量雜音之中,總有一些時侯市場會對對某些股票發出明確的警號。

舉2007年尾/2008年年初為例,當時不少人(當時包括筆者在內)認為環球金融股估值不高,仍有上升空間。結果是這個行業(Sector)不但沒有成為大市上升的火車頭,反而已經見了頂。

事後出了事的AIG、Citigroup更在2008年第1季已經開始大瀉,在期間嚴重跑輸其他環球金融股。其後結果是如何,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亦+分清楚。

有兩個"市場警號"是值得我們去留意:
1) 在大市雞犬皆升的時侯,如果有某一些行業升極也升不到,這亦表示該行業可能有一些很大的隱藏風險(Hidden Risk),而且有不少"Insiders"已經知道。(2007年尾的環球金融股)

2) 在同一個行業內,如個有某一兩隻股票早在大盤大跌之前先行暴瀉,這可能暗示這些公司可能將會出現很大的內在風險(2008年初的AIG、Citigroup)

回到2010年第3季,"市場警號"可能又在某些行業上,今次可能是內銀股以及國內保險股,這兩個行業在近12個月的回報明顯跑輸大市。內銀股未來的壞帳水平很有可能會隨著樓市調控和地方政府(municipal governments)的信貸風險而大幅上升,國內保險股更是受A股積弱的投資風險所影響。

另外,一些股票,例如宏利(945; 相比保誠或歐美金融股)和Alibaba (1688; 相比Tencent)亦相比同業大幅跑輸(或是逆市大瀉),看來亦正在暗示一些企業內部的風險。

看來現時仍不是對這類股票進行"Bottom-Fishing"的時機。

星期一, 9月 20, 2010

收息股/長線投資

或許收息是不少人買股票的原因之一,以收息作為投資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本來沒有甚麼大問題。然而,若然以收息(息率)作為唯一的考慮因素(通常人們會加多個P/E),那麼其想法可能不夠週詳。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純收息股至少需要乎合以下的條件:
1) 公司現金流(經營現金流 - 資本開支)+分強勁和穩定,可以持續地派發穩定的股息
2) 經營業務不太受經濟週期影響,在本港的例子可能是公用股、快餐股或者是飲料股。某些電訊經營者可能亦算是,但它們往往受到市場開放(減價戰)以及科技轉變的風險(加大資本開支、被迫投入回報不高的科技)所影響
3) 管理層作風穩健
4) 有一定的經營規模,甚至是行業上的優秀經營者
5) 沒有"致命性"的不明朗因素,例如太受單一產品銷售的影響,或者是政策風險,又或者是科技轉變的風險(科技和電訊經營者往往受此風險所限)

那麼人們通常認為是收息對象的銀行股和能源股,可能並非是理想的純收息股,原因是兩者太受經濟週期影響。反過來說,考慮銀行股的因素是對未來閣下對經濟的看法(經濟會轉好還是放緩,壞帳水平會否轉差?),而能源股的主要"Driving Factor"當然亦是對能源價格的看法。

地產股又如何? 不用大費周章亦能知道地產股+分依賴對未來房地產價格的看法。

很多人喜歡保險股的保費現金流穩定的特性,甚至視之為"防守性股票"。但事實並非如此,保險公司+分依賴投資回報(包括股票和債券利息回報),以及保戶的索償。換句說話,保險股亦是週期股。


"長線投資"本身並非壞事,甚至有不少人抱此理念而賺到錢。然而,閣下值得留意以下幾點:
1) 有多肯定未來3至5年經濟一定是增長
2) 如果不能肯定,或許可以效法"Warren Buffett"的做法,在投資優質的金融股同時亦投資於不太受經濟週期影響的優質股,例如"Johnson & Johnson"、"Kraft"、"Coca Cola"、"P&G"、"Tesco"、"Wal-Mart"等等,這些真是合格的收息股
3) In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所以幻想太長久的事情可能意義不太大
4) 切忌"長線死抱"一些公司自身有問題的股票,又或者是處於泡沫行業的股票,美其名"長線投資"。懶一點可以投資於指數基金,雖然避不開週期風險,但至少能做到不過不失。

星期日, 9月 19, 2010

2011年

就快踏入2010年的第4季,頭9個月全球各地股市的表現可能沒有人們預期般強,其中2009年被市場稱為"全球救星"的中國市場(A股)更是強差人意。那麼未來1至3年的經濟和投資大環境會怎麼樣?

筆者只是凡人一名,當然不能準確地預知未來。然而,近排亦有一些有趣的觀察:
1) 美國國債(US Treasuries)的債息跌至近2年低位,期中10年期國債息率低至2.75%(9月17日)
2) 反映對未來通漲的10年期TIPS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ion Securities)債息亦不約而同下跌至1.00%,或者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水平(能取的數據由2003年起)
3) 相似地,類似美國國債走勢的本地公用股,近日來亦回升近2008年中的高位,亦即表示股息率下試低位
4) 市場近月來有不少集資活動
5) 有避險作用和被借作"Carry Trade"的日圓近月亦不斷向上
6) 數星期前一名裝修工人在電梯內突然問我對股市的看法,下次會不會是"的士司機"??
7) 不少人對高通漲和樓市(本地)抱很大信心,包括家人
8) 香港政府正在想方法應付人們(和各大政黨)對高樓價的不滿
9) 週期性的本地航空公司近日宣佈購買飛機


或許筆者會錯,但是從上述的觀察有以下的看法:
- 市場已有太多人預期高通漲的來臨,結果可能反而是低通漲,甚至是通縮 (相似情況在2008年上半年出現過)
- TIPS債息上次低位亦是處於2008年上半年,當時人們亦預期高通漲的來臨
- 可能已有"Smart Money"在股票市場"Take Profit",並將資金投入風險較低低美國國債以及公用股,亦將之前借入的日圓償還(相似情況在2008年初出現過)
- 通常人們擔心高樓價的時侯,通常是樓價見頂的先兆,正如1997年上半年、2000年、2008年初
- 裝修工人先生對股市的興趣,當然亦是我的興趣,就是為何他也對股市擁有那麼大的熱情 :)
- 集資活動之源源不絕,通常亦表示不是貪錢的時侯

星期五, 9月 10, 2010

隨筆

近期令筆者感興趣的股票不多,可能以下是一些可行之選:

1) 真正的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Consumer Staples)
筆者所指的是真正的高息而且現金流十分穩定(不太受週期影響)的股票,原因是這類股票有很高的抗跌能力,甚至是可以逆市而升。
無論如何,很多股票雖然是掛著防守性的旗號,但估值昂貴(息率很低),值得小心提防,例如是不少內需股或網絡股

2) 一些還未被投機者炒賣的行頭(Sector)相信這類機會買少見少,而且某些行頭升不上是有其原因,不宜去跟; 搵到著數亦要見好就收。

3) 一些被投資者遺棄的股票,不排除有技術性反彈的可能
不少股票在業績發佈後被投資者拋售,令股價大跌,甚至逆市下瀉,不排除其反彈力度。然而,就算創52週低並不表示不能再跌,尤其是正當公司基本面仍有大家不知的風險,因此要小心行事

4) 私有化/收購對象
一些港資(或在香港經營)股票,可能成為母公司私有化或對手收購的對象,已中獎的有利亞零售、工銀亞洲、港機工程。下一間會是誰? 或許是擁有一定分行數目的中型銀行。


祝大家好運!

星期二, 6月 29, 2010

穩守突擊

世界盃已經進入16強階段,亦有不少傳統勁旅已經出局(有些更在小組賽事出局)。另一方面,風氣+分官僚的FIFA時常令具爭議性的事情發生,當然無人敢說+分依賴肉眼的球証能夠時常保持公正(總有走漏眼的情況,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無論如何,今屆世界盃暫時的賽果總算是"合理",一些出局的傳統勁旅是有一定的理由。意大利防守差而且攻力不足(即使鋼龍保方不能上陣亦是這樣講)、英格蘭實力不足(近幾屆世界盃通常都是16強上步)、法國差勁的領隊導致嚴重內鬨。

今屆荷蘭的表現算是最令筆者感到驚喜的歐洲傳統勁旅,亦是少數的全勝將軍(另一隊是阿根廷)。

荷蘭球隊一直給予別人全能型足球的感覺(即是以進攻和速度為主的戰述),過往對傳統勁旅的大賽很多時出現入球多但欠球多的情況。除了1998年世界盃獲得第4名外,近20年荷蘭隊在世界盃並不是+分令人滿意。

針對今屆世界盃,荷蘭隊的教練尹馬維克採用"穩守突擊"的部署,入了球後便盡力控制主動權(控球率)在中場與對手角力,亦能為球員保存體力。

直至現時,止戰述看來奏效。然而,荷蘭隊的真正考驗可能是8強面對巴西的賽事,巴西和阿根廷多年來算是集攻、守、速度、組織、腳法於一身的超級強隊,荷蘭只能"硬拼"有足球王國之稱的巴西。

無論如何,今晚西葡大戰應該是+分精彩之賽事,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善於攻擊和防守的歐洲強隊。按實力而言,西班牙可能略為佔優,不過葡萄牙的大賽表現往往比西班牙為好,可算是勝負難料!!

說到"勝負難料",亦可以套用於現時的投資市場和經濟前景,其實應該說是"看不通"。或許"穩守突擊"是投資者可以選擇的策略,穩定性和息率高的公用股或許是審慎投資組合的其中成員,凡事不宜過於進取.......

星期三, 5月 12, 2010

正當人們對A股開始失去信心之際

2009年,我們不難聽見中國拯救世界的論調,而上證A股指數在上半年的表現更是一枝獨秀。

2010年僅是過了4個月,國內A股表現相反變得十分不濟,上證A股指數由年初至今更是全球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包尾第二,僅是較希臘Athens General指數好一點)。

過去3年以來,A股/H股的平均溢價是40%左右,但在A股大跌後巳經收窄至6%左右。

國內宏調、房地產泡沫、銀行體系資金開始緊絀等因素正在威脅中國經濟的穩定性,亦有可能影響未來數年的經濟發展。

即使投資者不看好A股的下半年表現,然而在近月以來的恐荒性沽售後,上證A股指數可能出現嚴重超賣的情況,因此A股會出現短期大反彈的情現亦不足為奇。

無論如何,正當大部份人正在看好人民幣的情況下,人民幣或許不是很吸引的投資選擇。

星期五, 4月 23, 2010

很久不見

很久不見,多個月來很少上來,因此幾乎有多個月沒有update個blog。無論如何,數月來有不少朋友Send email或者是留言關心筆者的動向,筆者真是感受到大家內心的溫暖,亦藉此向他們再次道謝!!!

那麼近數月來筆者做了甚麼? 如同大家一樣,每天都有留意本港以及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情,雖然很多事情猶如過眼雲煙般,過了一陣便會忘記。不論是好的、壞的、有趣的、喜悅的、沈悶的,都是眼前的體驗,便欣然接受吧。

閒中除了與三五知己小敍外、還會間中離港旅遊Relax一下,也會玩下online game "Ikariam",亦有與友人欣賞The Big Four Concert。或者可以用平靜中帶點樂趣來概括近月來的生活,算是不俗。

投資方面近月來比較懶惰,除了讀一讀主要財經新聞和Financial Times的分析文章外,幾乎很少去理財金的事。當然亦有間中進行中線range-trading活動,但還是以中港兩地utilities為主力。

若然大家問我怎樣看2010年的股票市場,筆者仍會不厭其煩地說:
- 遠離群眾(Keep away from the crowd)
- 凡事留有一手 (Never stress yourself too much)
- 永遠持有一些防守性而高息的優質股 (Boring Investment could be a good one)

近月來深入地感悟人世間其中兩寶 ------ 保持謙遜(humility)和感恩(Amazing Grace)的態度

如果謙遜可以助我們遠離各類型誘惑和陷阱,那麼感恩可以令我們時常保持內心的快樂,希望您們也能受用。

星期四, 12月 10, 2009

區瑞強教唱歌的基本功

於一連六集的短片中,著名民歌能手區瑞強先生以簡單易明的放法展示唱歌的基本功,其中包括丹田呼吸法、換氣法、如何找共鳴位等等,值得有心唱好歌的人入去看一看。


區瑞強: 一分鐘學唱歌 (1至6集)

第一集 (如何運用丹田/腹式呼吸法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GnQqycytM&feature=related)

第二集 (如何運用丹田/腹式呼吸法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WzLb1ibDRs&feature=related)

第三集 (快速丹田呼吸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nciN0tZeA&feature=related)

第四集 (找共鳴位/Head Tone/最鬆弛發聲位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tLzTRYIzU&feature=related)

第五集 (放鬆喉部及兩肩肌肉,再運用丹田及Head Tone去唱美妙的高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04zqBsFp8&feature=related)

第六集 (簡易Warm Up法,別忘了丹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czhaKXrDI&feature=related)

星期一, 12月 07, 2009

略談唱歌

不論是在家中自己操歌、或者是在卡啦OK房內來個「Show Time」,閒時唱下歌總是一件賞心悅事,亦能為繁忙的生活調劑一下。

記得還是讀中學時,合唱團的音樂導師首先教的便是學會以「丹田氣」唱歌。

簡單地說,丹田氣即是以腹式呼吸來運氣發聲。很多人常不自覺地以胸肺呼吸,唱歌亦依靠喉嚨出聲,低音時還是可以的,但當需要唱高音(甚至超出自身的高低音域),硬以喉嚨叫聲(越唱越大聲)不但是難聽,長遠下去還會弄傷聲帶(造成喉沙的情況)。


如何運用丹田?

可以說用意識將呼吸的氣導引至腹部(亦可以略為用力移動腹部的肌肉來帶動),當習慣了後唱歌時便能不依靠喉嚨位,同時間出聲時頭部會有振動的感覺。

換句說話,頭部(天靈蓋至鼻上的位置)會自然出現一個共鳴位(亦即Head Tone的效果),這亦令唱出來的聲音較為立體和響亮,同時間喉嚨是不會痛的。

但實際上需要練習又練習,才能掌握「Head Tone」的感覺。

至於運用丹田氣唱歌有甚麼好處?

1) 利用丹田所唱出來的聲音,會比較立體(頭部共鳴/Head Tone的效果),而且聲音本身比較具有彈性

2) 由於頭部產生共鳴,共鳴會擴大你的聲音(因為身體就是一個大音箱),所以唱出來的聲音自然就會比較響亮

3) 雖然能否唱出高音是屬於個人本身音域高低的關係,但是透過正確的丹田運氣的唱歌方式,是可以讓唱歌者的聲音高度稍微往上提高一點

4) 由於是運用丹田的力氣,所以喉嚨是比較不會痛的,但是唱久了還是會乾乾的,所以要時常保養喉嚨(多喝水、有充足的休息、戒煙酒、小吃煎炸的食物)


運用丹田氣是基本功,平時多跑步行山亦能有助訓練丹田氣的氣量。

除了運用丹田外,唱好歌還有很多因由,例如唱歌的音準(到唔到個音; 走音的原因通常是不夠氣)、輕重音的掌握(這是一門藝術)、節拍感、咬字發音、唱者的感情投入感、以及假音(Falsetto #)的掌握。

無論如何,多練習多用心便是。



# 假音(Falsetto)的資料:

「假音」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人們通常講話是利用真音,相反假音則是藉由身體的部位來發聲。

人們在唱低音的部分時會用真音,可是唱到高音,有些人的音域沒到達那麼高時,就會裝一個聲音飆上去,這亦是「假音」。

本港樂壇中,歌手古巨基亦算是善於運用假音來唱高音的。

  
如何唱假音:
1) 先找出自己假音最好聽的共鳴部位.(例如鼻腔,頭腔)
2) 用共鳴部位來切換真假音.(例如腹腔轉鼻腔等等)
3) 注意音高的位置,在真假音都可以的音域範圍,什麼音唱假音好聽,什麼音唱真音好聽,什麼字唱假音好聽,什麼字唱真音好聽。
4) 不要唱的太零碎,太斷,越平順,越圓滑越好。

測試辦法:
要唱假音,首先張開口(上下張開)。提手指放在耳朵前面,如開口正確,牙較會打開,你會摸到個窿。 再配合丹田運氣,用力把氣推出,便不難唱到高音。

另外,常用假音是需要大的氣息支援。

星期六, 11月 28, 2009

市場運動總是需要藉口的配合

建設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心血,然而破壞可能只需要一朝一夕。但是各位別過份擔心,凡事發生必定有因,而金融市場的大跌市通常是經濟過度擴張或市場情緒過熱的必然結果。

自2008年第4季,環球金融資產價格先後從近年低位大幅反彈,近數月以來人們深信新興市場(內需以及基建投資活動)能夠成為環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其中金磚四國(BRIC)成員之一的中國更被全球一致地看好。

中國能夠於未來20年能夠維持高速增長,或許是對吧。但筆者心中亦有一大堆疑問,例如中國人口幾乎難以增長、人口老化問題、官僚廉潔議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國進民退的情況、貧富嚴重兩極化等等。

另外,筆者相信中國仍然十分依靠出口活動,相信歐美於可見將來仍是最大的消費國。換句說話,若然歐美消費力尚未恢復,那麼中國的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

更令筆者關注的是全世界對中國的熱情,不但是強烈,而樂觀看法是十分罕有地一致的,就像是必然的鐵律。

古今歷史的教訓是,大多數人通常不能準確地預測將來,更遑論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後的事情。世事往往存在變數,包括新出現的因素,另外事情很多時不是以線性(Linear)的方向去發展。

上帝要你滅亡,先要你瘋狂,而大眾義無反悔地下注同一個故事通常不是吉祥之兆。

無論如何,近日迪拜(Dubai)政府旗下的地產發展公司刻意地向債權人拖欠還款,令迪拜政府的一年期CDS數天內由不足300點子上升至500點子左右,亦令環球金融股票、伊斯蘭債券(Sukuk)、石油相關的資產出現恐荒性拋售。

老實說,迪拜經濟(尤其是房地產)的過度擴張情況絕對不是新問題,2009年初迪拜政府出現過財困的情況,當時迪拜當局亦向富有的鄰邦求助,而當時迪拜政府的一年期CDS更一度高於1,000點子。

翻炒迪拜財困其實並不意外,市場的大升大跌總是需要藉口的配合,或許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的爆破只是剛剛開始。

不論是商品、房地產、外幣或者是股票(公用股除外),其結果可能分別不大,亦沒有各不相關的情況。

正在讚美眼前美侖美奐的新落成摩天大廈的迪拜商人,或許可以拜讀舊約聖經內的《巴別塔》(Babel Tower)故事(若然他們不介意的話)。當人們心中的自我心膨漲至極端的程度,甚至認為宇宙天地亦要順應其意而運作之際,一切虛妄事物倒下來的日子亦不遠矣........

星期一, 10月 19, 2009

當全球一致看好商品、澳元、風險資產之際

每次股價偏貴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只是各自有一套歪理去說服自己不作出行動 ------ 擇自Pangsiu兄最新的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scorerpangsiu/article?mid=1345)


07年人們借入日圓作Carry Trade,或許09年則借入美元,歷史不斷重覆,只因人性不變

當全球一致看好商品、澳元、風險資產之際,美元大反彈之時不遠矣。

星期一, 9月 28, 2009

一顆謙遜之心

或許只有一顆謙遜之心,才能擺脫一切的陷阱,包括股票市場內的誘惑。

陷阱往往源自人性的陰暗面 ---- 傲慢、自大和貪婪。而謙遜和寬容往往是對治的良藥。


摘錄自"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the Great"

金與銀
另一次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the Great)在沙漠裡發現一盤銀幣在他的道路。他沉思了一會兒,為什麼一盤銀幣放在沒有其他旅人的沙漠。其後,他很快便意識到必定是魔鬼(心魔)出來有引誘他。為此他說: 「哈!魔鬼,你引誘我,騙我,但不得在你的權力下。」 聖安東尼說完後,銀板便消失。

聖安東尼繼續走,看到魔鬼利用一堆黃金引誘他。聖安東尼隨即將黃金投入火堆中,黃金亦像銀幣般消失。這些事件發生後,聖安東尼有一個影像顯示出整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和陷阱。

聖安東尼向上帝呼叫: 「哦,天哪,誰可以擺脫這些陷阱?」

一個聲音向他回應: 「一顆謙遜之心」

Silver and gold
Another time Saint Anthony was traveling in the desert he found a plate of silver coins in his path. He pondered for a moment as to why a plate of silver coins would be out in the desert where no one else travels. Then he realized the devil must have laid it out there to tempt him. To that he said, "Ha! Devil, thou weenest to tempt me and deceive me, but it shall not be in thy power." Once he said this, the plate of silver vanished.

Saint Anthony continued walking along and saw a pile of gold in his way which the devil had laid there to deceive him. Saint Anthony cast the pile of gold into a fire, and it vanished just like the silver coins did.

After these events, Saint Anthony had a vision where the whole world was full of snares and traps.

He cried to the Lord, "Oh good Lord, who may escape from these snares?"

A voice said back to him, "humility shall escape them without more."

星期五, 9月 25, 2009

當音樂椅停止轉動的時侯

資金離開100%奉行「Decoupling 2.0」的A股市場後,轉戰歐美以及部份亞洲股票市場,一些人甚至希望A股轉弱僅是大量上市招股活動的短期副作用。

無論如何,歐美股市在金融、機電工程以及三線股票所帶動的升幅動力似乎開始有「強弩之末」的勢頭,還有甚麼Sector(s)可以繼續上升呢?

商品價格亦有轉弱之勢,這似乎與大眾所深信的大通漲看法有些出入,同時間亦有資金開始進入美元國債市場。

或許,遲一點人們的議題會從火箭轉為潛水艇,至低限度一些熱爆全城的大型新股近日很像十分「油蔴地」,大眾的「理所當然想法」似乎再次成為「低調而有力的警鐘」。

筆者禁不住想起近日歐美銷量不俗的Beatles懷舊金曲的其中一首 -------「Yellow Submarine」

We all live in the yellow submarine......yellow submarine.....yellow submarine.......

星期五, 9月 11, 2009

眉來眼去

眉來眼去後的意想不到結局........便是獲得對家卡夫(Kraft)的垂青。

Kraft in Talks to Finance US$8 Billion for Cadbury Bid ----- Bloomberg (9 Sep 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cZxNuegoE&feature=related)


回到香港,中型上市錢莊永亨(302),亦被人估計成為祖國大錢莊的收購目標,理論上優質的中型錢莊是有戰略價值的,尤其是正當一些巨型祖國錢莊可能有意於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

然而,永亨於星期四否認有收購談判的事宜,但同時間亦承認一直有行家向主要股東表明收購的心意。一叫講晒,投機永亨成為收購目標是"All or Nothing Deal",諸位還是各自修行為妙.......

白8月後,A股弱勢已成,不容置疑。記得7月時份很多人以A股強勢以及"China Must Save the World"作為看好港股的"Infallable logic"。

歷史上來說,"Infallable"亦即是"Must be Fallable"的真正意思。換句說話,越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很多時不太可能會發生,都是一句 --> Never follow the crowd。

What's Next? 環球資金擺明自從8月起回流到歐美股債兩市,現在資金正在炒賣當地的三四線股票,有留意RBS、AIG、Citigroup,甚至是Lehman Brothers的OTC股價走勢的朋友便會明白。

連藍燈籠思捷(330)亦從業績後低位HK$46.X反彈至HK$50左右(星期四最高達HK$52),說一說還有甚麼Sector好炒??

星期二, 9月 01, 2009

一即全,全即一

最近時常在筆者腦海中的,便是已故德國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的一句話:

「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

大眾以經濟以及企業前景作為預測股票走勢,表面上看是十分合乎邏輯的。然而,大家正在將精力投放於正常邏輯推論(Conventional Logical Analysis)之際,有沒有想過推動股價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時更是「看似沒有直接關係,卻是關係甚大」。

至少,我們亦能每次問一問自己:
1) 市場反映了多少眼前的消息,不論是好還是壞的?
2) 有沒有其他被遺漏的重要因素,例如大眾情緒以及貨幣供應的變化?
3) 大局事情有沒有坊間所想的那麼「Decoupling」?

無論如何,人的觀點和看法總是有局限性。當我們體驗到「一即全,全即一」的意義,以及世間事情是那麼玄妙和難以預計,自自然然便會變得更加包容和謙遜。

星期日, 8月 23, 2009

財經娛樂化

近日發現一個名為《魚缸博客》的網上專欄,寫手的看法準不準並不是最重要,令筆者每天閱讀的原因是文章的字眼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平平無奇和沈悶的財經文章,在《魚缸博客》的手筆下亦變得生鬼和到喉到肺。

《魚缸博客》的常見用語和解碼:

缸友 --> 市場參與者

瑞士佬 --> 某瑞士背景的投資銀行

大魔頭 --> 通常被稱為「大X」的美資投資銀行、

大隻佬指數 --> 恆生指數

成績 --> 業績

表現真係「油蔴地」 --> 表現麻麻地

首日即潛水 --> 形容「油蔴地」的新股表現

祖國錢莊股 --> 內銀股

祖國磚頭 --> 國內房地產

祖國地主股 --> 內房股

祖國電訊、祖國移動、祖國石化 --> 不難去估吧


在「魚缸」中打滾的「缸友門」,間中幽默一下亦是不錯的........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
rumours_blogger_lis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