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萬法歸一 ,股海唯心至上,到頭來無一法可得,亦無甚麽可失

投機、投資、或中短線交易,只要方法得當,則殊途同歸,並無對錯之分

投資的最高境界並非贏大錢,而是克服心魔


星期四, 12月 20, 2007

和平崛起

近日拜讀「Common Sense Economics」,呢本經濟書來頭唔細,由前美國國會經濟委員會首席經濟師「James Gwartney」主筆; 另外,懷疑「俾香港楂Fit人激死」既市場經濟學派宗師人物「Milton Friedman」生前亦以「簡要而精采地闡釋經濟學基本原理」來形容此書。

「Splendid and informed exposi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is sophisticated, the exposition simple, concise, lucid, and free from jargon --- Milton Friedman」


書中道出「大市場經濟而小政府干預」是較為恰當的經濟模式,而香港係全球其中一個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除此,「國際貿易」係「多嬴做法」,由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去提高資源分佈的效率;
「Economics」的其一目的係涉及何去分佈有限資源,亦即解決「Scarcity」問題。


書中另一令人感興之處係指出七個令一個經濟體系長遠增之原因:

1) 有效保障私人財產及公平執行契約的法制
2) 開放的市場,從而鼓勵以無形之手去分佈資源
3) 不多的政府干預; 有些政府以關稅等手段去保護特定行業,但長遠而言其實對總體經濟有害而無利
4) 有效的資本市場,尤是健全的銀行、保險及股債市場,以利投資活動
5) 貨幣穩定性; 小地方可能以「同大國貨幣Currency
Peg」去進行,但最考功夫既係如何保持長期財務收支平衡以及維持充足的外匯儲備(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6) 低而簡單的稅率; 人們偏向喜歡投資於不高稅率的地方,資本投資係四大經濟活動(Private Consumption、Business Investment、Government Spending、Net Export)之人; 另外,簡單的稅率亦減少不必要的社會行政成本。
7) 自由貿易


毫無置疑,英國人為香港留下優良的法制、金融系統及簡單稅率,同時鼓勵自由貿易,亦解釋香港經濟多年的健康發展。

自鄧伯伯上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市場經濟開放政策」開始,中國重新加入市場經濟陣型。其實中國已開始達到上述七點的要求(或走對方向)。當然,「不多的政府干預」一點可能要多一些時間才行,而法津執行及地方政府廉潔亦有改善之地方。

總體而言,國家走對了方向,看來其經濟強大亦是一個難以阻擋的大趨勢。西方國家有不同態度,德國人似乎恐懼東方巨龍,總理默克爾不像前任對中國那麼友善(雖然近日又改口風),國內針對中國的聲音不細。

相反,澳洲及法國新上任領導人似乎務實得多,兩國似乎看著中國的市場對自身的長遠利益。有現代拿破侖之稱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上任後立即「東征」,走去中國簽飛機及能源合約; 大批中國訂單足以應付其國內經濟改革的反對勢力。

被稱為「中國通」的澳洲總理陸克文的勝出,暗示澳洲人欲於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同時不賣美國人的帳,從其京都條約(減排CO2)及伊拉克立場中可見一斑。


無論如何,隨著中國經濟和財力坐大,其國際影響力只會有增無減。從援助如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當然未來海外商機無可限量)以及入股受次按「打殘」的歐美金融機構。

值得留意,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行長佐利克(Robert Zoellick)近日指出世銀計劃與中國聯合開發非洲項目,並在非洲尋找聯合項目。有不少西方人以自己過往週圍掠奪資產之歷史,來測度中國,批評者看來十分膚淺(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歷史向我們說明,中國人數千年以來大體上是「非侵略性民族」,明朝鄭和下西洋僅是周遊列國而矣,而中國歷來對西邊疆土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去應付外族。

筆者可斷言,中國是以「多嬴局面」為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方針,至低限度,未來十年應如此。

2 則留言:

變幻原是永恒 說...

2020年中國是否能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呢? 誰可掌握未來12年時間.

阿爾伯特 說...

是否"第一"就不能說,"變強"就是肯定,"興盛"時期至少十年,長則五十年,甚至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