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三, 3月 11, 2009

人性的大落大起

與其說滙控股價大落大起,倒不如說是全球人性的大落大起。

如果嘗視以較為宏觀的角度看,滙控之股價表現其實與國際優質的同行相若。

「Household」的所謂投資失當,是否真的那麼嚴重影響滙控的股價?

英鎊的弱勢,相信半年至一年之前不是很多人相信的,為何那麼快由看淡美元變成看淡英鎊?

若然以「Bottom-Up」或者是「Peers Analysis」的角度看,滙控的表現是合格的,尤其是當閣下用放大鏡檢視「Bank of America」、「Citigroup」及「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財政狀況、經營版圖、以及前景。

另外一個角度看,滙控股價的波動其實正反映國際金融業之「共業」以及英鎊之弱勢,這亦是核心的議題。


Good Banks
Standard Chartered: HK$193.8 (2 Oct 08) --> US$81.8 (11 Mar 09); Return = -57.8%
Standard Chartered: GBP13.60 (2 Oct 08) --> US$8.10 (11 Mar 09); Return = -40.4%
HSBC: HK$123.6 (2 Oct 08) --> US$40.2 (11 Mar 09); Return = -67.5%
HSBC: GBP9.12 (2 Oct 08) --> GBP3.99 (10 Mar 09); Return = -56.3%
Hang Seng Bank: HK$131.5 (2 Oct 08) --> HK$73.5 (11 Mar 09); Return = -44.1%
JP Morgan: US$49.9 (2 Oct 08) --> US$19.5 (10 Mar 09); Return = -60.9%
BNP: EUR65.2 (2 Oct 08) --> EUR26.7 (10 Mar 09); Return = -59.1%
Bank of Nova Scotia: US$44.27 (2 Oct 08) --> US$22.24 (10 Mar 09); Return = -49.8%
American Express: US$32.1 (2 Oct 08) --> US$12.2 (10 Mar 09); Return = -62.0%
Wells Fargo: US$35.2 (2 Oct 08) --> US$11.8 (10 Mar 09); Return = -66.5%

Bad Banks
Bank of America: US$36.4 (2 Oct, 08) --> US$4.8 (10 Mar, 09); Return = -86.8%
Citigroup: US$22.5 (2 Oct, 08) --> US$1.45 (10 Mar, 09); Return = -93.6%
RBS: GBP1.76 (2 Oct, 08) --> GBP0.21 (10 Mar, 09); Return = -88.1%

我又教下大家如何做一個稱識的「Sell-Side Analyst」,舉滙控為例,可以用幾套的「Valuation」方法,保證每一個時侯總有一套「岩您用」:
Price to 2011 Earnings = 10x to 14x --> Target Price: HK$77.8 - HK$108.9
Price to 08 Reported Equity = 0.8x to 1.2x --> Target Price: HK$48.1 - HK$72.2
Price to 08 Tangible Equity = 0.6x to 0.9x --> Target Price: HK$25.5 - HK$38.3

當滙控股價跌至HK$33當日,不少傳媒以及博客友走出來表達不同意見。大家不妨再了解及比較一下他們大半年前對滙控的看法,又觀察下他們的用語所反映的心態等等,「邊個係人,邊個係鬼,全部一目了然」 :)


---------------------------------------------------
分析:滙豐股價大落大起
(Financial Times; 11 Mar 09)

滙豐銀行(HSBC) 股票週一暴跌24%,第二天又大漲14%。對全球範圍內投資于金融類股票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劇烈的波動幾乎已成為平常的事情。但對於香港本地居民而言,這家傳統上在當地具有特殊地位的銀行的財富縮水,更令人痛苦而不堪面對。

滙豐之前採用非常好的老派名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但後來改成平淡的跨國公司首字母縮寫HSBC。該行於1993年將全球總部搬到倫敦。

但滙豐在自稱"全球本土銀行"(該行的行銷活動喜歡這樣宣傳)很久之前,就已經是香港的"本土銀行"。許多人頑固地將其稱為"香港銀行"。更通俗地說,鑒於其作為股指 ----- 香港恒生指數第二大成份股(按市值計)的權重,滙豐被稱為"大象"。從更為現實的意義上說,許多本地居民把他們一部分退休積蓄拿出來投資於這個股票。

滙豐於144年前在香港和上海兩地成立。該行是香港發行鈔票的3家銀行之一,其他兩家分別為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在香港還是殖民地時期,人們帶著幾分戲謔的口氣說,香港有3位統治者: 港督、賽馬會(Jockey Club)和"滙豐銀行"。即使在現在,香港的孩子們例行公事地在滙豐開立他們的第一個帳戶,並擺好姿勢與滙豐香港總部門前的兩頭獅子雕像施迪(Stitt)和斯蒂芬(Stephen)合影。

然而,香港民眾對這只大象的鍾情正經受空前考驗。

本月滙豐宣佈將配股集資125億英鎊(合173億美元),隨後股價應聲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收盤前出現一宗大額拋售指令所致,此事成為人們日常主要談資,並登上多家報紙首頁。

衝擊如此巨大,以致一位著名股評家竟然在鏡頭前失態。"多麼悲慘的下跌呀!" 胡孟青(Agnes Wu)說道,接著她開始啜泣。

得益於股價回升,這只香港最藍的藍籌股昨日進入"損害控制狀態"。該行股價已重返週一尾盤大挫之前的水準。這一大跌已引起香港市場監管機構的注意。

在匆促召集的新聞發佈會上,滙豐亞洲行政總裁霍嘉治(Sandy Flockhart)試圖驅散股價下跌引發的"恐懼和擔憂的顫慄"。

"滙豐是正在經受這場風暴、並將走出這場風暴的機構之一 ----- 對此你可以放心," 霍嘉治對記者表示。

8 則留言:

Student Of Value Investing 說...

Hello Mr. Analyst,

I have shares in Standard Chartered, HSBC, Bank of Nova Scotia and I am not selling 1 shar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risis. (What's the point of selling them? If you expect them to survive and gain market share after the crisis?)

I am planning to accumulate these shares over 10,15 years time and I am adding them when they hit new lows.

阿爾伯特 說...

Albert:

Your long-term vision on these quality shares is likely to be rewarded, just a matter of time :)

ckm001 說...

Albert兄果然心水清
明天看我發文

會計仔 說...

你細心d 睇張balance sheet, 就會知一年內再黎既機會好大.

阿爾伯特 說...

CKM:
好! 等你發文....

會計仔:
我已經從不少地方好細心睇"你細心d 睇XXX, 就會知一年內YYY既機會好大"這用句模式,謝謝

阿爾伯特 說...

Simon:

:)

若缺齋老人 說...

當滙控股價跌至HK$33當日,不少傳媒以及博客友走出來表達不同意見。大家不妨再了解及比較一下他們大半年前對滙控的看法,又觀察下他們的用語所反映的心態等等,「邊個係人,邊個係鬼,全部一目了然」 <- 哈哈我既「執著」又算唔算盲目?

阿爾伯特 說...

齋兄:

少許執著亦是人之常情,人類是有情眾生,入得世就自然一定有D執著,只要大家能夠能懂"調服之法"便可 :)


注: 保證篇文唔係暗指齋兄,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