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員的告白

星期四, 12月 16, 2010

2011年值得關注的行業

›
國內三網融合、本港Smartphone換機潮以及國內電力股盈利反彈可能是2011年值得關注的行業,而受惠股包括: ZTE (763) 中通信服務(552) SmarTone (315) 和電香港(215) 華潤電力(836) 相反,在2010年急升後,或加上新增的風險,維他奶(3...
4 則留言:
星期六, 11月 27, 2010

本地樓市、地產股、銀行股弱勢已成

›
若然愛爾蘭求援事件只是個別事件僅是歐洲的問題,又如果北韓炮轟南韓只是無法預計的事情,本港政府出招打壓樓市只是政策風險,又如果美元反彈只是弱勢的小反彈,那麼眾多巧合的事件走在一起而導致的資產市場下挫便不是毫無原因。美元的反彈並非隨意的波幅,而是代表游資正在撤離新興市場。 簡單道理便...
2 則留言:
星期五, 11月 26, 2010

對收息雙虎的看法略轉

›
維他奶(345)和大快活(52)剛公佈半年業績,不計特殊盈利因素,兩者的經常性盈利表現可以(大約升10-13%),唯一意外的是大快活大增中期息至HK$0.28. 截至2011年3月下半年兩者應受成本上漲所困,即使如預計能加價將成本轉嫁,未來12個月的盈利亦難有驚喜.維他奶剛公佈的...
星期日, 11月 21, 2010

落重藥

›
歷史說給我們聽,每當政府有心打壓過熱的資產市場,若然貿然對賭,通常沒有好結果。今次亦不是例外,2010年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以低息、高通脹、美元貶值、樓價只升不跌(因為經紀是這樣說)等原因投資房地產,開頭原因還算理性,但越炒越熱,令樓價成為空中樓閣(與一般市民無緣)。 當金管局在10...
1 則留言:
星期六, 11月 13, 2010

股、樓、商品真的有難嗎?

›
多個星期以來(正確來說應是自7月起來),不斷有游資流進新興市場,令區內股債匯大升,直至近日。 相信不少投機者和內線人(Insiders)早在QE公佈前已經入貨,亦解釋上述情況。 正所謂"Buy on Speculation (Rumors), Sell on Fact...
4 則留言:
星期一, 11月 08, 2010

少數對QE有真正見地的文章

›
正當週圍都是充斥著十分"Fxxking"同"No-brainer"的論調,終於見到有一篇對QE同通漲較為有Sense的文章,值得一讀。 量化寬鬆不等於印銀紙 ------ 李順威 (8 Nov 2010) http://www.mpfina...
4 則留言:
星期六, 10月 30, 2010

另一看淡思捷的原因

›
思捷(330)在過去12個月的股價,實在強差人意,雖然表面上的估值看似吸引(11年預期P/E:12倍; Yield: 5.0%),但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買入原因. 眾本地和內地零售股於2010年表現不俗,唯獨是思捷近月來徘徊在HK$40至HK$45之間上落,市場的訊號是 -----...
13 則留言:
星期五, 10月 29, 2010

本地樓市前景

›
正當「大好友」黃志祥出來大力唱好本地樓市之時,或許泡沫爆破之時不遠矣. 當然,信不信由你!! ==================================================================== 黃志祥:點解樓價要平過97, 指回歸後經濟繁榮 ...
1 則留言:
星期六, 10月 23, 2010

內銀股並非全無風險

›
傳統的看法是內地大型金融機構是沒有倒閉的風險,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 不少投資者較為喜歡內銀股,原因是有政府保佑. 無論如何,政府一定包底的情況可能略為有變,近日中銀監副主席王兆星昨首次明確提到,今後營運不善的小型銀行以至大型金融機構,也可面臨「關閉和退出市場」的命運...
2 則留言:
星期四, 10月 14, 2010

商品泡沫或觸發自我毁滅的命運

›
一個較為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涉及以下的條件: 1) 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大大改善 2) 私人貸款水平降至較為可持續的水平 3) 商品價格維持在吸引的水平(有利商業投資) 4) 利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5) 私人個戶願意消費,並且開始進行健康的借貸活動 (先決條件是2) 6) 大部份...
8 則留言:
星期二, 10月 12, 2010

2011年的隱憂 / Bet on the Next Bubble??

›
除了前金管局主席任志剛外,其實近日亦有另一位具有份量的人物"George Soros"正在提示2011年可能會出現的全球經濟風險. 長話短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2008年大泡沫爆破後 實體經濟是需要時間去進行"De-leveraging",而...
星期一, 10月 11, 2010

真假收息股

›
近日開始有人注視受惠債息低企的收息股.理論上,債息下降亦暗示市場吸予股票的"Discount Rate"將會下調,但最重要的"Assumption"是"Risk Premium"不變. 因此單以"Yield P...
2 則留言:
星期五, 10月 08, 2010

低息的誤解

›
影響股票估值,主要來說是包括" 利率水平 "以及" 人們對企業前景的看法 ",當然兩者亦包括" 實際數據 "和" 較為虛幻的情緒 "兩個"Dimensions" (亦即 虛則實,實...
星期一, 10月 04, 2010

Quantitative Easing = 通漲???

›
自從Federal Reserve推出"Quantitiave Easing 2 (QE2)"後,全球股市升勢持續,而2010年9月亦是恆生指數和DJIA全年表現最好的一個月份. 筆者最常聽到對QE2的說法(基本上所謂的專家同師奶的說法分別不大)是: - Fe...
10 則留言:
星期日, 10月 03, 2010

投機心法 / 好書介紹

›
當一個人在接觸一堆有關投資的書籍,聽取一大堆投資理論,甚至在市場內測試一段時間後,很自然便會進行一個消化的過程,再跟據各自的情況而發展適合自己的方法. 值得注意,即使是很多人認識的"Fundamental Analysis(FA)"和"Technic...
3 則留言:
星期六, 10月 02, 2010

Reflexivity

›
投機奇才"George Soros"一直以來以"Reflexivity"來形容金融市場的週期性活動, 當然這亦是他多年投資獲利所根據的基本哲學. 長話短說,"Reflexivity"亦即是指出人類總是帶有知覺(看法),而...
星期三, 9月 29, 2010

Gordon Gekko

›
以混蛋而論,兩套"Wall Street"電影內的"Gordon Gekko"可算是"混蛋得來又帶幾分幽默同可愛"。1987年版的名句"Greed is Good"雖然很像+分市儈,但在金融市場內有誰...
星期二, 9月 28, 2010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
筆者並非時常看電影,但近日仍因"Wall Street"內"Gordon Gekko"的一句經典名句"Greed is Good"而走入去戲院看"華爾街2" (Wall Street: Money N...
2 則留言:
星期四, 9月 23, 2010

恆指Target Price???

›
翻開報紙不難發現不少人正在談論恆指是否能夠突破22,000點,或者所謂的黃金交叉位。老實說,這並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亦非以簡單"低利率"、"市盈率"等因素便能回答。"低利率"亦可以暗示未來1年"低增長...
星期三, 9月 22, 2010

農產品

›
近排有末日博士見稱的"Marc Faber"建議投資於黃金以及農產品,其背後理由亦是他一直強調的通漲和美元下跌等"聽到厭"的理由。 是否像末日博士所論未來數年一定會出現"高通漲"的情況,可能還是言之尚早。至少有一點可以肯...
‹
›
首頁
查看網絡版本

關於我

我的相片
阿爾伯特
如果謙遜可以助我們遠離各類型誘惑和陷阱,那麼感恩可以令我們時常保持內心的快樂,希望您們也能受用.......
查看我的完整個人檔案
由 Blogger 提供.