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期之興亡,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
從客觀的角度看,如果各位有機會周遊列國,又若果願意用心觀察,應該不難察覺香港其實擁有不少「軟件」和「制度」優勢 (環觀全球可能只有英國、美國以及星加坡同時擁有下面大部份之優勢):
1) 較為完善的法制和金融系统 (全球具備此兩項條件的地方不是多的)
2) 低而簡單的稅制,有利各類的商業和投資活動 (此點亦不是很多地方具備,大部份歐洲以及不少發達國家巳經不合格)
3) 相對有效率以及廉潔的政府,而且措施方便營商 (多了解亞洲地區,亦不難發覺這優勢)
4) 以區內而言,香港的教育水平相對上高,而且英語能力現時仍具不少優勢(董叔叔時代過去後,現時家長為新一代的小孩提供不俗的栽培,包括語言方面)
5) 相對上來說,香港人工作效率是高,而且一般而言具主動性 (多一點出外以及回國內考察,亦不難察覺)
6) 具活力和彈性,亦是優勢
7) 質素的重視,亦不用多說 (觀察一下區內不同地方如何維持「設施」之運作,便不難看出分別)
在問香港能給您之前,倒不如反問自己能貢獻甚麼? 如果自己擁有不少「客觀上的優勢」而不好好把握,便是自作孽,不可活。
小孩子自出娘胎後其實只是一張白紙,將來香港下一代會變成怎麼樣? 其實與我們的態度和言行舉止有莫大的關係
信心、感恩、包容、正面態度、實幹以及開明,便是繁榮以及和諧的種子。
相反,每天只懂怨天尤人,妄自菲薄(唔死都看死自己),便是等同自我斷送前程。
正所謂萬法性空,萬物相依而生,無人能夠獨自生存,同舟共濟才是正道,700萬人能夠在小島上生活,亦是一種緣份。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還看各位之造化。
藉此機會為大家送上一首經典之作 -->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約22年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DZyIUbSd0&feature=related)
1985年群星大合唱-明天會更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1gA6XtNIv4&feature=related)
13 則留言: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實質機會,機會不是簡簡單單爭取便有...好多國家它們沒有你講的優點,但它們有的是機會......
沒有機會,曉飛都無用...大家會發覺以前香港人上大陸做的posts,好多內地人學左後已經取代左我地
美國New York / Chicago 日本的大版/ 東京 便是差距越來越遠的例子.....
厚厚的雲霧未能撥開,可能會有些事情看不清......
除廉潔社會外,台灣擁有你所講的大多數特質,可惜形勢比人強,勢頭向下再多能人都無力挽救。
(有一樣台灣比香港優勝:台灣經濟結構比香港多元,未至於一樣死就全軍覆沒;香港原本都唔係咁單一,但政府有意扼殺第一、二產業。)
所謂的第二產業,某程度上和香港的部份第三產業有莫大關係。
問題是"低增值加工/製造業"早於1980年代走上大陸,但香港的"第二產業"真是已經死了??
有留意香港GDP Component的朋友,一定知道"Export"和"Re-Export"占香港GDP很大的比重,而且香港的註冊企業(包括外資)每年正在上升,而且不少國際商家每年來香港參加工業/貿易"Trade Fairs"。
香港企業仍然擁有不少具質素的品牌,雖然生產工序不再是位於香港。
凡是不宜太執於"有形"的東西。
"香港企業仍然擁有不少具質素的品牌,雖然生產工序不再是位於香港。" <- 老哥,這便已是第三而非第二產業了,香港所做的只是借個名、搞手續,真正第二部份已經唔在香港了;
陳雲有時係極端了一點,不過有一點我絕對同意:搞什麼轉營當然好,但唔好講做了幾十年的上一輩,那有全人口投入金融業的道理?就算是年輕一輩,也不見得是否人人適合從事金融行業,當然更大問題是有否如此需求。
我發文的觀點很少是這樣悲觀,或許是對香港愛之深、恨之切罷!
一個銅幣總有兩面,閣下所講的香港優勢無人會否認。但有留意社會時事的,實在會對香港市民和特區政府近年的表現感失望
簡單地講,西九龍的一片大空地,傾了這麼多年,還未有絲毫進展。前啟德機場的郵輪碼頭計劃,到現在才開始準備動工。稍有觸覺的,便意會我們所愛的這個城市一定出了些大問題。心痛地問,究竟香港為何會變得這樣了?
若缺齋老人:
第一、第二、三產業真是可以分辨得那麼清楚? 難度三者沒有關係?
問題是如何為自己增值、如何維持質素、如何將產品和服務贏取海外買家的訂單、同時間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提高效率,便是現代成功企業必要做到的事情。
如果以第二產業來斷定工業的興亡,那麼全世界大部份的工業已死。
咪住.....但是最賺$$、最增值的部份並不是在"生產工序"上。
不宜住"相"生心,否則失大局觀。
另外,做人太極端、太偏激,亦是沒有好處,始終路亦是要走下去
Kevin:
希望和失望,僅是一念之差.......
老哥,產業劃分應唔關行業事而係工種,正如當年聽偉大的、正確既、光榮的特區政府話香港可以份面跳入第三產業,即係噴晒野:
舉個例,同一條生產線上,被壓榨的農民係第一產業、在汗店開工的工人係第二產業、將暴發後為製衣廠做分銷以至搞上市既金融機構係第三產業。佢地既產出全部係計入export、所做的都係製衣業,但唔同職位都可以分屬唔同產業;
小弟奇怪既係,如果冇左被壓榨的農民、汗店開工的工人這對鐮刀與鐵鎚在背後支持,無恥的資本家何來金融業?世上有多少第三產業可以欠缺前兩者承托?偉大的、正確既、光榮的特區政府可能會認為可以將第一、二產業推晒入國內,但這可能麼?至少香港果真所有人都適合從事第三產業?若教育不足者如小弟根本做不來金融業,在這大政策下豈非會餓死?
恐怕這亦是自97年後(應說80年代)的大趨勢,當然第三產業亦有足夠的機會給予競爭力較弱的一群,至低限度餐廳的侍應、店舖的Sales、Customer services、酒店行業,肯定是本地人做番。
總之,高增值化是大道路,管它是金融、設計、法律、醫療、飲食、會計、貿易、產品開發、做小本生意,機會是有,危機是有,還看各自的造化。
願增值以及以正面態度工作者自然能生存搵食,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者則自取滅亡。
世間上變幻才是永恆,一切不離開"心態",自己看不通並不等同人家看不通,還請諸君好自為之.......
經維京兄的介紹來到這兒.
無錯,香港的制度和香港人的勤奮,是很大的優點!
湯記:
我們繼續保持正面的態度,不斷求變和努力,道路自然會出來的。
共勉之 :)
總之,高增值化是大道路,管它是金融、設計、法律、醫療、飲食、會計、貿易、產品開發、做小本生意,機會是有,危機是有,還看各自的造化。
=>大家重係咁遘點攪好出口,有冇諗過香港係中國入口市場可以做咩角色?? 各大trade show, exhibitions.......已經慢慢有真正的China buyer 出現.....東盟自由貿易區,香港可以做咩角色都可以諗下ga........
小弟奇怪既係,如果冇左被壓榨的農民、汗店開工的工人這對鐮刀與鐵鎚在背後支持,無恥的資本家何來金融業?世上有多少第三產業可以欠缺前兩者承托?偉大的、正確既、光榮的特區政府可能會認為可以將第一、二產業推晒入國內,但這可能麼?至少香港果真所有人都適合從事第三產業?若教育不足者如小弟根本做不來金融業,在這大政策下豈非會餓死?
=>如果用日本歐美家電/服飾品牌去遘大家會明白d.......Zara / Uniqio .....邊有衫唔係made in China / made in 其他東南亞國家?Zara 係Design + Supply Chain 成功..........佢d 工廠....有心一定搵到. Uniqo 都係一樣. Design + Supply Chain 係第二定係第三產業都唔重要.......最緊要係把握機會.呢隻工種香港都有唔小ga!!!!!! 當然你做supply chain 工作唔一定要係叫supply chain XXX.
無恥的資本家=> 佢身邊一定有個政客先攪到ga............hohohohoho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